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连成”是培养京剧戏曲演员的科班,由于其由名师执教、教学严谨有方、学业系统,培养出了享誉国内京剧舞台上辉煌的一代。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叶盛章(1912-1966),祖籍安徽太湖县,著名京剧武丑演员. 叶盛章生于太湖叶氏梨园世家,父亲叶春善是京剧富连成科班主事.叶盛章少年进入富连成科班学习武丑行,得到萧长华、王长林等名师亲授,练就一身过硬的武功.他翻跟头没有一点声音,无论翻什么花样儿,落地时都像一团棉花那么轻.如演《时迁偷鸡》,有一场从楼上翻下来的戏,他走的四个“小翻儿”接一个“提”,落地时不是并着腿而是叉着腿,这叫“小翻插花”.由于他的功夫好,以至在观众中传说他能飞檐走壁.  相似文献   

3.
赣榆京剧     
正早在徽班进京后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际,京剧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1872年,赣榆创办第一个、也是全省最早的京剧科班"庆盛班"。之后,先后办过5个京剧科班,共培养专业京剧人才近千人,并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京剧演员和教师。不仅是赣榆人,连整个淮海地区也将赣榆视为"京剧摇篮"和"京剧之乡"。第一个京剧科班说到赣榆京剧,就不能不提及王得胜和他的京剧"庆盛班"。据《江苏文化艺术志》记载:"清。同治十一  相似文献   

4.
京剧是我国解放前最广泛最深入的剧种,在清代发源于北京,故称京剧。民国时期,北京改为北平,京剧也改称平剧,但习惯仍称京剧或京戏。京剧演员的培养及其组织,一种是职业性的科班,学生入科班学  相似文献   

5.
父亲(章伯钧)在反右运动中,直接连累的京剧名演员有三人。一个是李万春,另两个是叶盛兰、叶盛长兄弟。艺人哪懂政治,却被政治搞得头破血流。想到他们,父亲便叹息不已:“唱戏本来就苦,现在就更苦了。”父亲歉疚终身。他死后,这种歉疚感留给了我。李万春和叶盛长赶上给右派改正,还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可惜了的是叶盛兰,他是屈死的。叶盛兰(1914—1978)汉,男,籍安徽太湖,京剧小生演员。【背景·“富连成”】提到京剧,就要提到“富连成”;提到叶盛兰,也要提到“富连成”,这是他的背景。他的一生,因它而光耀,也因它而屈辱。“富连成”是啥?“富连…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 )刊登的《老舍先生与晋阳饭庄》一文 ,其中谈到晋阳饭庄“是闻名的阅微草堂的旧址……曾经是 3 0年代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经费转运站 ,还是京剧名角辈出的富连成科班所在地” ,因所记与历史有出入 ,故谈谈我知道的一些情况。刘叶秋老先生在《纪晓岚阅微草堂》① 一文中写到 ,东与晋阳饭庄相连为电报局 ,更东为一棺材铺 ,此二处即“阅微草堂正院之故址”。 3 0年代 ,我家就住在电报局旧址。三进院的前两院 ,高台阶 ,前廊后厦 ,方砖铺地 ,很有气派 ;第三层院较深 ,院内大树、小石 ,此处便是刘老所言以前与…  相似文献   

7.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原名德泉,又名绮霞,1900年1月9日出生于北京安定门内法通寺草厂大院,祖籍河北南宫县。尚德泉5岁读私塾,后因父亲病故,家境困难,乃于7岁时入“三乐社”京剧科班,学武生,艺名“三锡”,曾演《 州庙》黄天霸一角,因身体软弱,改学旦角,执教老师见尚脸型颇似京剧名旦孙怡云,遂改艺名为“小云”。旧科班实行“打戏”(即老师用戒方打学生)。尚小云虽然聪明、肯学,但赶上教他的老师是性情暴躁的唐竹亭,所以没少挨打。有一次尚跟着唐学《落花园》的唱腔,有一句唱腔尚小云唱了几遍都没唱准,唐竹…  相似文献   

8.
提起老艺术家盖叫天,热爱戏剧的人们都知道这一称谓———“活武松”。童年学艺盖叫天本名张英杰,1888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西演村。盖父务农,生子五人,盖叫天排行第五,由于那时河北连年荒旱,民不聊生,不少贫家子弟只得卖身学艺谋生。盖叫天的大哥张英甫学演武旦,艺名“赛阵风”,盖叫天8岁时也与四哥张英俊一同入天津“隆庆和”科班学戏。因这个科班是梆子、京剧、昆曲“三下锅”,所以盖叫天对这几个剧种都有一定的基础。科班生活艰难,训练严酷,幼小的盖叫天受尽煎熬,吃的是“三黑”(黑色高粱面做的疙瘩,黑黍面做的饼和粥),逢年过节才吃到一顿…  相似文献   

9.
百年故事     
小时候,有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过我。火车驶过,周润发回到故地,穿街过替,寻找失散的恋人。画面切入记忆,姑娘…身科班戏服,在台上转动身体。京剧唱腔响起:“串串相思,藏在心里,相爱永不渝,忘不了你。”接着是周润发的画外音:“如果说,人生的离合是一场戏,那么,百年的缘分更是早有安排。”  相似文献   

10.
陈伯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伯华,小名毛毛,艺名新化铁、小牡丹花,生于1919年,湖北汉阳人。陈幼时就喜爱戏曲,她母亲是汉剧迷,常带她到戏院看汉剧。1928年,傅心一倡议办汉剧训幼女学社,撷取新舞台之“新”和高台教化之“化”二字,取名“新化”科班,颇有新文化新思想之意义。陈伯华9岁考进了汉剧女科班,取名新化铁。科班按照天春长科班形式组成,班规学戏年限同旧科班一样。陈伯华天赋脱颖,百日登台就能演出《闹金阶》等两三出戏。科班因缺资未学满期散了班,陈将科班老师刘本玉接回家中专教,并为恩师养老送终。刘本玉是一位艺术高超的老师,他将毕生艺…  相似文献   

11.
满族与京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剧产生于清代.与满族上层及满族人的喜好、审美情趣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满族人不仅喜欢京剧,而且还直接参与了京剧的创作、改革与演出。从清代至今,在满族人中间产生了一大批京剧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满族人的生活与化在京剧中也有所反映,其中满语唱词在京剧中仍有遗存。  相似文献   

12.
一、少年学艺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县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出生。童年入天津隆庆和京剧科班学艺,初学武生。他刻苦学艺,忍饥受寒,学会了《吴天关》、《双盗印》、《八大锤》等戏,成为戏班诸学童中的佼佼者。有一次张英杰在堂会戏开场的《闹天宫》中扮个小猴.只见他干净利索地翻了几十个小翻,颇受主家老太太赏识,差人送一盘馒头到后台给他吃,他和师兄弟们狼吞虎咽地吃个精光。肚里有了食。一天奔波演出的疲劳袭来,他竟在两个衣箱的夹缝中睡着了,还梦着在翻跟斗……忽然脸上火辣辣挨了一巴拿,师傅在吼:“…  相似文献   

13.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2002年4月20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京剧音配像座谈会上指出:京剧音配像工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振兴京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实事、好事。他希望参与这项文化工程的同志们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集中呈现京剧艺术辉煌的音配像工程从此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15.
唐正芒  周星辰 《百年潮》2022,(11):69-74
<正>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据身边卫士回忆:“听京剧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之一。当时京剧名家的唱片,他大部分都有。”李银桥曾说过,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用听京剧的方法来放松。就连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称赞毛泽东是一位“京剧造诣很深的鉴赏家”。他虽自谦“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但其实他对京剧有颇深研究,如对京剧的起源、典故,名角的演出特色都很熟悉,还时常对他们的戏词、  相似文献   

16.
蔡葵 《贵阳文史》2006,(2):30-33
京剧优伶李鸿韵,在贵州文艺界久负盛名。她出身梨园世家,10岁入科,从艺70余年,德艺双馨。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进京剧队演员、人民解放军五兵团文工团京剧队八分队队长、贵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兴趣广泛,业余爱好很多,而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他最大的爱好是欣赏京剧,以此来减轻繁忙政务所带来的疲劳。毛泽东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对京剧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对京剧的历史、流派、唱腔、程式比较熟悉,看到动情之外,常常忍不住要落泪,要发火。京剧为什么对毛泽东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详情请读《毛泽东的京剧情缘》。  相似文献   

18.
朱红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5,(10):48-54
许多外国朋友将京剧作为中国的象征,因为在世界各个角落,“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西皮二簧旋律在回荡”。在北京——这个京剧摇篮的各个角落,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时常传入耳帘。与京剧相关的,还有学校、戏楼、影楼、书店、服装厂、网站……京剧生活,在北京蔓延。  相似文献   

19.
正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性剧种。20世纪60年代,我国掀起过"现代京剧"热潮。京剧艺术形式与现代题材结合的起源,应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从30年代初期,红一军团战士剧社等红军文艺战士创作了红色现代京剧,进行了京剧现代化的初步尝试。红一军团战士剧社曾经演唱过京剧《骂蒋介石》、《蒋介石自叹》1927年冬至1935年底,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兴起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革命戏剧运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戏曲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最初是被封建统治者称之为俚俗文化而加以排斥的。随着京剧艺术的日臻完美,以及京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清朝统治者对京剧也逐渐发生了兴趣,从而使京剧进入了宫廷。京剧在宫廷的大兴,是在光绪年间的事,它于慈禧太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绪时,慈禧当政,痴情娱乐。慈禧原为咸丰皇帝的妃子,在随侍咸丰的时候,即已酷爱京剧, 一朝大权在握,京剧就成了慈禧在宫内的主要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