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霞 《沧桑》2008,(1):222-223
元嘉时期文学出现了风气之变,盛极一时的玄言诗悄然退隐,山水文学勃然兴起。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文学的兴起与南朝刘宋时佛风的昌盛、审美文化语境由玄而佛、山水审美的自觉是分不开的。在审美文化语境由玄而佛的转换背景下,一方面,客体(自然山水)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自然界的山水开始成为审美客体,而另一方面,主体(士人)也获得的了真正的自由成为了真正自由的审美主体。面对自然山水所呈现出来的清新自然的美,诗人油然而生的是新奇、惊讶、倾慕之感,是自然山水的"自来亲人",是"神超形越",是宇宙生命之道的感悟。自然已经从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作为比兴的媒介物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审美对象,山水审美走向独立自觉,山水诗的兴起也就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2.
农业时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例如狩猎娱乐的“苑囿”和观景祭神的“台”,但我们不能认为此是真正的园林,这其中还是把山水作为神秘的崇拜对象,还没有完全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客体。真正完全的山水审美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东晋至南朝,整个汉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林泉高致>)道出了士大夫讴咏自然,寄情山水的林泉之志.山水画,经过了长久的历史变迁,为什么在当代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位置?究其原因,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深受道家影响,有在山水中陶冶性情、借山水抒情言志,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传统;而传统山水画所体现的"天合人一...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园林美学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影响世界上的园林,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类是十八世纪以前的欧洲园林。这类园林的景物,不是山水自然形象的艺术再现,而是把一切山水地形,树木花草,都象塑造建筑一样,构成几何形体。在山地造园的"意大利露坛建筑式园林",在平原造园的"法国  相似文献   

5.
<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山水风物为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风尚与文化特质。他们徜徉于大自然,阅读山水,既可娱情,亦能适志。山水风物也就成为古代文人诗词歌赋与笔墨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山水题材理所当然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绘画表现最为广泛的题材。这些文人画家山水画作或"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抑或借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充分体现一种娱己娱人的心态。自然山水之景致何时入咫尺扇面,并成为扇面这一独特艺术形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范宽《溪山行旅图》目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针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其次谈范宽《溪山行旅图》对自然山水的再现,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传统艺术理念。自然山水不但是画者的生活场所,也是画者去观察临摹的物象,更是师法自然的老师。最后从美学原理视角审视了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画中意境。  相似文献   

7.
《文物天地》2020,(4):14-19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生态馆以"绿水青山的召唤"为主题,设置了"生命支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价值""生态浙江"三个单元。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浅出地科普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引发社会公众对于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的思考,进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宣教功能(图一)。  相似文献   

8.
《旅游》2010,(9):1-1
这期我们又见山水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大概是行游者与自然最自然的触碰。  相似文献   

9.
作为"金陵八家"之一的吴宏,画风在八家中最为粗放、浑融无际,且景色细致苍郁,充满了生活气息。尤其是其"雪苑之行"后笔墨一变,纵横放逸。笔者以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吴宏成熟期的两幅山水精品之作为例,从分析吴宏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得出吴宏的山水画作"师造化、师古法",能够在对大自然真山真水中领悟学习古人的技法经验,其笔下的山水自然、真实、生动,创造性地将元人笔墨和宋人丘壑灵活运用在了其绘画之上。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9,(2)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的元代倪瓒的设色山水《水竹居图》,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倪瓒的传世作品中,多为水墨山水、竹石,其设色山水仅寥寥几件。他在晚年所画的一幅设色山水《雨后空林生白烟图》原藏故宫,现藏台湾,相传是他的得意之作。据《清河书画舫》记述:"《雨后空林生白烟图》,大幅。纵横满纸,层叠无穷,且设色脱化,较‘城东水竹居小景’尤觉近自然。当为迂翁晚年第一名品。"另有一幅设色山水《山阴丘壑图》曾见于著录,但已不知下落。因此这幅《水竹居图》就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道教当中最为重要的文献《周易》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天与人是相通的,认为山川等自然现象的"象"昭示着人事,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这种思想包含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的性质,但已注意到了人与自然精神上的感应,显示出向审美关系的过渡。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把对山水的崇拜升华为一种审美境界。孔子强调道德品质的修养,认为山水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之处,人们在山水的观赏中可以获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军阀盗宝案层出不穷,如1928年大军阀孙殿英的东陵盗宝案就曾轰动中外。但在此案前一年发生在陕西凤翔的一起盗宝案,其规模和盗得的文物件数及珍贵程度都不亚于东陵盗宝案。《斗鸡台盗宝案始末》讲述的就是这一盗宝大案。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2,(12):22-27
最美名湖西湖它有3000多公顷范围的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和"西湖十景"题名景观。它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唯一的湖泊类文化遗产,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东方名湖,中国景观审美风格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虔州八境,先后有宋八景、清八景、现代八景。而宋八景之章贡台来由,则与虔州知府赵卞紧密关联。赵卞(1008--1084),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北宋景佑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史称赵卞弹劾不避权贵,针砭时弊,毫无顾忌,京师号称"铁面御史"。嘉佑六年,赵卞出任虔州知府。他是位清吏,也是一位钟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性情中人。史载,初来虔州上任的赵卞"以一琴一鹤自随"。作为宋史中有列传的赵卞,为政简易,体恤百姓,政绩显著。虔州任职期间,他致力营造一种属民自耕其田、自得其乐、岁丰无盗、  相似文献   

15.
自"微软并购雅虎案"爆发,到本刊发稿时,算来足有20余日。但在中国,关注这台国际"大戏"的热潮,似乎才刚刚来临。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此事的发生,正赶在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二是很多中国人到最近才真正意  相似文献   

16.
<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寄寓情感、慰藉心灵的重要载体,古代文人们无论"穷""达",均能将自己或豪迈、或悲悯、或隐逸、或不平的各种情怀融入山水画之中。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能画出山水的自然气韵,体现画家的人格魅力,亦能使欣赏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安庆市博物馆收藏的陈崇光水墨山水长卷,即是这样一幅具有深远意境的佳作。陈崇光水墨山水长卷,纵24厘米,横213厘米,绘制了天台山山谷  相似文献   

17.
正桂林的山千姿百态,桂林的水清澈见底,青山绿水间,一座结合秀逸天纯的山水景观与全球众多杰出艺术家的创作心血,以当代雕塑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国际地景"博物馆"——愚自乐园,以鲜明的个性及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同时感受自然的山水和精彩的艺术。愚自乐园位于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境内,占地900余亩的山水间,四面群峰林立,峻秀挺拔,林间湖畔,山水相映,举目望去,处处是风景。这里汇聚了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瑞典、捷克、荷兰、保加利亚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世界顶级雕塑艺术家  相似文献   

18.
吾画逍遥     
<正>总是有人问我,你画何为逍遥山水,古人山水不逍遥吗,中国画不都是隐逸吗?于是我说,逍遥山水——画的是人与山水彼此相悦的自然情结,古人在这个点上是偶做,我是大投入,现在画人物山水画的人不多了,有点象"非遗"。我喜欢人物山水画,所以我倡导并要发扬光大,这是一份责任。我希望建立自己的人物山水画的艺术语境,有当下意识,有传统精神,还要画得自在,画得逍遥。中国绘画离不开隐逸,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隐逸不代表不入世,姜太公渭水垂钓八十岁等来了周文王,  相似文献   

19.
三秦出版社出版《中华山水名胜旅游文学大观》山水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神州大地优美的自然山水以及灿烂的古老文化沉淀下来的众多人文历史名胜,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饱览山水,探古寻幽,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谢灵...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12,(12):20-21
最美名湖西湖杭州西湖它有3000多公顷范围的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和"西湖十景"题名景观。它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唯一的湖泊类文化遗产,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东方名湖,中国景观审美风格的典型代表。它是1000多年来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