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成林 《人文地理》1995,10(4):36-39
从徽商的经济实力、意识形态和经商活动三方面,论述了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认为:1.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2.徽商强烈的"入儒崇仕"意识促使徽州教育勃兴,文化昌盛,流派纷呈;3.徽商在经商活动中完善和传播着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2.
明清徽州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其建筑在规划设计、风水理论、美学原理及营造技术方面堪称独具特色,也是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瞩目。徽州地方建筑突出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理念。明清徽州建筑中的和谐理念与徽州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程朱理学的流传与发展、徽商经济的崛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剖析徽州藏书文化,徽文化的烙印清晰可见,其地域特色更加突显。大致可归纳为:宗族藏书蔚然成风;徽商藏书一枝独秀;藏书种类异彩纷呈;开放创新,影响广泛。徽州藏书文化是中国地域藏书文化中灿烂夺目的奇葩,在中国藏书事业史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徽州传统聚落是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徽州传统聚落进行文化空间结构认知研究,发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徽商为徽州传统聚的落形成、发展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极具特色的风水术的应用展示了徽州传统聚落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物质建筑与精神文化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5.
徽商是徽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学术界对徽州商业生活习俗问题关注不多。本文从民间歌谣的视角,对徽州的商业生活习俗进行了整体研究和审思,认为徽州民谣反映了徽商白手起家积极求富的习俗心态,反映了徽商族人相扶、诚信勤俭和以义为利的优良习俗,反映了徽商早婚习俗、爱情生活和徽商妇从一而终的风俗观念,还反映了徽商妇受理学思想影响的民俗特征。并从民间音乐艺术的角度,对相关民谣进行了一些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6.
<正>徽商是明清时期徽州府所属六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商人组成的商帮集团。徽商在明初崛起,明中叶到清中叶发展到鼎盛阶段,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徽商之所以能够成为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大商帮,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吴萍莉  张翔 《沧桑》2014,(3):69-72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在全国的兴盛,寓居扬州的徽州商人日益增多,特别是到了清乾嘉时期,扬州更成为徽商的主要寓居地。这些在扬徽商不仅推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繁荣了扬州的地方文化。"扬州二马"是清乾嘉时期寓居扬州的徽州盐商,他们不仅是著名的藏书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刻书家。本文依据史料阐述了他们的藏书事迹和刻书成就。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社会,徽州形成了崇文重教的风气,这不仅为徽商的发展造就了大量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商业人才,也使得徽商集团的文化品位和徽州人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成为徽商兴起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近代后,旅外徽州人继承和发扬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传统,无论是对于家乡,还是对侨寓之地的教育文化事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近代旅沪徽州人为例,着重探讨都市中的移民群体在促进家乡文教事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徽州戏剧演出活动源远流长,东晋时期就有“宴会辄令倡伎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的记载。徽州古戏台是戏曲文化的延伸,与徽州的建筑、徽商、宗族等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徽州的商人发达后,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读书登第,努力入“仕”,一方面以戏剧等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结交四方文入雅客,追求士大夫阶层的高雅品位。而在许多徽商看来,  相似文献   

10.
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成林 《人文地理》1993,8(4):57-63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论述了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认为:1、徽州人商业活动起源于徽州物产"结构性失调",徽州"地狭人稠"促使"徽民寄命于商";2、徽商经营行业受徽州地理环境影响,以徽州物产余缺为基础;3、徽州群山环抱,陆路交通闭塞,新安江等水路从而成为徽商境内外贸易的主要通道;4、徽商投资产业多在徽州以外地域,明显受徽州物产和市场因素影响;5、徽州民居建筑在选址、用地、材料、结构、造型等方面,与徽州地理环境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11.
古徽州自南宋以来素有程朱阙里、东南邹鲁之称,是中华文化正宗传承的典型地域。徽商自小受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在其思想深处形成了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文化特质,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并以商业行为制度为特征的文化模式。徽商不仅经济基础雄厚,而且造就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充分体现中国正统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映射出释家和道家思想的光茫。本文拟就儒释道在徽州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徽商的影响作详细分析,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徽商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徽商在生产、生活中对科技的利用、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用品的生产与经营入手,论述徽商的物质文化生活,以证明它们既为徽商的商业发展提供了基本广泛的前提,同时它们也在消极和限制的意义上阻碍了徽商商业的发展。一、徽商与徽州科技据洪璞对《四库总目提...  相似文献   

13.
婺源与徽州的历史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平 《江淮文史》2003,(4):117-143
化是一种历史现象。由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加之大量离乡徽商与仕宦的归里,使中原化在徽州(前称新安郡)这块土地上相互渗透、整合,逐渐成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化。南宋以降,这里更是风昌隆,至明清而达到鼎盛,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在全国领取风骚约800年之久,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徽州历经长期的文化积淀,到了明清时期,不仅以"文风昌盛"、教育发达而闻名于世,还以"十室九商"的商贾之地而闻名遐迩。随着业贾者的增加,商业知识积累更为丰厚,一批有文化素养的徽商开始用文字的形式将经商经验编纂刊刻出来,这些商业书使得徽州社会商业知识与技术得到传承,更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通过对《士商类要》的分析可以探究出明代徽州商业教育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5.
谢林沪 《江淮文史》2001,(3):169-173
新安江流域的歙县、绩溪、休宁、黟县及婺源六邑,宋元以降都辖于徽州,上溯晋代曾为新安郡辖境,故后世又以新安为徽州的别称。徽州地处皖南山区,药材资源较为丰富,且少受战乱侵害,民生较为安定;徽商崛起后,促进了当地的教育,学术研究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道是古徽州地域及其周边地区近代以前、采用传统技术修建的道路,这些道路遗迹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迁徙路线和相互交往状态。徽州吉道是徽州移民、徽州人对外开拓和徽州文化形成与扩散的道路,特别是徽商经商路线的见证,可以说徽州古道的形成历程是徽州社会发展的缩影,具有移民文化与商道文化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一名取自安庆与徽州的合称。"徽"便是很美的意思,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地处皖南山区,与浙赣交界,境内黄山、白岳两山耸立南北,新安江贯境而流,风光旖旎。自秦以来,此交通闭塞之处便是中原战乱的避难所和文人雅士的桃源仙境。徽州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经济文化重地,徽商  相似文献   

18.
王裕明 《安徽史学》2015,(3):123-128
宋元时期徽州商人十分活跃。徽商萌芽于两宋,兴起于蒙元。徽商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由徽州经济结构决定的,而非所谓的地理、文化因素。宋元时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加快徽州地方物产商品化,促进徽州人口流徙,推动徽州社会阶层分化。该时期的徽州商人属于专业商人,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大量财富,改变了徽州人的职业观,激起时人对四民观的审思;改变了自身和徽州经济面貌,形成区域经济中的徽州模式。宋元时期的徽州商人是明清徽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汪雷 《安徽史学》2007,(3):81-84
徽商的衰亡固然与商帮生存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等因素相关,但外部因素并不足以完全摧垮一个盛极一时的商帮集团.本文认为,徽商衰亡的主因,一在于商帮的核心价值观是取儒而非取贾,二在于徽州文化与徽州社会由初期的开放走向封闭,三在于商帮集团的封建性质,三者共同构成了徽商集团走向衰落的内因.  相似文献   

20.
司冬利 《风景名胜》2020,(3):0125-0126
中原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流。高校美育是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下,立足中原悠久历史文化,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美育课程,既丰富了美育的内容,开拓新的教学形式,也传承发展了区域优秀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