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巴哈伊建筑体现了构成宗教基础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教义和信仰。尽管在年代和风格上存在差异,这些建筑物特征在视觉上阐释了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通过了解这些遗址和其周边的环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我们将会发现宗教的基本价值观和教义原则及其演化的文化和历史根源。此外,这些遗址构成了宗教早期就沿袭下来的传统朝圣习俗的实物背景和实体环境。  相似文献   

2.
试论宗教的地理背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从宗教的起源、宗教的源地、宗教的习俗和教义、宗教的分布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与其地理背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遗址的金杖与金沙遗址的金带,准确辨识,涉及到遗址的年代、性质、王权、神权、宗教与祭祀习俗等诸多重大问题。学术界已有多种考析,许多人对这些考析又感到疑惑。本文将作出新的辨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论文运用非洲华人报刊以及当地资料,分析了华人皈依天主教、基督教的过程和原因,认为华人教会的设立、华人神父的努力、克里奥家庭、实用主义和种族歧视是华人皈依的主要原因。非洲华人的多种宗教信仰同时并存。这些信仰不仅没有产生冲突,反而互相渗透。非洲华人一方面逐渐皈依基督教、天主教,另一方面仍然保留着中国人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与宗教习俗,同时华人的传统宗教——佛教在非洲的传播也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因此,华人在宗教信仰和典礼礼式上互相融合,表现出很强的杂糅性,宗教信仰与文化价值观相通甚至等同是华人信仰的一个特点。华人中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两者互相融合的情况有各种表现,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可以等同的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后宗教恐怖主义在数量和力度上有明显增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宗教极端恐怖主义者的道德价值选择的依据是被歪曲了的宗教教义,他们的道德价值选择有悖于宗教的基本教义和人类的发展与和谐理念,并且从历史上看,宗教极端恐怖主义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进程。所以我们认为现代宗教恐怖主义者的道德价值选择在广泛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姜寨遗址一期墓地的151座墓葬进行了统计分析。作者认为,整个墓地以及三个区的墓主人在性别和年龄构成、随葬品数量和组合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特点和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当时的习俗和社会制度可能是造成这些特点和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必昌 《民俗研究》2005,(3):255-260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整整两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不断适应中国土壤和环境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对中国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的教义。一种宗教,只有教义被大众广泛接受,改变了大众的思想甚至灵魂,才能广泛传播,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民众的信仰。佛教传人中土后,其教义中的普度众生与救世济民、轮回转世与天堂地狱、功德与功德转让等核心思想深深吸引了中国民众,对中国民众的信仰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改变了中国民众的信仰内容、信仰方式和信仰手段,这也是佛教在中土广为传播并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哈西德运动是近代犹太教历史上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此次运动所衍生的哈西德主义,颠覆了正统犹太教信仰方式和宗教理论,以歌曲、舞蹈及寓言故事等形式表达信仰,在信教方式、教义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都表现出深刻的宗教含义与文化内涵。其宗教理论基于传统犹太教基础又有所革新,唤起了信徒的宗教热情。哈西德主义发展至今,成为当代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吕偲  申晓虎 《旅游纵览》2013,(2):277+279
基督教传入怒江地区后,对傈僳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信徒行为规范,传统宗教,语言文字,姓名,婚俗,生活习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智君 《清史研究》2006,(4):94-103
社会经济环境与中国传统庶民的时间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因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而进展不大。本文以清代至民国时期河陇节庆习俗的地域结构为例,细致地梳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传统中国庶民的时间生活,因农耕渔猎作息而逐渐形成日常规律与习惯,所以与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并因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时间生活方式。这一点与宗教发达地区以宗教节日为庶民的时间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无论从节庆习俗传播地域适应性、还是传播的人群适应性,前者都无法与后者相比。  相似文献   

11.
当初,在大地上堀起雪域高原的时候,似乎注定了她就是盛行宗教的空间。遍布全藏个角落的大大小小的寺院、经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舞台,而且也是产生和风行宗教文化的源泉。在辽阔无垠的西藏大地上,凡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寺院,凡有寺院的地方,就必然有其名目繁多的宗教仪轨和节日习俗。由于宗教节日的具体内含和民间传统的信仰意识极为契合,因此,一地寺院的宗教节日也往往成了一方百姓的节日。那些诸多  相似文献   

12.
马真福 《丝绸之路》2009,(24):36-38
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仪式在藏族地区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藏民族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更加客观地认识了宗教。本文简要论述宗教文化的崇拜信仰对藏族佛教信仰和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可  金卓 《神州》2012,(9):103
服饰作为人类生存的产物,它表现了某个地区或某个民族的情趣及审美观,服饰色彩更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宗教习俗、统治者的审美习惯、地域环境等都影响着服饰色彩规律。满族服饰色彩规律的形成同样追寻着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14.
祭坛与文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祭坛与文明张德水近年来,在我国不同的地区曾相继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祭坛遗址。这些遗址既反映了远古人类在建筑技术上较高的成就,同时又是研究原始宗教及探索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重要依据,其意义和作用均是不可低估的。因此,笔者试在原发掘报告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萨满教研究者普遍把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巫术宗教遗迹当作萨满教的早期例证.在这个意义上,萨满教和人类早期宗教具有相同的内涵,它等同于一般学者所说的原始宗教.世界上不同时期考古发现的宗教遗迹,对说明萨满教起源及其特点,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许多学者愿意选择考古证据来解释萨满教.考古学的优越性在于:它依据考古遗址和古老岩画保留的信息,向人们提供了人类智力机能的进化历史,以及与此相伴随的各种宗教现象的时间证据和宗教遗迹的观念内涵,乃至当时的社会组织情况.这些对于分析不同时期的宗教文化体系,都是极为珍贵的.本文主要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时期的遗址发现,世界各国在原始洞穴画、岩画的发掘成果,来研究萨满教文化的起点与发展轨迹,展示考古学对研究萨满教现象所特有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彭牧 《民俗研究》2014,(3):5-14
Ritual是现代西方宗教研究的基本范畴,中译为仪式,与本土范畴"礼"形成有交叉又有区别的一对概念。把礼置于ritual和西方宗教学研究范式中,比较礼和ritual的同与异,可以从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基本出发点。Ritual作为表现信仰的象征性行为,其现代意义形成中摈弃了文本、情感和自我修行,而这正是礼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儒家的礼作为从上古习俗中固定化、文本化的传统,始终与其根源之俗遥相呼应。在漫长的历史中,一方面是精英以礼化俗,另一方面是民间的俗不断改变礼。因此我们对中国宗教实践的考察必须反思西方宗教和仪式研究的范式局限,同时关注礼和俗这两个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不断互动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藏》2005,(4):93-93
廖方容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关于西藏土葬习俗的章。土葬在藏族的历史上曾有过一段盛行的时期,从王室到平民都大为推崇。但经过历史的洗礼后,这一习俗却悄然隐退,仅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有残余,但其意义较之以前,已大为殊异。而作的这篇章旨在分析土葬习俗的发展演变线索,力求揭示隐藏在其背后诸方面的原因。作首先整理搜集历史献,分析阐述了土葬习俗的历史沿革;然后又分别从自然环境、社会生产、政治环境、宗教影响等四个因素与土葬习俗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作得出关于土葬习俗衰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拜上帝教是一个中西合壁的宗教,其教义中有不少基督教的成份。但是,就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而言,在如何取舍基督教教义这一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主要表现为洪秀全与洪仁玕之间的分歧。本文拟就此角度对洪秀全与洪仁玕的宗教思想作一比较研  相似文献   

19.
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每个构成国都有各自的法律和机构。这四个构成国为保护其文化遗产制定了国家级的保护导则。尽管这些总体文件没有明确规定预防性保护准则,但对预防性保护措施中必不可少的规划和管理行动进行了广泛讨论。考古遗址的预防性保护包括一系列广泛的措施,旨在减缓遗址恶化。其所有行动和战略均由遗产保护框架来定义,该框架管理着受保护类遗址的实践,对英国的法律条文进行探讨有助于考古遗址的预防性保护行动的开展。价值评估、风险管理、测绘记录、了解保存环境和监测变化、使用遮盖物和保护棚、应急预案和现场管理等,是考古遗址预防性保护的主要措施。英国当代的遗产保护实践表明,人们清楚认识到遗产对其所服务社区的益处,因此将考古遗址的预防性保护置于公共利益范围之内至关重要。将预防性保护措施纳入协作式的多学科方法为延长考古遗址的使用寿命及其价值(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源较早的国家之一,土遗址类文物数量众多,且大多仍在野外原址保存。这类文物由于自身的不可移动且构成复杂、破坏影响因素众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对其保护的复杂性。土遗址的保护必须依靠现代迅速发展的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利用多学科之间的协作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保护,这就要求土遗址保护工作者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认识和了解这些知识和技术手段在土遗址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