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遗产》2011,(3):65-70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的原创。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宣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确立了“中国蚕桑丝织”在世界上的原创地位,同时使“中国蚕桑丝织”得到整体性保护。一路旖旎的丝绸文化又将走向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2.
衣食住行,纺织为首。纺织起源与人类文明同步,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从未间断,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源和发展。当历史的车轮驶过人类的发展足迹,有无数的文明之花在道路两旁绽放,而丝绸仿佛一朵永不凋零的鲜花,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摇曳生姿。丝绸的生产和贸易关系到国计民生,丝绸科技是古代创造发明中独特的一部分,养蚕的生物学知识、织机的机械学原理、染料化学等都是古代社会中的高科技,纺织科技对传统科技特别是造纸、印刷术的发明,  相似文献   

3.
胶东民间山蚕茧古法纩丝技艺是以山蚕茧为原料,以草木灰浓汁作解舒助剂,使用脚踏板木纩丝车进行缫丝的传统纩丝技艺。以草木灰溶液制作弱碱用于浸泡柞蚕茧,以脚蹬纩丝机上进行抽丝的技艺,也叫“纩丝”。纩出来的丝俗称“灰丝”,具有耐酸碱、耐高温、韧性好的特点,由于其质地柔软,适用于个性化定制。胶东民间山蚕茧古法纩丝的核心技艺包括泡茧、煮茧和纩丝。文章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规章文件出发,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论述了地方非遗保护部门以此为指导,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胶东民间山蚕茧古法纩丝技艺”的保护实践中开展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根植于中国特殊的人文与地理环境,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建筑材料、技术水平和社会观念等条件下的历史选择,反映了中国人营造合一、道器合一、工艺合一的理念。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我国文化遗产的存续受到猛烈冲击,包括营造技艺在内的一些依靠言传身教进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面临现代建筑思想和建造方式的巨大冲击而目益萎缩,已至濒临失传的境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入选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京绒花制作技艺,近年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虽然,南京市面上已难觅绒花的足迹,但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绒花工作室”,人们依然可以观赏到南京唯一在制作绒花的艺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树宪师傅的精湛技艺。  相似文献   

6.
<正>走在杭州玉皇山脚马路的树荫下,不经意看到右面那座中国丝绸博物馆门前人流如织,领着孩子的家长、国内外游客以及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来这里了,现在的丝绸博物馆想必一定非常吸引人,否则不会这么热  相似文献   

7.
当徽菜已经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在努力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让我们走近一位名满中国烹坛的徽菜技艺传承人,走进他那一辈子用“色、香、味、形”装点祖国美食园地、扮香百姓餐饮的传奇人生。他,就是中国烹饪大师方乃根先生。  相似文献   

8.
马哲非 《收藏家》2005,(3):71-74
中国的织绣工艺成熟生产自汉唐盛世,到明清两代,丝织业的发展得到空前的繁荣。耕织堂主收藏丝织品原是源于对其流光溢彩的喜爱,在20多年来寻找韵味古雅的古代织绣艺术的同时,逐渐地将保护古代丝织品视为己任。此次“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展”集中展示了以明清时期为主的200余件丝织品,展品几乎囊括了丝织品的各类品种、众多绣派及兼顾宫廷织造和民间织绣,是明清时期织绣工艺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备受社会关注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尘埃落定。在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其中,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傣族象脚鼓手工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考古》2012年7/8月第65卷第4期《吟唱者之墓》一文,介绍了一座自1922年以来,埃及国王谷中第一座未被盗扰的墓室的主人的棺木。墓室主人的名字叫Nehemes-Bastet,在棺木侧面上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她是太阳神Amun的一位乐官或者吟唱者。编辑朱利安·史密斯在此文中,探讨了她的生活和这些考古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寒,安徽歙县人,黄山市屯溪区政协委员,当代著名砚雕家。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项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4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评为中国砚雕大师。  相似文献   

12.
曹春水  张爱萍 《神州》2011,(10):31-32
星子金星砚,作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在中国历史上行走千年,早已在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历代名人雅士都对金星砚爱不释手。自2006年星子金星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金星砚产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审视金星砚业现状,传承、弘扬金星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韩艳 《神州》2010,(1):38-39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申报的22个项目人选,中国书法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为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研究保护提供了新的维度和契机。保护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的范围扩展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2013,(6):27-27
10月25日上午,2013中国·台儿庄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一台儿庄古城西门广场正式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主任杨治,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胡上山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08,(7):65-65
2008年6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隆重推出了38集高清系列电视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这部历经七年拍摄制作的影片,首次以高清纪录片的方式,系统、集中地展现了中国2008年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33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这也是"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中国中央电视台一档全面介绍中国文化的特别节目。节目的首集将关注的焦点锁定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灾较重的青城山——都江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