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鲁番出土的随葬衣物疏中有明确纪年的有45件,其中频繁出现的名物计有47种,将其做统计,与另外无明确纪年的23件随葬衣物疏中出现的名物做对应比较,可判断出无明确纪年衣物疏的大致年代,为其断代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鸡鸣枕的使用可以上溯至汉代,但除作为日常生活用具外,其也被用作墓葬的陪葬明器,至今仍有部分地区保留制作与使用鸡鸣枕的传统。伴随着各民族间交流融合的不断加强,考古人员发现在吐鲁番地区出土的高昌时期随葬衣物疏中也有对鸡鸣枕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出土62件随葬衣物疏中,“蹹麴囊”出现11次.学者们研究认为“蹹麴囊”是蹴鞠或盛装蹴鞠的袋子.我们提出不同看法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出土文书“衣物疏”浅析李清凌ASuperficialAnalysisoftheDocuments“AListofBurialClothesandArticles”UnearthedinTurfan¥LiQinglingAbstractInthe...  相似文献   

5.
从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看民间宗教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吐鲁番阿斯塔那与哈拉和卓古墓所出65件随葬衣物疏及功德疏,真实反映了高昌地区自十六国至唐初近300年中民间宗教信仰的变化过程。本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书的排比分析,尝试阐明自前秦建元二十年至唐成享五年共290年间高昌地区社会习俗和宗教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甘肃高台县骆驼城周围分布着魏晋至十六国时期的墓葬3000余座。2001年,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其中一小部分墓葬,出土一件衣物疏,对研究前凉时期河西的历史文化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此件衣物疏加以释读和考证。  相似文献   

7.
2000年6月,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南墓群回填早期被盗墓葬时清理了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墓葬.该墓为夫妇合葬,形制为单室土洞,已被盗扰,棺木腐朽,尸骨散乱,出土少量陶器,大多破碎,但出土两方木牍,所幸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8.
<正>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三堡乡、二堡乡,西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南距高昌故城约2公里。古墓群分布在三堡乡以北至二堡乡以东地带,有墓葬数百座,是晋唐时期高昌国贵族和平民的公共墓地。这里出土文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中各类人物俑和动物俑件件堪称精品。说到俑的发展,汉代可以说是第一个发展时期,隋唐则是第二个发展高潮。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了大量隋唐时期的彩绘泥俑和木俑,其中有倾国倾城的仕女  相似文献   

9.
10.
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现藏于旅顺博物馆。该馆收藏的新疆地区出土文物,全部系日本大谷光瑞(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教派第22代长老)派遣的“中亚探险队”先后三次(1902~1904年;1908~1909年;1910~1914年)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吐鲁番一带采集发掘品。大谷探险队的这批文物因历史原因分散于日本、韩国和中国。留存于中国的文物,除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台骆驼城前凉墓葬出土衣物疏考释》一文在释文与考释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以利于研究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出土蜀锦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先后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织品,部分已经经过初步研究并先后发表,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这些丝织品的时代大都是清楚的,但其产地则绝大部分有待研究。本文拟就出土丝织品中的蜀锦,按时代先后,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标本,逐件加以分析,再作综合探讨。本文列举的标本名称,有些是参考《蜀锦谱》重新加以拟定的。定名是否妥当,请同志们一并指正。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的“白雀元年衣物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雍 《文物》1973,(10)
北京历史博物馆现藏"白雀元年农物券"一件,这是1928年黄文弼先生赴新疆考察时从吐鲁番哈拉和卓一位农民手中得到的。原件系残纸两片,一大一小,据说同出哈拉和卓旧城中。根据其字迹及墨色(带蓝色)判断,这两片纸应系同一张文书的断片。原件照片刊载在黄氏所撰《吐鲁番考古记》上(图版一八)。该件具载衣物名目数量若干,并有"白雀元年九月八日"等字,黄氏因定名为"白雀元年物品清单",其说明云:  相似文献   

14.
巴达木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二堡乡巴达木村东,北距哈拉和卓墓地1公里,南距高昌故城4公里,西距阿斯塔娜墓地3.5公里.东距吐峪沟乡11公里。  相似文献   

15.
石灰在中国古代的开采和应用都很早,但文献上记载不多,而在吐鲁番出士的晋唐时期的衣物疏中却多次提到。这是因为在古代高昌地区的人们的观念中,石灰具有镇墓辟邪的作用;另一方面用石灰随葬,还可以防潮防虫,使尸体及棺木不腐。所以,衣物疏中提到石灰,镇墓与实用目的是兼而有之的。这种情况也许是古高昌地区特有的。此外,本文也探讨了石灰在古代高昌地区居民生活中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市亚尔乡“西依提勒克”村,一户农民家里出土20多公斤古钱币,据称几年前在院子里栽葡萄,挖到1米多深时发现的。出土时见有棉口袋残片和短截麻绳,可能是祖辈用麻绳串系后装入口袋埋入地下。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和龙县八家子公社河南屯社员在搞园田化时,于村西南约半华里处,发现两座古墓,出土了一批金饰。当地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妥善保管。1971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展览馆及和龙县文化馆等单位,曾前往调查,并对两座古墓的残存部分进行清理。一河南屯位于和龙县城东北约五十华里处(图一),北临海兰江(一称海兰河),其余三面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犯罪分子盗掘活动猖獗,很多古墓葬惨遭破坏,使大量珍贵的文物遗产流失。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中的文物保护重要发掘项目——严仓古墓就是典型的案例。严仓古墓属于大型楚墓,该墓由于多次盗掘,古墓内文物几乎洗劫一空,所剩下竹简被扰乱。甚至遭盗掘分子踩踏。因此竹简出土时呈现我们面前的景象是杂乱无章地混入淅沥泥浆中,给文物保护及考古发掘以及考古整理带来诸多技术上难题。本文通过对出土竹简基本属性分析研究.在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出土竹简考古整理中的保护技术与工艺从而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洋海墓地的考古发掘是近年来新疆考古工作最重要成果之一,由于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气候与环境,各种质地的古代遗物都能较好保存下来。其中大量不同形制、纹样的木桶,极具地方特色,为研究吐鲁番地区史前时期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洋海墓地出土的木桶和草原游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木桶上的动物纹是草原居民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