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收到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召明的新作《走遍藏北无人区》。这是一本记录羌塘变迁的大书,是一本不同寻常的记者足迹,值得阅读,值得收藏。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又称藏北无人区,是西藏人烟最少,历史上发展缓慢的“最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2.
5月13日,西藏藏北无人区科学考察团组委会成员郎杰旺久先生代表该组委会向首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的赠书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所赠数百本由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藏北无人区科学考察探秘丛书《离天最近的地方》(从书第一册),主要是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藏北无人区,这块迄今地球上尚存的极少数几块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大陆之一的动植物、牧用草原、矿产资源等情况。而进行的一次公益活动;以唤起人们的保护环境意识和对西藏高原的热爱,共同为西藏的经济建设,自然保护作出贡献。这次赠书是藏北无人区…  相似文献   

3.
《旅游》2001,(2)
《走西藏-进藏完全手册》是精心为去西藏自助旅游的人准备的一本佳作其采集之翔实、实用为同类书籍罕有向往西藏的人读起来有趣亲临西藏的人用起来顺手。 雄伟的珠穆朗玛圣洁的纳木错神秘消失的古格王国……本书将带您行走西藏从“世界屋脊”阿里到藏民族的发祥地从绚丽的文化之旅到惊心的藏北无人区探险 该书选定自助旅游人士为对象以旅游线路为主线对西藏各地自然风光和行政区划做全景式的介绍突出旅游者关心的游.食宿行娱等重要内容体现了最全面的叙述最翔实的线路最细致的介绍最贴心的推荐更有实力雄厚的旅游专业网站旅游之星和颇负盛…  相似文献   

4.
女作家马丽华在西藏工作十八年,跑遍至今许多人仍是道听途说的阿里,那曲等地方,还七进藏北无人区,然后成功地用富有表现力的笔墨,从容地向广大读者讲述那块神奇土地上的方方面面,向人们展示了雪山高原难以穷尽的自然风光,它的不同凡响。《走过西藏》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未必有人如马丽华一样在边疆工作多年,就可奉献如许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5.
书讯     
《藏北无人区的尘封往事——首次羌塘综合科学考察实录》李炳元、李明森、范云崎等著。1976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以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为主题,完成了对西藏东南和南部的科学考  相似文献   

6.
我的关于盐湖的一组诗,描写了牧人在驮盐过程中的几个劳动场景。这组诗发在《西藏文学》,引起文学界小小的关注。后来马丽华和张宇光两位作家分别在《藏北游历》和《神山之地》中对藏北牧民的驮盐这种劳作方式以及驮盐所涵盖的驮盐文化做了较为全面的概  相似文献   

7.
电影     
正《西藏天空》简介《西藏天空》这部影片在西藏取景拍摄,以本地民族演员为主,采用全藏语对白、汉语字幕,全景式、多角度反映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摧残人性、剥夺人权、钳制人们思想的现实,形象地回答了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编剧阿来选择以农奴主少爷丹增甘丹与农奴普布之间40余年人生纠葛故事为线  相似文献   

8.
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有一片4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牧场,整整占了西藏1 2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三分之一。粗犷独特的藏北风貌和无垠的高原牧场,以及众多的野生动物,组成了这片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神奇迷人的羌塘。每年一度的赛马节已成为这里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庆。青藏、黑昌、黑阿公路在此相汇,使这里成为藏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9.
茫茫藏北高原,踞于地球之巅。它被称为地球南、北极之外的“第三极”。大自然的伟力似乎在永不停息地将藏北耸入蓝天。藏北处于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干燥、缺氧,有着大片令人望而生畏的“藏北无人区”。然而,藏北的高,从地理意义上看,关乎我们民族的生存。连绵不绝的大雪山和普遍发育的冰川,酝酿了长江和许多江河的源头,恰似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水塔”。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藏北无人区的生物多样性呈现全面恢复状态,无数的生命在这里顽强而蓬勃地繁育、成长,羌塘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品种已达1000多种。政府"买单"来解决动物‘肇事'事件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西藏实施首个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项目。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的牧民,跨越1000多公里,从平均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搬迁到海拔3800米的拉萨近郊,在雪域高原上演了一场"藏北牧民南迁"大戏,书写了一段新的人类迁徙传奇。迁出地:生命的禁区,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西藏文化宗教遭灭绝了吗?□周锐鹏编者按]1997年9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和驻北京的日本东京广播公司、美国之音、美联电视、英国广播公司、香港《南华早报》的记者一行10余人,应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的邀请,自费前往西藏参观雪顿节的活动,并作采访,此文为《联合...  相似文献   

13.
今年盛夏,原西藏那曲地区政协副主席、双湖特别区区委书记珠巨站在他工作和生活了37载的土地上,看到那曲地区双湖县挂牌时,心潮澎湃,难以平静。这位身材不高、清瘦黧黑的老人曾是这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的地方官。因为30多年前从开发藏北无人区那天起,他就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工作和生活直至去年底退休。这里不仅有他青春的记忆和追求,更有他在恶劣环境中奋斗的足迹和梦想。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9月29日至10月7日,"西藏故事·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摄影作品大型展览在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近百幅西藏主题的原创摄影作品在展览中首次与公众见面,题材涵括藏戏、晒佛等藏地民俗,西藏冰川、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黑颈鹤、雪豹等珍稀动物。2015年8月,拉萨香格里拉大酒店联袂《中国国家旅游》《西藏商报》《西藏人文地理》《西藏旅游》杂志,开启"西藏故事·我心中的香格里拉"摄影展作品征集活动,受到广泛关注。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用1103幅西藏题材的作品表达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西藏服饰文化是一门古老的文化,西藏人民是一个热爱美、追逐美、离不开美的民族。如同信仰一样,他们把对美的追求当作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贯穿了四千多年的时空和生存的全过程。可以说西藏人民的创造之美、精神之美以及由这种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无所不在,无所  相似文献   

16.
世传辽国耶律培《东丹王出行图》、《射骑图》、《射鹿图》,胡瓌《卓歇图》、《出猎图》、《回猎图》、《番马图》,及见载于史籍的如胡虔《汲水蕃部图》等风土人物鞍马之作,虽由近年相关出土文献及民俗考古成果提出某些作品作者及具体年代尚亟待考,但这些资料也恰佐证了这些作品的年限范围无出五代至两宋的辽金之间,且皆为切实反映其时契丹、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状态及其画家艺术风貌的第一手资料,对后世研究辽金番骑题材绘画、寺庙墓室壁画、游牧民族文艺发展以及胡汉文化融合演变有其特殊意义。本文即以绘画的情节性表现为视角,综合中土鞍马人物画的发展特征、区域民族考古及相关史学观点,讨论辽金番骑画在绘画本体表现语言方面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借鉴以及逐步融合了自身民族性格后的独特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藏》2010,(4):93-93
杨海航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三期上著文《试析西藏岩画中蕴含的原始体育因素》,通过对藏北夏仓岩画、藏北加林山岩画、藏西塔康巴岩画、藏西果拉岩画以及西藏拉鲁卡岩画等岩画的分析,指出:  相似文献   

18.
嘎德的作品在藏族当代艺术家中极具辨识度,而且不局限于架上绘画、观念摄影、装置艺术……他更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隐喻,再由作品表达。2006年,作品《冰佛》被栗宪庭先生誉为“西藏当代艺术的里程碑”。作为本土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他的生命历程贯串西藏当代美术史。  相似文献   

19.
压轴七书     
《西藏人文地理》2008,(4):159-159
热爱西藏民俗并好旅游的人士,对廖东凡之名应不陌生。在他们的书柜或是行囊里,《西藏民间故事》、《雪域西藏风情录》、《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和传说》等图书,大抵曾有过并非短暂的位置。用24年遍历西藏,用47年书写高原。对于长年坚持以纯熟的藏语实地沟通并采集西藏民间文化的廖老先生来说,这份经历本身就是分量。  相似文献   

20.
朝鲜诗人金尚宪的《雪窖集》,以"丙子胡乱"后朝鲜文臣入质盛京为背景,再现了作为人质的朝鲜文臣群体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和清初辽东地域风貌,是沈馆宗藩外交时期朝鲜汉诗的代表性作品。《雪窖集》蕴含了三重情感内涵,即乡关望断之离愁:对亲情血缘的认同,使人在分离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心灵感应和心理诉求;壮志难酬之悲慨:诗人对韶华遁逝、请缨无门的郁结之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基础;乐天知命之旷达:作品渗透出强烈的生命意识,隐逸、游仙与雅趣构成豁达心境的外化形式。探讨《雪窖集》成书始末、情感内涵与价值,对全面了解十七世纪前中期朝鲜汉诗与士人心态,促进中朝(韩)文化交流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