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中规定苏联向中国转让米格-19歼击机和图-16轰炸机,就其技术水平来说,两者都是苏联当时最新装备或最新型号之一。苏联向中国转让新技术最基本的原因是为巩固其国内与国际政治地位并寻求中国的支持。除此之外,苏联的导弹威慑观使其认为图-16作为轰炸机已无实际意义,歼击机也将被导弹所取代,因而同意进行转让;在转让最新装备的同时,苏联在科学研究上对中国严格保密,以便限制中国超越苏联;航空技术转让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苏联手中,重要的技术资料、特殊材料、特殊部件设备都可以成为限制中国发展、控制技术转让进程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1945-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审计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重新设置或调整了审计机构,制定并修正了一些审计法规,并以就地审计、抽查审计和巡回审计为工作中心,推行审计制度改革,对恢复和重建战后国民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受内战的影响,这种改革与战后国民经济一直在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审计工作无法有根本性改观,难免最终遭致失败的厄运。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围绕争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而开展了一系列的侨务工作,并取得相当成效。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较为充分。而关于战后数年间国民政府的侨务工作国内似尚无学者专文论及。本人根据有关资料对1945—1949年间国民政府的侨务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战后国民政府在侨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其效果如何、导致国民政府的侨务工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5.
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综合利用新疆地方档案馆、俄国档案馆、新疆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历史资料以及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录,讨论了1944-1950年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条约。几年以后,中国政权发生更迭,而同盟关系则又上了一层楼。文章认为,在此期间,中苏双边关系中的新疆问题始终是十分微妙的,苏联对新疆的政策表面上看起来变化无常,时而与地方政府结好,时而同少数民族联合;时而鼓动独立,时而强调自治;时而支持国民党,时而援助共产党。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目标是保持战后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保苏联在新疆地区的优势地位和特殊影响。在战后对华政策中,就其重要性而言,新疆排在蒙古和东北之后,故而成为苏联调整对华关系的外交筹码,这正是苏联对新疆政策时常改变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一向对苏恭顺的新疆盛世才变脸反苏,国民政府乘机利用以收回新疆主权,避免了分离祖国的危险倾向,是关乎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收获;另一方面由于中苏之间隔阂益深,福兮祸之所伏,其后苏联制造的种种难堪,国民政府只得一一领教了。抗战中后期中苏关系复杂多变,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也备受考验和煎熬。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对新疆境内之中苏经济合作与商贸甚为关注,与经济、财政、外交三部部长间有多通代电,而卜道明、盛世才、罗家伦等政界要人亦先后就此提出方案,颇具参考价值,特此选辑公布。 相似文献
8.
1932年国民政府着手中苏复交谈判时,顾维钧建议派加拿大人何士赴莫斯科沟通两国关系,推进中苏复交。但这一秘密外交活动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获成功。本文以未刊档案叙述了这一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