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东王姑祠庙会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娜 《民俗研究》2002,(1):86-96
众所周知,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都在农历七月十五,两个节日有一种共同的民俗功能,即祭祀神佛,超度亡灵。在民间,人们常将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将这一天称为“鬼节”。“鬼节”必然要祭鬼,这种祭祀风俗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其宗教色彩始终未能泯灭,至今仍是俗民生活中最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道教称中元节,佛教谓盂兰盆节,民间俗称“七月半”“鬼节”。历经上千年积淀,盂兰会、放焰口、烧包袱、放河灯……一系列流传至今或嬗变消逝的传统习俗,使武汉中元节俗既显丰富多彩又不断变迁。让我们走进历代文人笔下的文献著述,从中追寻武汉中元习俗的文化脉络,勾勒异彩纷呈的历史图景。中元节由来在古代,中元节被称为“秋尝”“尝新”“荐新”。荐新祭祖可谓中元节最早的节俗内容。  相似文献   

3.
国外     
《风景名胜》2012,(8):176-176
新加坡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和佛教共有的一个节日,道教称之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为“鬼节”。新加坡“鬼节”被誉为东方万圣节,今年从8月13日到9月4日,每个周末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其中最大的看点,  相似文献   

4.
《湖南文史》2010,(7):35-35
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喜气洋洋的,唯独七月十五是阴风渗惨的“鬼节”。因为这一天是道教的中元节,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道士要诵经做法事,佛教徒要供养十方鬼灵。  相似文献   

5.
“盂兰盆”一词出自竺法护汉译《盂兰盆经》。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探讨“盂兰盆”究竟意味着甚麽。一般引用唐代玄应在《一切经音义》中对该词的解释,即“盂兰盆”意为“倒悬”。自释迦牟尼时代一直至3世纪,佛经是用口语流传的。直至3世纪末,口传佛典才逐渐用梵文改写。唐代玄应缺乏对於印度口语的理解,因此他对“盂兰盆”的解释极其牵强,毫无根据。“盂兰”很有可能是来自梵文odana(米饭)的口语词形olan(a)的音写,这样“盂兰盆”就意味着“盛着米饭的钵”,《盂兰盆经》就意味着“饭钵经”。笔者认为《盂兰盆经》不是伪经,而是3-4世纪竺法护或其他某个译者自一部印度原典所作的汉译。  相似文献   

6.
中元节     
农历每年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2016年的中元节为公历8月17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相似文献   

7.
阴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嘉禾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节日的由来,渊源于道教和佛教。道教《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宫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夜诵经……佛教每年七月十五起举行盂兰法会,依《盂兰盆经》所示,乃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报父母生养之恩云云。” 新中国成立以前,嘉禾城乡居民都兴过此节,有的是过七月十四,有的是过七月十五。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七月半,是嘉禾民间的五大节日,七月半比前四节内容丰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10,(7):35-35
<正>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喜气洋洋的,唯独七月十五是阴风惨惨的"鬼节"。因为这一天是道教的中元节,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道士要诵经做法事,佛教徒要供养十方鬼灵。  相似文献   

9.
邢永凤 《民俗研究》2010,(2):189-197
盂兰盆节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一系列仪式是与已逝祖先相关的祭祖活动。因此,通过盂兰盆节可以了解日本人的祖先观念、灵魂信仰等。本文拟通过考察日本盂兰盆节的仪式,揭示日本人的祖先观念、灵魂观念等,并考察当今社会盂兰盆节所被赋予的新的内涵。另外,通过研究盂兰盆节可以了解日本传统节日的深层文化内涵以及日本人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变文中有关目连救母内容的有十余卷,均据相传为西晋月氏三藏法师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以下简称《盂兰盆经》)演绎而成。在此,笔者试将《目连救母变文》与《盂兰盆经》略作比较,旁涉它篇,以探求该变文的演绎情况和它的民族化、世俗化等问题。一《目连救母变文》是一篇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它虽然是按《盂兰盆经》演绎而成,但并没有拘守于《盂兰盆经》所表述的内容范围和结构层次,作者根据变文本身的需要,对经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删节、改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森林 《神州民俗》2010,(3):26-27
在山西习惯把清明节叫做“鬼节”或“冥节”,与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十月一日的寒衣节总称为“三冥节”。  相似文献   

12.
从《法苑珠林·祭祠篇》中,我们能看到唐代的盂兰盆节已成为从皇室到平民、全国性的佛教活动,由于它所费钱财的巨大,产生许多关于备办财物的来源、归属问题。而道世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建议,表现出盂兰盆节在中国已产生变异——有时需要僧众自己备办花果饮食来献佛,以及招待俗众。盂兰盆节的佛教原义在参与中国祭祖文化的进程中正在被改变,这也正是《大盆经》与《小盆经》的冲突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除清明节之外的又一个隆重的祭祀节日。本文以广西为例,介绍广西中元节的形成、传说与习俗,体现了中元节的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6)
<正>《盂兰盆经赞述》是对《佛说盂兰盆经》的随文注疏。该经最早著录于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四,归在"失译杂经录";后初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二将其收入"西晋朝传译佛经录";盛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二始称其为晋竺法护所译。其经盖为西晋失译,智升把它系于竺法护名下显属误会~①。《盂兰盆经》意在劝勉信徒孝顺父母。经言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目连以神通观见其母在饿鬼中受苦,为报答母亲的哺育之恩,遂请佛救拔其母。佛为目连说法,  相似文献   

15.
日本盂兰盆节的历史演变和宗教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民俗节日自古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而逐渐形成的。而传统节日的发展,有很多节日随着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节日的形式内容也随之改变。日本的许多节日都来源于中国,因此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每个节日都或多或少的留存着中国文化的印记。日本的盂兰盆节也不例外,然而在它的发展历程上又有怎样的不同,为何它会成为日本第二大节日。通过对其民俗节日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其精神世界,了解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阴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独具风彩的民间传统“元宵节”,又称“元夜节”、“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据《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其实,“上元节”的起源却在道教之前。  相似文献   

17.
《沧桑》1995,(6)
夏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为鬼节。平定县有上坟烧纸、以面羊供奉祖宗、供奉五谷神的习俗。尤以“送面羊”为平定的特有习俗,至今盛传。 “面羊”为面粉发酵施碱捏成形后上笼蒸熟,出笼后趁热用食色彩画点缀而成。面羊可大可小,大的有的用二斤面剂捏一条,小的用一个或二个馒头剂捏一条。造型上有“卧式”、  相似文献   

18.
释迦如来,系释迦牟尼异名,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如来”,如为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释迦如来约在公元前565年至前489年,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相传他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其梵天创世说教,舍弃王室生活,出家修道,遍访名师,  相似文献   

19.
奇诺 《文史春秋》2010,(10):1-1
<正>刚刚过去的中元节与中秋节让我们产生同样的感触,那就是如今的节日慢慢地被商业化,气氛也慢慢地淡了,中元节变成"鸭子节",中秋节变成"月饼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慢慢地  相似文献   

20.
月望节日序列,是指由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四个满月之日构成的节目序列。这是中国古代节日内部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节日序列。本文立足岁时文化整体性研究的学术立场,通过与重数节日序列的比较,探讨了月望节日序列存在的结构性意义。本文在岁时研究领域第一次对于月望节日序列的排列规则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均衡”与“重阴”为其排列的基本原则,并进一步对月望节日系列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特殊意义做了相应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