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访名山     
我酷爱旅游、却有一个原则:不访名山。不是不想去,而是不敢。 名山名气之大,自古就有诗人做诗做赋赞美它是如何的鬼斧神功。如今科技发达,一幅幅美如仙境的画片,更是使得名山美名远扬。 正是名山名气太大,不免产生一种名人效应。就如歌星成为追星一族的偶像,但看到偶像的庐山真面目之后,他们嘴里不说,可在心里却对他们的偶像大打折扣。名山又何尝不是,画片上看到的总是人间仙境。走进去,会不会多了某些人为的垃圾。不敢大言不惭地说名山欺客,毕竟未身临其境。 因为并未身临其境,所以在心中总可保持一幅美好的画卷。出游不必过…  相似文献   

2.
南粤名山话     
《神州民俗》2009,(11):6-9
“桂林山水甲天下,南粤名山数二樵”,如果说东樵的罗浮山以奇雄独特见胜,那么西樵山则以清幽秀丽闻名见长。早在六百多年前,西樵山就已是游人常至之地。自明清以来,文人雅士,趋之若鹜,旅人游子,纷至沓来,使秀美的西樵山成为名噪南粤的旅游热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名山     
山以气而灵,以人而胜。中国的名山,讲究的是人气。中华名山,不是地理坐标,而是文化家园和精神象征。中华名山不容被今天几个人几句话所“颠覆”。名山不是被评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而是由历史来说话;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镇江,青山翠谷环抱,长江运河交汇,山在城里,城在山中, 城林交融,山水相映。浩荡春风带着暖意不断地吹拂,吹得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南山、华宝山……名山竞翠、花团锦簇。吹得镇江这座以真山真水、大江风貌和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城市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娇艳迷人。  相似文献   

5.
“天下名山僧占尽”当我去过许多名山大川后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出家人本应找一处僻静、无人烟的地方修行,为什么偏要把寺院建在名山?按现 在时髦的话讲,僧侣们很有经济头脑在 风光旖旎、秀美的名山上建造金碧辉煌 的庙宇,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奇 特自然景观与久远人文景观相映相辉的 景致,山助庙。底借山,也由此相互成名, 从而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自古以来多 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都慕名 而来,留下无数诗歌词赋、摩岩石刻…… 年代更迭成为珍贵的历史古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 经成为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6.
名山,古曰平都山,在丰都县东北,以东坡诗句“平都天下古名山”而得名。为“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亦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据记载,早在西晋时期,这里就开始创建寺观庙宇,随着佛、道教的影响和盛行,造寺建观也逐年兴起,唐宋时,山上寺庙已初具规模,到了明清两代,殿阁林立,楼亭遍布。前人有诗云:“览胜珠宫一吐奇,山灵应笑我来迟。天开地辟壶中景,月白风清画里诗。”名山古建筑迭经沧桑,大部分寺观废圮  相似文献   

7.
道教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中较有特色的一个旅游品牌,山丘型的道教名山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以及养生休闲功能越来越受到游客的热捧。对道教名山--武当山与青城山道教旅游开发进行对比,并着重分析青城山道教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快青城山道教旅游胜地的发展步伐。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在我国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道教有关的旅游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分布广泛。山岳型道教名山的宗教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涵盖宫观、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旅游资源,也承载着道教音乐、武功、法式、民  相似文献   

8.
刘凯军 《古籍研究》2000,(1):120-123
八十年代以来,有不少省整理出版了旧志及名胜志,如安徽出版了《黄山志》、《天柱山志》,江苏出版了《寒山寺志》,浙江出版了《武林志》、《西湖游览志》,山西出版了《恒山志》等。为其地的对外开放、挖掘旅游资源起到了古为今用的作用,但是,其图书多没有构成系列,形成规模。而整理江西的名山志,是江西化学术界多年来的宿愿。  相似文献   

9.
名山古寺觅回文文/葛磊在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喜留意碑刻诗文楹联,从中领略古人对大自然美的追求。在看到众多的碑刻中,最使人陶醉的是那些巧织妙编的回文诗。回文诗,回环往复,正读倒诵,皆成美文。古之文人骚客面对名山古寺宜人风光,壮丽景观,诗兴大...  相似文献   

10.
名山名茶伴君游○李盛仙“名山出名茶”。此话一点不假。我国的名茶常与名山名水相伴,如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的“龙井茶”,湖水相映的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君山上的“君山银针”,天下奇秀的雁荡山上的“白云茶”,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上的“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11.
潘丽丽 《人文地理》2009,24(6):103-106
空间介入机会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促动作用,在旅游地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介入机会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合理利用空间介入机会对新旅游地或新产品的开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游客角度出发,以浙江省大明山风景区为案例,使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获取数据,分析了游客对旅游地空间介入机会的感知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介入机会具有清晰的感知,游客对于存在介入机会的目的地出游决策是在时间、交通、距离、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充分比较景区可替代性的基础上做出的相对理性决策。  相似文献   

12.
山岳旅游地旅游者动机行为研究——黄山旅游者实证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陆林 《人文地理》1997,12(1):6-10
本文以黄山旅游者为实证分析对象,揭示了山岳旅游地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中外不同类型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差异。文章试图为山岳旅游地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APSO—SVR的山岳风景区短期客流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岳风景区短期客流量小样本、非线性等特征,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融合SVR处理小样本、非线性预测特性和APSO优化SVR参数的能力对山岳风景区短期客流量进行预测。来自山岳风景区黄山2008年~2011年暑期相关日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与PSO—SVR、GA—SVR和BPNN等模型相比,APSO。SVR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更高、误差更小,是进行山岳风景区短期客流量预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佛教与黔灵山旅游业的关系表明佛教徒是黔灵山的旅游者、是黔灵山景点的开辟者、是黔灵山游客的热情服务者,是黔灵山的积极宣传者;弘福寺与黔灵山旅游业的关系表明弘福寺是游人游览的风景胜区、是接纳游客的旅店、是吸引游客的佛教场所。由此可见,贵州黔灵山的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是黔灵山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十一座旅游名城避寒疗养气候旅游资源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人体健康与气候环境作了分析,阐明寒冷气候与呼吸道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道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对应关系。运用生理气候舒适度指数,对中国南方11座旅游名城的避寒气候作了横向分析比较,得出中国最佳避寒疗养地的区域格局,为开展中国冬季避寒疗养旅游提供了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旅游个性化、情感化、精神性消费渐成趋势背景下,具有丰富非功用性特质的山地旅游迎来发展新机遇.在提出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这一新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玉龙雪山案例地网络游记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洞察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发展过程及实现方式等.研究表明:山地旅游非功用性体验是在山地旅游场的精神导引下、在情绪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和扩散联系,且充当旅游网络中介者角色的平均次数为8.25次;(2)北京和上海在入境旅游空间网络中居核心地位,西安、广州和杭州居次核心,其余城市的网络地位较低;(3)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不均衡性较明显。最后,提出优化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秦瑞英 《人文地理》2008,23(1):88-91
国外对旅游景观及其评价的研究已由客观到主观,由宏观到微观,由对景观特征研究延伸到对其内涵的研究,由景观形态到对其功能的研究。在城市旅游区,不同旅游者和城市居民通过"理解"所经历过的空间对其自身生活或旅游的"意义",产生对不同旅游景观区的认知,从而形成旅游认知景观结构。本文以我国城市旅游区(西安)为例对区域旅游景观结构进行探讨,并对景观(要素)空间配置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山岳风景区旅游经济效益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林 《人文地理》1995,10(2):30-36
旅游经济效益是山岳风景区旅游发展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安徽黄山为例,结合其它国家级山岳风景区情况,分析了山岳风景区旅游经济效益现状,就如何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发表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太白山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旗  卫旭东 《人文地理》2003,18(5):89-93
太白山森林公园是以秦岭主峰太白山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的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科学考察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本文通过对太白山客源市场结构及游客行为的抽样调查,重点分析了游客对旅游环境的偏好和游客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