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嫁姑娘寨     
基诺公社巴卡大队有个寨子,名叫巴杯,意思是嫁姑娘寨。这个名字是因这个寨子出嫁了一个姑娘而得名的。从前,基诺山上有一个寨子,姑娘长得特别漂亮,尤其是她们那粉红色的面庞十分逗人喜爱。据说这是造物主阿嫫晓白在造山造平地的途中,被勐养的魔鬼将利刃安放在大红树的扁担上,在挑土时扁担折断,利刃砍断了阿嫫晓白的肩胛,血喷如注,飞溅到这个寨子的土地上,殷红的土地滋润着姑娘们的脸蛋,才使今天姑娘们的脸色更加美丽动人。这个寨子的美丽姑娘当中,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2.
1919年11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一名新娘在花轿上自杀,轰动全国。长沙南阳街眼镜店主之女赵五贞,不愿嫁给橘子园开古董店的吴某,在出嫁之日,私藏剃头刀上轿,在抬赴吴家途中,割断喉咙,自杀身亡。据说,赵五贞最初曾许配某姓,后来父母嫌男方家贫悔婚,姑娘不同意,但又不能违父母之命,因而选择自杀。  相似文献   

3.
“守娘歌”,也可译为“成长歌”。过去,在苗族一些聚居区,姑娘一般都不愿意早婚,大都到二十岁以后(有的甚至拖到二十七、八岁)才出嫁,谓之“守娘”。有的青年伙子,故意挑逗、激将,但都没有动摇姑娘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烟花三月 ,木棉吐艳 ,春水弹琴 ,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壮山 ,一群群艳妆娇娆的壮家姑娘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 ,她们挥舞锄头镰刀 ,垦荒开山植棉。一串串诉述心怀的山歌声 ,随风飘荡 ,顺水轻流 :枫叶绿芽芽 ,鹧鸪叫喳喳。姐妹挖棉地 ,歌声洒山洼。播下情和爱 ,留下满山花。白云落壮岭 ,姐姐落夫家。……阳春三月邀请众姐妹上山垦荒植棉 ,乃是壮家姑娘出嫁后一次隆重的创业活动。届时 ,远近女伴亲友按照传统惯例 ,从四面八方云集出嫁姑娘的夫家荒山上 ,少则三五十人 ,多达百余人。她们精心打扮 ,衣着一新 ,犹如赶歌圩一般。劳作间 ,姐妹们笑语欢歌 ,…  相似文献   

5.
在黔东南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交界一带的苗族侗族杂居地区,有“拦路刁难”这样一种有趣的婚俗:本村的青年男子对于任何异姓的本村姑娘,据说都有求婚的优先权。如有某个姑娘嫁给外村人的话,出嫁的那一天,年轻的儿郎们就要到半路上去阻拦,蛮缠着不让走,要同新娘对最后一次歌。因为这是礼俗,新娘即使不乐意也得奉陪奉陪。他(她)们对唱的歌词内容,多半是说大家从小一起生活,一起玩乐,一起拾柴割草,一起牧牛放鹅,一起谈情唱  相似文献   

6.
杨凯 《文史天地》2009,(12):4-6
1919年11月14日,长沙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南阳街眼镜作坊赵某之女年方21岁的赵五贞,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在多次反抗无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出嫁当天在花轿中用剃刀刎颈自杀。此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杨涛 《文史天地》2012,(11):25-28
婚姻自由,是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早年为之呐喊。1919年11月14日,湖南省长沙城内一位年仅21岁的青年女子赵五贞因不满封建包办婚姻,在多次反抗未果,最终在走投无路,极端绝望下,于出嫁当日在花轿内用剃刀刎颈自杀。此事在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长沙各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家族有“歌丧哭嫁’习俗。民间风俗歌《哭嫁歌》是土家族传统婚嫁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家姑娘一种“修养”,衡量姑娘才智、贤德的标准。因此,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便学唱《哭嫁歌》。新娘在出嫁前半个月(有的地方为一个月),就由伴娘相伴“哭嫁”(土家语称为“打坡”)。出嫁前一天晚上,新娘与村寨中十位姐妹一起哭唱,谓之“陪十姐妹”。迎亲当天下午,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时,新娘要“哭嫁”,相好姐妹或长辈女人也陪着“哭嫁”。  相似文献   

9.
每当雷声轰轰,天阴下雨的时候,老人们就要讲起不知已讲过了多少遍的雷公的故事……传说,雷公拉梭阿达原来是我们的祖先,他力大、胆大、调皮,别人不敢干的事他都做得出来。拉梭阿达父母死得早,又没有兄弟姊妹,年纪轻轻就成了孤儿,穷得叮噹响,老大八大还没有娶上媳妇。本来村子里有个又勤劳又漂亮的姑娘阿布民争早已暗中喜欢他,但由于姑娘怕羞,不敢直说,所以直到二十三岁了还没出嫁。  相似文献   

10.
黔北哭嫁歌     
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桎梏下,妇女地位低下,婚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怨屈悲愤的心情,只有在出嫁的日子里,通过哭声来倾诉,利用眼泪来表达。包办婚姻世代相袭,姑娘出嫁的哭歌亦传唱不息。历史的泪滴,于是汇成了凄凄惨惨戚戚的黔北哭嫁歌。  相似文献   

11.
远古的时候,天地一片漆黑,什么也没有。天和地分开以后,人就从天上掉下来,生活在地上。过了很多年,大地遭受强烈地震,有的人过不下去,就飞回天上。有的人因良心不好,只飞到半空中,就摔下地来。那时,世上还有一个姑娘和她的舅舅,他们相依为命,过着贫苦的日子。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但找不到人成亲,有个喇嘛佛  相似文献   

12.
花园里的牡丹花,到了该开放时它就开放;生长在村子旁的核桃利,到了该结果时它就结果;母亲养了一辈子的姑娘,到了成人时就该出、嫁。七个地方都来说亲,女儿就要成为别家的人。要出嫁的姑娘呀,你住惯了这明兄亮的房子,你愿不愿走出这道门?不愿也不行,姑娘长大了就该嫁人。阿妈要给你准备嫁妆,准备嫁妆要跑三个地方,三个地方有九件礼物,九件礼物都要给出嫁的姑娘。白地产银子,产银子就有银替子,要赶快去买一支,插在姑娘墨黑的发髻上。苏州产手帕,颜色象彩云一样,要买来手帕盖在替子上。西藏产谱毽,谱毽做衣裳,姑娘穿了象莲花一样,丽江产羊皮,缝…  相似文献   

13.
姑娘出嫁的日子啊,就象十五的月亮来到了,接新娘的火把啊,比月光还要明亮。婚礼宴席多丰美,美酒佳肴应有尽有:水芹菜和磨芋有了,小母鸡和大公鸡有了,豆腐和南瓜也有了。是谁先编织了嫁女的花蔑萝?是寨子脚底的搓欧仰角①;嫁姑娘不是今夭起的头,是从前普博阿欧②开始的;娶媳妇不是今天起的头,是从前纠比阿郎③开始的。哥哥象刺桐树叶子,刺桐树叶落地多平稳;妹妹是锥栗树根子,锥栗树根扎得牢,栽下的竹子总望它成活,嫁姑娘是要她终生安定。磨秋桩不稳就拿石头砌。娘家泉水虽然甘美,夫家泉水照样甜。有砍刀不能砍路边柴,砍刀要是砍了路边柴,山上…  相似文献   

14.
这首日本人编唱的歌曲《满洲姑娘》,二战期间在日本军队中非常著名,曾经是过去最流行的“五大军歌”之一。歌词描写的是一个中国东北姑娘出嫁时的喜悦。在松山,当李老汉和需要取证的西野合唱这首歌时,歌词又变成了扎心的钢刀!  相似文献   

15.
彝族民间抒情长诗《妈妈的女儿》(即《阿莫尼惹》),是一首姑娘出嫁前咏叹的哀歌。它在彝族民间流传极广,是彝族古代社会的产物,有浓厚的彝族风味。本刊特节选两节,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6.
她这一辈子     
外婆生于1924年。据说娘家的景况还不错,17岁出嫁时是坐马车拉着嫁妆浩浩荡荡奔去的。至于是8匹还是4匹,她自己没说,母亲和姨妈舅舅们都不知道。那一年,外公15岁。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白族地区,凡是妙龄少女,都喜欢戴一顶凤凰帽。凤凰帽戴在头上,不言而喻,表明她是一位纯洁无瑕,还未出嫁的闺女。凤凰帽用四五层黑布裹在一起,裁剪成两扇翅膀形,然后把它细针密缕地缝连在一起,头部颔首,尾部高翘,戴在姑娘们的头上宛若凤凰翩翩欲飞的羽翼。因形思义,故取名为凤凰帽。凤凰帽上的凤头,有一颗大红宝石镶嵌在中间,两颗小红宝石围在两边,并卷为帽花。帽花左翼缀着两条银龙,为二龙抢宝,右翼缀着两条银凤为双凤朝阳。每边往下又缀着四个银象。曰:“长命富贵,永保平安。”从总体看:帽花、银龙、银凤、银象组成九大  相似文献   

18.
出嫁歌     
好年好月好日子就在眼前 了1亲亲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在这欢乐的日子里,我们来唱哈尼的“哈巴”唱一唱哈尼的古经。哈尼的古经象山上的路,走一条通向一个地方。不是我什么都会唱,不是我条条路都通。世上的首饰有千百样,一个戴一样,眼里就好看多哈尼的“哈巴”,一人唱一曲,大家来欣赏。今天就唱姑娘出嫁歌,唱得不好请见谅。春笋一节一节长高了,姑娘一天一天长大了,身后的发辫过肩了,额前的留海打齐了。’一头水牛长肥了,大家齐声来赞扬,一个姑娘成熟了,‘名声就在外面了。花开的山坡,蜜蜂飞来了,姑娘去赶街的路上,小伙子跟着来了。眼睛不住地上…  相似文献   

19.
在黔东南清水江上游的支流交密河边,在雷公山北麓的苗岭腹地,坐落着一个古老的苗族村寨--交包。每年农历七月八日,那里出嫁的姑娘都要千里迢迢赶回交包娘家,过一个传承久远的古老节日--"好庆节"; 那里的苗家男女都会在"好庆节"里身穿盛装纵情饮酒、踩芦笙、唱飞歌……  相似文献   

20.
火把节之夜六月二十四日的夜晚,星星在天空笑眯了眼。美丽的草坪迎接着阿细人的歌声,宽敞的草坪愿和节日的等火作伴。来了,山路上的串串火把,年青的小伙正把姑娘追赶。花一样美丽的姑娘,滓奏着迷人的口弦来到草坪上,鹰一样勇敢的伙子,拨动着琴弦来到“跳月”的地方。口弦切切絮语,琴弦舒舒激荡,姑娘们把爱慕送给心爱的小伙,伙子们把深情送给心爱的姑娘。九十九个舞蹈,围着等火跳;九十九只歌哟,围着等火唱……六月二十四日的夜晚,天是火把染红,地是火把照亮,人的喜悦和高兴,是对幸福生活的想往。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火,·驱散了寒露冰霜。阿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