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脸谱     
1949年,朋友们在重庆为老舍先生祝寿,并祝贺他从事写作20周年。大家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轮到老舍先生致词的时候,老舍先生早已泣不成声,只喃喃地说出一句来:“20年,历尽艰苦,很不容易,但是拉洋车、做小工20年也很不容易,我定要用笔写下去,写下去。”  相似文献   

2.
老舍与夫人1931年结婚后,育有一子3女,长女因生在济南,故取名舒济。这“济”字笔画太繁,小孩子难写。到生独子时,干脆简化到一笔带弯钩的个“乙”字。这便是舒乙了。然后是三女舒雨,四女舒立。 老舍1936年写过篇小文《有了小孩以后》,把家里有了小活神仙以后的那份热闹,那份累赘,写得妙趣横生,非大家不能如此。当时舒济3岁,专会等老舍不在屋中,爬在稿纸上画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济会写字”!最让老舍气恼的是,“我刚想起一句好的,在脑中盘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亚,假若能写出来的话。当是时也,小济拉  相似文献   

3.
张晨 《南京史志》2023,(15):14-17
<正>真题再现有人明明很爱画画,可给他一张白纸,让他随便画的时候,他却常常不知道画什么;有人明明很爱写作,可给他一张稿纸,让他随便写的时候,他却常常无从下笔……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四世同堂》破镜重圆著名满族作家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解放前只出了前两部:《惶惑》、《偷生》。第三部《饥荒》解放后曾在《小说》月刊连载了十二章。1980年出版《四世同堂》全书,也仅是全三部,没有结尾。但老舍先生在美国讲学时曾写完了后面的十三...  相似文献   

5.
王晶先生是个张扬的人,气场强大。他善于配合。也长于对抗。哪种姿态出现,取决于他对来人动机的判断。在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上,他提到,赶片多的时候,听到摄影机转动的声音就想吐。为了突出娱乐效果,他会再附赠一句自我调侃:这时掏出钱看看,又有动力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藏品中,有一盘珍贵的录音带,是当年闻名于西南联大的“四小姐”张充和女士所录的梁实秋先生的谈话。在录音里,梁实秋讲述了他和老舍先生同台说相声的趣事。“那回演戏是劳军,是压轴的戏。我表演的是跟老舍两个人‘伺候大家一段相声’。不过,我们那段相声也很精彩。精彩的缘故呀,就是我们都不会说,临时表演得很成功。我记得,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当我们练习的时候说好了的,不许拿扇子真打脑袋。老舍说,说相声非得把扇子拿出来在脑袋瓜上打一下。我  相似文献   

7.
老舍为自己作品撰写的“一句话广告”为自己作品撰写广告,在中国作家中,老舍先生当为第一人.老舍先生曾两次为自己作品撰写“一句话广告”,成为文坛佳话.第一次是1934年12月,《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商小说《牛天赐传》第九节,校作打出后,老舍见文末余一...  相似文献   

8.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作者着力于人生的探索,在祥子的人生悲剧的描写中,揭示人性的善与恶。《骆驼祥子》中有三个让读者玩味的设计,以骆驼的外号设计了祥子悲剧的人生,以洋车设计了祥子人生经历,以小福子设计了祥子人生感悟,通过三个设计,老舍先生厚重地揭示了旧中国下层社会小人物必然的悲剧命运,展示了他们在追求、失意、挣扎和沉沦的过程中各种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9.
人们都知道,老舍是一位誉满中外的著名小说家,早年在英国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以及后来的《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  相似文献   

10.
《世界》2013,(8):197-197
《南北》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炎酷暑快要让人窒息的时候听这样清澈的声音,让我们从头到脚凉爽下来。一个自由插画师,一个建筑工程师,因为对于民谣的挚爱走到一起,就有了今天的好妹妹乐队。他们的新专辑《南北》为你指明了通往清凉世界的方向:风在抚摸你的脸颊,水在滋润你的心田,歌声在你心头荡起圈圈涟漪。如他们的名字一样,虽然是两个大男人的组合,却唱得清丽婉约,温柔如水。可即使如此,《晚风》这首歌在录制之后还是觉得不够温柔。于是他们特别邀请到了小娟和山谷里的居民加盟,让小娟标志性的安眠嗓音娓娓唱来。  相似文献   

11.
那年,玉皇大帝要给人类排生肖,发出布告,通知天下动物都来报名。偏偏吃素碰着月大,这几天猫大嫂正要生小猫,家里忙得来东翻西倒。猫大哥得着这个消息,心里急得不得了。想来想去,想到自己的隔壁邻居鼠先生。猫夫妻两个拎了一包礼物,一本正经到老鼠家中作客,要托鼠先生代为报名。老鼠一拍胸脯,爽爽气气答应了: “猫大哥,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你我多年邻居,日常碰头,有来有往,这点小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猫夫妻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回了家。第二天,鼠先生起了个大早,赶到玉帝那儿,果然抢了个第一名。玉皇大帝见老鼠  相似文献   

12.
朋友     
“哎哟,肥肥!”“哎哟,喵喵!”又是一唱一和的两句招呼,我与好友又热拥在一起了。虽自从上了中学后未能分在同一个班,但也没有因此失去联络。在同一个美丽的校园里,我们也会偶尔见上一面。我们自小学就是好朋友,好不容易见了面,当然很兴奋。她一点也没变,额头上双眉间那道二郎神似的印记依旧看得清楚。记得小学时,就因为这道记与《西游记》中的猫妖一样,同学们也给了她一个“雅称”——九命猫妖。九命猫妖……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快乐、自由、烦恼、忧愁和感动。六年级时,是我与她感情最好的时候。这一阶段,我们互帮互助,形影不离,把对方当作亲人一样,互相袒露心声,说出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3.
罗继祖先生在《“利屣”臆解》(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第5期)中说:“《文选》张平子《西京赋》有两句描写歌舞‘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纟丽)’,而现在的今译本(《昭明文选译注》153页,1987年,吉林文史版)竟把它译成‘翘起红色的鞋履在盘中旋舞,挥动长长的衣袖上下翻飞’,舞妓竟把自己的鞋子弄到席上的盘樽里面,这成什么样子.其实这两句的重点在下句,下句是解释上句的,今译者不明白,随文敷译,闹了笑话,它是说由于舞袖的奋迅翻飞引来一阵狂飙,让人眼光缭乱仿佛见舞妓的朱屣竟上触到席上的盘樽,这只能是迷离想像中的错觉而不能是写实.因此使我联想到《货殖传》中的‘利履’来,悬想这位舞妓所穿的鞋子正是一双红色的‘利屣’,一定是尖头的,并且很可能是高跟,因为不这样,不能和她的舞姿起到配合和谐的作用.”这段话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利屣”是什么样子;二是能否在盘中跳舞.对这两个问题,我与罗先生的看法不同,提出来请教.  相似文献   

14.
杨及 《名人传记》2022,(8):57-62
两地分居我在中央大学借读的两年,赵瑞蕻在柏溪分校当助教,不大来沙坪坝。他似乎只来本部办过一两次事,范存忠先生照顾我们,临时把自己的宿舍让他住一下。我们真正是两地生活,各顾各的。赵瑞蕻比我用功得多,一直在写作、翻译。他译《红与黑》的时候,国内还没有这本书的中译本。翻译《红与黑》最初好像和一个叫《时与潮文艺》的杂志有关。那是一个着重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杂志,可能是当时这方面最突出的。赵瑞蕻在上面写过《斯丹达尔与他的红与黑》,大概算较早介绍《红与黑》的。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幽默不仅小说中尽现,连信也有通俗文艺的意味,甚为有趣,其与赵景深的交往可见一斑。当年赵景深编《青年界》的时候,曾经向老舍索稿,仿前人遗意,大书一“赵”字,用红笔圈起来,旁注云:“老赵被困,请发救兵(小说也)。”老舍的回信极妙: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日月,杀气满山头!老舍寄了两三篇稿子以后,有一次赵景深又要稿子,此次复信是一口流利的北平话:《青年界》的稿子,得到明年再说了。您瞧,老哥,咱的预定…  相似文献   

16.
在儿童教育上,老舍先生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木匠说”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为文艺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说的“不必非入大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的《自传》老舍先生四十岁时曾写过一篇《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学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辞王启》那是1937年的事儿。一天,陈逸飞带着一封信去访问老舍。正赶上老舍刚由天津回来,一路劳乏,在睡午觉。陈逸飞不忍打扰他,放下信就走了。因信中称老舍为“笑王”,老舍第二天便回了一封信;《辞王启》。原文如下:远飞先生;您好s正赶上我由天津回...  相似文献   

19.
李普同志: 你《悼胡绳》的文章(编者注:李文在本刊2000年第12期上刊载)收到了。拜读了两遍,觉得你援用蔡仲德先生评论他老丈人冯友兰先生的话,认为胡绳一生也有“早年实现自我,中间失去自我,晚年又回归自我”三个阶段,已经对胡绳作了全面确切的评价。你要我再补充点什么,我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不过,你的文章启发了我,又使我再反复思索了一下,现在在你的评价的基础上再把我所亲历亲见的事多说几句,也许还不为辞费。 我认识胡绳比你晚了六年,是在1946年初进重庆《新华日报》的时候,也是先认识他的夫人小…  相似文献   

20.
老舍先生和他的《龙须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力作《龙须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革命的现实主义作品。从它诞生至今,30年来在舞台和银幕上,是一枝永不凋谢的奇葩。1950年盛夏,李伯钊院长交给我一个任务,说:“北京市委决定翻修龙须沟,这是一件大事,请老舍先生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