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上半年,在担任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教育家张伯苓"的编导时,我曾专程前往天津采访张伯苓的嫡孙张元龙先生、时任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先生,以及对张伯苓颇有研究的南开大学教授张晓唯先生。在此之前,我已经发表过关于张伯苓的文章,采访前也做了不少功课,但在采访过程中,仍会有出乎我意料的新的收获。同  相似文献   

2.
正1982年2月,遵照胡耀邦批示,《中国青年》杂志社派我采访王震将军。此前,我们刊物已将少奇同志、彭老总和贺老总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的真相告诉了人民,如今能亲自采访王震将军,自然最关切王老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1983年4月,我还专门去王老家乡湖南浏阳和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蹲点的江西红星垦殖场采访,有闻必录,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黄滢 《环球人物》2013,(12):72-73
为了救灾简报每天按时发布,他6天里只睡了15个小时4月19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通过微博与卓明地震援助信息小组的负责人郝南取得了联系,他爽快地答应了采访。没想到,第二天四川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采访被迫中断。22日,记者再次拨通了郝南的电话。"凌晨3点行吗?我只有那个时候有时间。""你不睡觉吗?"记者问。"我已经两天没睡过觉了。"记者不忍心郝南如此劳累,采访再次推后。  相似文献   

4.
倪光辉 《环球人物》2013,(29):18-21
走进北海舰队,解读背后故事深秋时节,我突然接到通知,要立即出发去采访我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这个消息让我着实有些兴奋,虽然从事军事报道数年,但与核潜艇部队"亲密接触"还是头一次。长久以来,对中国核潜艇部队的报道少之又少,它像隐蔽在幽暗海底的蓝鲸,游弋在人们的视线外。这只庞然大物如何在深海中潜行、隐蔽,最终向"敌人"发出致命一击?在采访前,我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军事大片中的情节。  相似文献   

5.
段庆利访谈     
流鸢 《旅游纵览》2009,(1):60-61
<正>采访手记:段老师非常忙。刚开始采访,突然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采访不得不中断。在他要去处理事务之前,急急对我说:"一会办完了,马上回来。"其实,段老师平时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需要处理,关于采访的事情只需  相似文献   

6.
黄海霞 《神州》2012,(1):52-53
张阔老人的纠结我不知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因为老公公一见面就提议,说他所住的湖东小区有一个民间艺人,他的剪纸与绘画无师自通,建议我采访一下。于是,今年孩子暑假回乡,从公公家里先见到了张阔(原名张克俊)的作品,作品的精妙令我在惊叹之余,决定采访其人。自从《神州》杂志于2011年9月上旬刊采写并刊发了"为爱痴狂"的文章,老  相似文献   

7.
1971年5月到1972年3月间,赵紫阳曾经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担任副书记,是排在最末一位的副书记,主抓农牧业生产,当时我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采访农牧业方面的记者,因采访关系与赵紫阳接触较多。1971年5月13日至1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党代会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文革"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上上下下广泛进行的挖"内人党"运动,使内蒙古自治区从城市到农村、牧区的各  相似文献   

8.
学者李泽厚住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名叫Boulder的小镇已经多年,跟国内学界联系得并不多,特别是跟老一辈的学者。"我从来不爱主动与人交往。"他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任继愈先生是我这么多年来惟一保持联系的老师。"而这种联系在北京时间7月  相似文献   

9.
1956年第10期"文物参考资料"刊载了魏松卿间志的"元代张成与杨茂的剔红雕漆器"一文,对这两位雕漆名家的作品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去冬我因采访民族音乐资料来到合肥,承安徽省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0.
当记者,是个容易得罪人的行当。如何既坚守自己的独立立场,又维护和采访对象的长久关系,这是个两难和形形色色、个性与经历各异的采访对象交流是件乐事,也是件益事,特别是当你打开了对方的内心世界。其中一些"相见恨晚"的,后来还真成为了朋友。可麻烦的事情总是有的。这一年,我采访老翻译家张玉书。老先生颇有长者之风,风趣而且谈吐文雅,和他聊天,真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照老人要求,我在发稿前把文章传给他看。老一辈学者的治学  相似文献   

11.
人们很少知道,我国医学界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有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钟南山曾多次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钟世藩。""我所取得的成就,与父亲的教诲和影响密切相关。"本文回顾了钟世藩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如何影响和成就了今日的钟南山。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对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印象之深,就连外国记者也表示惊讶。1991年张学良在美国纽约接受《美国之音》记者采访,当记者问起":您觉得周恩来先生怎么样?您有无与毛泽东接触?"张学良当即回答说:"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我们初次见面,他说我反应很快,我认为他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我在西安采访杨虎城女儿杨拯英时,她曾向我谈起了杨虎城身边起了重要作用的"小女子"。杨虎城与毛泽东同庚,生于1893年,陕西蒲城人氏。杨虎城在1924年加入国民党,旋任国民军第三师师长。1929年投归蒋介石,任国民革  相似文献   

14.
(?)山大师以88岁高龄于2001年6月1日圆寂于上海,至今已有一年矣。他的音容笑貌不时地浮现我的脑海。 我与(?)山大师初识于焦山对岸的象山江畔。那是20余年前的事了。"文革"结束后不久,有一天,我接到中国新闻社海外专稿部一封专函,约我就近采访(?)山法师,写一篇人物专访稿。我乘车来到象山江  相似文献   

15.
艰难的采访上世纪90年代初,我决定采访和搜集有关饶漱石的资料。尽管那时的政治氛围远比毛泽东时代宽松得多,但在一般人看来,这仍属"险学",是危险犯禁之事。  相似文献   

16.
<正>我有两张珍贵的照片,是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自己家客厅里的留影。他手上拿着录音机,面前放着湖北《文艺志》资料选辑。照片摄于1985年1月4日上午,是我在上海泰安路76弄4号贺老的寓所采访时所拍。那年,我为了解贺老在私立武昌艺专的活动而专程拜访他。现在回忆起来,采访内容和采访过程都很有意思。1985年去上海前,父亲对我说:"抽时间  相似文献   

17.
顾迈男 《百年潮》2009,(12):60-65
1986年,在邓稼先去世前的数月里,我作为第一个进入核武器研究"禁区"采访的记者,曾多次和邓稼先接触,对他进行访谈,并专程去他工作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采访他的事迹,从而知道了关于邓稼先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清晰如昨,现整理如下,以表达我对邓稼先的怀念.  相似文献   

18.
郭晓平 《百年潮》2013,(8):33-36
20世纪80年代,为撰写《张国华传》,我采访了不少老同志。张国华的夫人樊近真、秘书党雨川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题为《军政两全的将军——记张国华同志》。这是我最初将"军政两全"与张国华联系起来。《张国华传》在《中共党史人物传》发表后,我又接受《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的立传任务。在充实完善传稿的过程中,我对张国华将军"军政两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福时 《百年潮》2014,(5):47-50
正我曾于1937年春陪同斯诺夫人海伦·斯诺访问延安,采访毛泽东主席。后来我一直与海伦保持联系。1984年和1986年,我曾两次到康涅狄格州麦迪逊看望她。前几年旅居旧金山期间,我还专程访问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查阅保存在那里的海伦·斯诺的档案资料,无意中发现抗战时期宋庆龄以"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写给海伦·斯诺的一封信,内容是呼吁她继续捐助和支援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从1940年起,就在范长江领导下的"国际新闻社金华办事处"工作,做内勤,搞采访,写文章。后来,我在上饶集中营坐过国民党顽固派的监狱,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冒着枪林弹雨做战地记者,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49年12月,我作为南京《新华日报》特派记者,在北平采访了全国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我兴奋地目睹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已如一轮旭日升起在地平线。万万没有想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