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兴博物馆藏有一套不完整的《太平欢乐图》,虽不是完整版,但能与其他版本的内容、画风比对。从该图的发起者金德舆到实施绘画的方薰以及后来临摹的董棨和潘振节,这些嘉兴书画家赋予《太平欢乐图》历史生命。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2,(6):43-43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和出现饥荒后,国内曾出现"中国为抗美援朝欠债,苏修逼债造成挨饿"之说。不过,研究一下改革开放后国家发表的经济统计数字,可看出当年中国所欠苏联债务数额并不大。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同斯大林议定了3亿美元的苏联对华第一笔贷款。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中国急需大量武器装备,苏联要求中苏两国按成本价各出一半的钱。  相似文献   

3.
葛金根 《收藏家》2008,(5):18-22
吴昌硕(1844-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领军海上画派,以诗、书、画、印四绝合一的整体艺术成就而驰誉。其出于浙江安吉,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别号缶庐、苦铁、大聋、老仓、老缶等,1912年后以字行。他一生勤于笔耕,又喜交游,经常诗酒唱和,书画往来,留下不少遗墨,  相似文献   

4.
葛金根 《收藏家》2009,(12):65-70
嘉兴博物馆藏有清光绪五彩耕图瓷板8块,均采国画勾勒线描线描填色,并配墨书耕诗,诗画合一,意境深远。因其描绘农家耕种的生产场面,又称为“田家乐”或“农家乐”。虽仅是传统耕图中的部分,但作品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种的场景和生产过程,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的作用,不失珍贵的耕作资料。  相似文献   

5.
葛金根 《收藏家》2012,(4):49-52
肖像画,作为人物画的一个分支门类,在中国有着历史的悠久,有写照、传影、写真、写貌、写像、写生、小像等等传统称谓。《尚书》载,高宗“梦帝赉予良弼”,“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①这类记载或带着浓厚的传说色彩,但从中可看出肖像画在商代便已具备相当写实的水准。  相似文献   

6.
借洛阳召开国际大遗址保护论坛之机,洛阳文物局从洛阳出土的数十万件文物中精选出百余件珍品,举办了洛阳文物珍宝展。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为河洛文明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也给这座千年帝都带来了浩如烟海的文物宝藏。珍宝馆分珍宝一馆和珍宝二馆。一馆展出的是由专家斟选的洛阳五十年考古所得文物珍品。  相似文献   

7.
何秋雨 《收藏家》2011,(3):33-38
一2008年江苏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北宋长干寺塔地宫考古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①是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舍利容器。塔高1.2米,内部木胎,外覆银片,表面鎏金,并镶嵌水晶、玛瑙、琉璃(图1)。  相似文献   

8.
孙黎生 《收藏家》2013,(12):65-72
清代近三百年间,吸闻鼻烟成为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庶民百姓及其普遍的一种嗜好,而用来装鼻烟的鼻烟壶在清初的时候就由少数民族地区和国外传入中国内地后,受传统文化艺术影响,鼻烟壶的制作由最初仿制西洋鼻烟壶和民族鼻烟壶逐步染上传统文化气息,并向便于携带、小可手握的方向发展。清代康乾时期,鼻烟壶的造型受到当时最流行新式瓶壶类瓷器造型的影响,其外形最先出现的是高而细长的圆柱形、四方形系列。其后有圈足或无圈足的扁壶,  相似文献   

9.
石超 《收藏家》2011,(9):19-24
雕漆,是漆工艺中的一个品种,是中国漆器特有的装饰技法,是在油光漆兑入入漆颜料,数十层乃至上百层地髹涂在用漆封闭处理过的胎骨上,每天只能髹涂二至三道,髹涂下道漆不可等上道漆干透,否则漆层容易缺脱,这样逐层累积到需要的厚度,用刀剔刻出浮雕花纹,表现层次与质地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徐政芸 《收藏家》2011,(8):13-18
中国古代诸多的工艺美术品中,牙雕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种类。象牙质地细腻而光洁,表面滑润如玉,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雕刻材料,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这点,并且把它雕刻成工艺品。考古发掘成果显示,在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11.
殷安妮 《收藏家》2013,(3):68-70
广绣是广州地区地方名绣,历史悠久。与潮州地区的潮绣一起构成了具有岭南文化鲜明特征的粤绣。广绣与潮绣的产生和发展同处于岭南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其艺术特点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特色,共同特点是构图设色的鲜艳,针法的丰富多变,题材的广泛和构图的丰满。但是广绣与潮绣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刺绣原料的选择上,潮绣的刺绣取材,在色丝以外则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金银线,亮片,绫片、棉花、彩珠、孔雀羽等,从而使绣品更具富丽、华美、立体的特点。潮绣的绣材也决定了它使用的针法,像金银线、亮片、彩珠这类材质,刺绣时多数只  相似文献   

12.
徐清华 《收藏家》2011,(11):23-26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青铜时代,战争频繁,为了获胜,当时的天子诸侯、皇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或开采、或掠夺,铸造了大量的兵器,以卫社稷,以保家园。虽然经历了当时战争的消耗,又历经几千年的风云变幻,仍然因为种种原因有大量的青铜兵器留存至今。青铜戈即是其中兵器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