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物》1983,(10)
北齐娄叡墓位于太原市南郊晋祠公社王郭村西南1公里,汾河以西,悬瓮山东侧。过去长期被误传为斛律金墓(图一)。娄叡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开始于1979年4月初,历时二十一个月,至1981年1月底结束,实际工作日五百五十余个。在清理过程中,对墓室壁画进行了清洗、临摹、照相和揭取。参加发掘的单位有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山东嘉祥英山一号隋墓的彩色壁画,艺术价值很高。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墓葬发掘清理中我们进行了临摹和揭取工作。揭取下来的壁画现在山东省博物馆陈列,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1,(4)
1976年2月,山东省嘉祥县满硐公社杨楼大队社员于英山脚下发现了一座隋开皇四年(584年)的壁画墓(图一)。据出土墓志推知,附近还有另一隋墓,故将此墓暂定名为"英山一号隋墓"。墓系圆形单室砖券,顶呈穹形,白灰抹面,墓壁及穹顶绘有彩画。因墓室破坏严重,除清理出石墓志及少量陶俑外,主要是临摹和揭取了部分残存壁画。  相似文献   

4.
张基伟  贺林 《文物》2013,(7):90-96
据初步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西安及其附近地区已发现唐代壁画墓约90座[1]。当前对于唐代墓室壁画的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揭取保护两种方法。揭取壁画后的陵墓,多简单处理后对外开放。受财力和保护手段的制约,墓葬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墓道侧壁开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马家庄北齐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家庄北齐墓位于山东济南旧城东南1.5公里许,马家庄南约100米处,墓南百余米为文化东路,再南里许即燕子山北麓(图一)。1984年10月8日,山东省冶金总公司在此修建招待所时,于距地表深约1米处发现此墓,当即报告我馆。我馆组织人力清理了墓葬,封护了墓室壁画,揭取了墓道门墙壁画,全部工作至12月12日结束。现将清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4年10月至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常宁新区雅居乐花园住宅小区建设工地内发掘清理了一座唐太宗民部尚书戴胄墓。壁画绘制于墓道、天井和墓室土壁上,无地仗层,包括拄剑武士、佩剑男侍、带幞头男侍、女伎乐图等内容。文物保护人员经过壁画结构分析、病害调查、温湿度监测、土壤分析等壁画本体分析及环境调查后,结合文献资料,筛选出了框套法和胶布粘取法两种壁画揭取方法,并实施揭取保护。此外,本文还对壁画绘制技法和揭取方法做了初步讨论,认为绘制过程采用了细木条等某种硬物作为起稿工具,凹线痕迹为壁画底层未干透即起稿留下的痕迹;壁画揭取时应注意在尊重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进成熟的新材料和工艺,并尽快实施室内修复。  相似文献   

7.
中国壁画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  相似文献   

8.
现存的古代壁画分为地上壁画和地下壁画两类.地上壁画主要是祠堂、庙宇和石窟中的壁画;而地下壁画主要是墓室壁画.由于受自然界侵蚀和人为破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灭顶之灾.为了使这些珍贵的实物史料得以保存,世界各国的文物工作者正在对现存的壁画进行必要的修复、加固和保护;由于自然环境及各种因素的差异,因而各地对地上和地下壁画的保护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在此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一些经验,仅就所揭取的地下壁画背面的加固程序及工艺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述了北周李贤墓壁画的揭取迁移和修复方法.由于李贤墓壁画的构造和保存状况与过去所发现的壁画有很大不同,为了保护好这批珍贵的壁画,研究并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揭取壁画的方法——“框套法”揭取壁画技术,即做成活动形式的框架,长、宽、厚薄均可以灵活地调整,方法简便、安全。特别适用于直接绘在泥土上的、不带地仗的、难以用传统方法揭取的壁画。  相似文献   

10.
唐墓壁画在河南较为罕见。2005年春,洛阳文物工作二队在配合新区翠云路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两座大型唐代壁画墓,墓中壁画画幅巨大、艺术精美,在河南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为了保护这一重要文物,有关部门决定将其完整揭取,收入博物馆进行保护、展示,以保护墓葬壁画见长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承担了这一重任。文章简述了两座唐墓壁画概况及价值、制作、病变成因等,并详细记述了两墓壁画清理、加固、揭取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并对揭取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和大家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壁画是指绘制于建筑物墙壁和天花板上的图画、图案绘画或先画在布、纸等载体上,然后再贴于墙上的图案。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宫廷壁画、墓室壁画、寺观壁画和石窟壁画。其中,因石窟壁画以宗教内容为主,可以认为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寺观壁画。按壁画所处环境来说,宫廷壁画和寺观壁画又可统称为建筑壁画。因此,壁画大致可以分为墓室壁画和建筑壁画。作为一种珍贵文化遗产,壁画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唐代昭陵墓室壁画从壁画的题材、构图、绘画方式、风格等方面对唐代墓室壁画作了系统的阐述。主要描述了在考察过程中对墓室壁画的一些初浅认识,将墓室壁画与唐代绘画联系起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联系和区别;墓室壁画对唐代绘画的影响以及它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壁画保护研究,多集中在正面的保护以及揭取方法和材料的选用。对壁画揭取选用材料性能的系统研究甚少。而对已揭取壁画的破坏与保护的研究更少。已揭取壁画的破坏包含壁画原有的破坏和揭取所用材料蜕变引发的破坏。已揭取壁画具有结构体系的复杂性和破坏类型的多样性,其破坏类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此类壁画的保护修复应建立在全面调查、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上。其研究内容涉及多学科以及多类型材料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其调查内容,也须从壁画制作工艺、材料、环境、破坏类型、原有保护材料以及材料相互作用等方面界定。本工作对西汉早期柿园墓四神云气图壁画的历史状况和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无疑对后续的研究、对认识壁画的破坏形式和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实施对古代壁画的科学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河南省博物馆曾组织部分美术工作者到密县临摹打虎亭汉墓的全部壁画。我当时参加了这一工作。在临摹壁画的几个月中,我们朝朝暮暮,面对壁画,观察、体会、描摹,无不为之感到惊叹!这些东汉无名艺人的作品无疑是我国美术史上的珍品。其中一幅壁画,《舞乐百戏》,是这批壁画中的佼佼者。《舞乐百戏》这幅壁画位于二基室北壁的中层,长7.34米,高0.95米。画面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已揭取壁画的损坏及保护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揭取壁画的损坏包含壁画原有的损坏和这种损坏的续变,也包含了由于壁画揭取所用方法和材料蜕变引发的损坏.由于对壁画背面保护选用的材料性能和作用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壁画背面选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和认识不足,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已揭取壁画的损坏.过去的保护仅重视了化学上的稳定,而忽略了材料的力学稳定.加强对壁画保护材料综合性能的评价和认识,将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壁画保护研究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对甘泉金代画像砖墓进行了整体搬迁工作。采用红外、紫外照相,便携XRF、非接触式色度仪等检测方法在传统画面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画面的信息,发现画像砖和彩绘的颜色以红、白、黑为主色,黄色颜料有荧光反应,初步可确定有赤铁矿、铅丹颜料的使用;病害主要为起甲、空鼓、裂隙、酥粉等。考古现场第一时间控制了墓室小环境和病害,采用泡沫板、复合板、木龙骨对墓室内部进行了整体支撑加固,用石膏麻布、不同型号的钢材对墓室外部进行固型和加固,并在底部插入槽钢和H钢将墓室焊接为一个整体进行吊装和运输。本工作克服了该画像砖墓墓室多、体量大、吊装和搬迁不易的难题,是目前整体搬迁体量最大的墓葬,为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7.
相似性的连续排列是汉代墓室壁画形态结构组合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知觉式样使观者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了"频闪效应",进而,使得本来静止的画面富有动感。  相似文献   

18.
自1952年以来,被揭取迁移到博物馆中的墓葬壁画,在被修复、收藏、展示、运输、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画面污染、色彩褪变、颜料层粉化脱落、地仗层空鼓、支撑体变形等中度或重度腐蚀受损现象,使得现阶段对导致壁画藏品劣化、损毁的风险因素进行梳理和调查成为了一项亟待开展的基础工作。为此本工作从壁画保护的视角出发,在充分考虑其本体脆弱性的同时,将藏品管理中潜在的不确定性识别为明确的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延缓藏品的老化进程,为加强藏品保护和零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到社会的变迁对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影响,那么战争频繁、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的南北朝与稳定、统一的隋唐时代则是不得不说的典型.关于这种影响的研究除了历史学、哲学等知识领域的涉及外,它们也反映在丰富的考古学资料中.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中国境内的北朝一隋唐时期的墓葬中,发现许多屏风式墓室壁画,多将屏风以条框式绘在象征床榻的墓室棺床的上方或者周围,然后在条框内绘人物、花鸟、山水等内容的壁画,屏风式树下老人图便是这类墓室壁画中的代表之一,形成了墓室壁画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本文拟以北朝一唐代墓室壁画中的这类题材为研究对象,考察屏风式树下老人图的传布以及社会大背景的转变下这一题材在丧葬文化中所承载的意义和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1990年3月中旬,在尤溪县第一中学的后门山上发现了一座宋代壁画墓.福建省考古队受命会同县博物馆共同对这座古墓作了清理.此墓坐落在尤溪一中后门山的山腰处.墓顶距山坡地面约2—3米.墓向朝东,略偏南10度.墓葬形制为长方形时室基,墓顶盐石板.墓室长3.25、宽1.08、高1.15米,是用长方形青砖砌成.墓底则铺砌两层方形青砖.除盖顶的石板(墓室顶)无装饰外,墓室四壁均绘有壁画并嵌有砖雕.(图一)墓室壁画绘于白灰面上.东、西两壁壁画描绘出墓主生前的房屋建筑.东壁虽因进水使画面漫漶严里,但仍可隐约看出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