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正>2008年,清华大学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的支持下,依托建筑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国家遗产中心致力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整合相关资源,搭建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教学、研究、实践的平台。这一平台的核心既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建筑设计等专业的从事遗产保护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又包括国家文物局信息和空间技术基地的研究力量,还结合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风景旅游所等机构,同时得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美术学院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2014,(8):111-111
2014年6月27日—30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专业技术团队和联合志愿团队赴湖南省通道县侗族村寨,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文化遗产社会教育工作。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芋头、横岭、坪坦、阳烂、中步、高步六个侗族村落与贵州、广西其他侗族村落于2012年11月联合申遗,已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活态村落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遗产的社会教育受众是社会公众,是激发公众保护意识、普及遗产保护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1月18日,以"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文化遗产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话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议题。该主题论坛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倡导遗产地"文创+",传播遗产保护领域中让人振奋的国内外文创实践与畅想,搭建联通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和实践运营的交流平台,探索通过文化遗产连接历  相似文献   

4.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3,(5):111-111
第三届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庆州召开 遗产历史东亚9月5日至9日.”第三届东亚文化保护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名城庆州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加强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研究与技术的交流,展示中日韩各国近年来在东亚地区.尤其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进展.及其采用的最新保护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5-9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北京举行。本届学术周以"健康·城市"为主题,齐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如何实现更多、更高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全面"健康"的中国城市。7日,清华同衡学术周"遗产重塑生活"分论坛成功举办,行业内外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探讨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现场气氛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3):F0003-F0003
为纪念《威尼斯宪章》发布五十周年和迎接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12至13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长城学会、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疆文物古迹保护中心、苏州园林世界遗产监管中心、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等单位的40余位代表听取了16位专家的主题报告,并进行学术问答交流。  相似文献   

7.
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1929),是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涌现的一个著名学术机构。与同时期其他国学机构相比,清华国学研究院既有援引西学,重建现代学术体系的一面;又有继承儒家教育理想与治学路径,结合西方知识工具,致力于阐发传统学术之特质的一面。因此,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建制,学术社群的治学精神,皆有其鲜明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正>由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协办的"2017清华同衡学术周遗产专场"于2017年6月7日拉开了帷幕。此次专场研讨会以"遗产重塑生活"为主题,除主会场外,还有一个视频会场,共有数百人与会。10多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跨界对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作了"遗产保护理念的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扼要阐述了遗产保护的4个理念问题:为什么要保护?保护什么?谁来保护?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10,(20):74-74
2010年9月19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前夕,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历史专家在西安举行了“大明宫——世界的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大明宫遗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等有关历史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交流成果对于大明官遗址的考古、保护都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表现了世界各国专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的共同关注。同时也对东西方遗产保护理念进行了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10.
《大众考古》2020,(2):95-95
《中国城墙》是由中国城墙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以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现有"城墙学研究""城墙考古""城墙历史""城墙保护""城墙利用""世界城墙遗产观察""成果评介"等常设栏目。诚向广大学者及关注城墙的有识之士征集以上方面的优秀稿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7—9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2015年会、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在景德镇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与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景德镇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委员、学者、管理工作者和规划设计人员达到240余位。名城学委会主任委员张兵总规划师、名街专委会会长张杰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俞滨洋副司长、中国文物学会黄元副会长、名城学委会顾问委员汪志明先生、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前副主席郭旃先生、景德镇市政府颜赣辉市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名城处郑文良处长等政府管理者和业界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大会主办方还邀请到法国文化部遗产司原总监阿兰、法国文化与交流部  相似文献   

12.
<正>《遗产与保护研究》(CN10-1353/K,ISSN2096-0913)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和出版的国家级专业学术类期刊。杂志现面向历史、地理、考古、文博、建筑、农业、艺术等遗产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广大师生、遗产管理人员、工作者及关注者公开征稿。办刊宗旨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混合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遗产与保护研究》(CN10-1353/K,ISSN2096-0913)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和出版的国家级专业学术类期刊。杂志现面向历史、地理、考古、文博、建筑、农业、艺术等遗产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广大师生、遗产管理人员、工作者及关注者公开征稿。办刊宗旨刊载覆盖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混合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保护与利用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墙》是由中国城墙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以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现有“城墙学研究”“城墙考古”“城墙历史”“城墙保护”“城墙利用”“世界城墙遗产观察”“成果评介”等常设栏目。诚向广大学者及关注城墙的有识之士征集以上方面的优秀稿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5.
《大众考古》2021,(2):94-94
《中国城墙》是由中国城墙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以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现有“城墙学研究”“城墙考古”“城墙历史”“城墙保护”“城墙利用”“世界城墙遗产观察”“成果评介”等常设栏目。诚向广大学者及关注城墙的有识之士征集以上方面的优秀稿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6.
正金秋时节,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6-9日在重庆市久负盛名的"黄连之乡"石柱县召开。会议邀请了历史、民俗、生态等各个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农业遗产有关负责人和地方代表100余人参会,就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多方参与机制以及典型案例等进行研讨交流,共同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积极为推进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建言献策。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  相似文献   

17.
《大众考古》2020,(3):96-96
《中国城墙》是由中国城墙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以深入持久挖掘、研究、推广、保护、利用中国城墙遗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助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现有“城墙学研究”“城墙考古”“城墙历史”“城墙保护”“城墙利用”“世界城墙遗产观察”“成果评介”等常设栏目。诚向广大学者及关注城墙的有识之士征集以上方面的优秀稿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是历史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对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状态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所生成的大数据,为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状态的全面把握与动态监管带来了新的思路。在新数据环境下,大量以人的活动为核心的数据,有助于准确判断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可以提升对现状问题的深入识别,为历史街区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与腾讯位置等大数据提供方合作,在全国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上发布《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之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十大活力指标》。指标体系应用多维大数据,对部分历史文化名街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反映以名街为代表的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论述了该研究的背景、方法和主要内容,并提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领域,以数据合作和共享为核心,通过多方参与、通力协作,实现街区的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26—29日,东亚的书院与科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竹清华大学举行。此次盛会由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新竹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协办,新竹清华大学校长陈力俊和人文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黄一农、历史研究所所长赖瑞和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海峡两岸、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近4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论文。大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20.
李模 《沧桑》2015,(2):104-109
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共识,其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国际文件的梳理,认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经历了从历史性纪念物的修复保护到城市景观和遗址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建筑遗产的保护到历史地区、历史园林、历史城镇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考古遗产的保护到乡土建筑遗产、产业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从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到注重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反映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内涵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虽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主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国际理念,对我国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