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游补》所附《读西游补杂记》一文的写作时代和作者历来模糊不清,致使不少研究者误用作明末材料。本文对其写作时间及其作者详加考辨,指出该文作于清朝咸丰年间,从而纠正了学术界的长期误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雁荡山绵延数百公里,其特有的流纹岩山体造型,非同寻常的自然景观,摩天劈地、拔自绝壑的峰,气势磅礴的嶂,夺人心魄的大小瀑布,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慕名而来,留下大量珍贵墨迹为山色增添色彩。在徐霞客的眼中,“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他曾经三游雁荡山,两次都留下了游记。  相似文献   

3.
卢俊一 《风景名胜》2009,(11):48-49
在历史的时空中,中国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和人文地理学的鼻祖王士性在临海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过一次智慧的交叉。  相似文献   

4.
张家港自唐宋以来,一直分属江阴和常熟.直到1962年从江阴划出9个乡镇、常熟划出14个乡镇组建沙洲县,才重新成为独立县级行政建置。由于这一历史原因,张家港的历史文化同江阴、常熟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对徐霞客的研究同样如此。本文试从张家港境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角度,探讨徐霞客和张家港的关系,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明刊本《西游记》在清代已渐趋消失,现 在通行的三种本子都是清代的。本文对其中甘肃省图书 馆文献部所藏两种善本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粤西游日记一》即桂林游记,记述了行者亲历之桂林山水,还涉及桂林的风土人情。其中对桂林的风物出产,风俗习惯(包括饮食、节庆、语言等方面)有生动的呈现;同时展现了作者与桂林僧道、文人雅士、普通百姓及导者的交往情况,从中可窥见桂林当时之民风。这些关于桂林生动的记录,是观照桂林明末社会生活.也是串联桂林文化线索。思考未来文化发展重要的、生动的、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趣·神构·国禁——徐霞客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是明末伟大的地理学家。他考察旅游资源,提出天趣和神构之说。他欣尝国禁对于保护旅游资源的利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峰 《贵阳文史》2008,(4):28-32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的橼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9.
明季滇南高僧担当与徐霞客志趣相投,才学相埒,家世相近,俩人在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10.
伍振 《丝绸之路》2012,(13):68-72
一直对徐霞客有种崇拜,对黄果树瀑布有种向往。领略了旅行家徐霞客和《西游记》唐僧师徒的“穿越”,对黄果树瀑布的向往之情在我心中激荡。最近有幸。我与它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1.
唐徐恽及夫人姚氏墓志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在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出土的唐徐恽及夫人姚氏墓志,详述了徐恽的生平事迹,也为徐恽神道碑的所在提供了确切位置。本文就两方墓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iscusses applications of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distances between random pairs of points in bounded region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convex figures is first described,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analytically tractable distributions to point pattern analysis are given. New statistics are then introduced with applications in shape analysis and trip distribution studies. Finally a brief discussion is made of directional bias, and of alternative sampling rules and distance metrics.  相似文献   

13.
14.
亲爱的,我又一次身在旅途!自从二月份离开英格兰之后,我们在任何地方呆的时间从没有超过一星期。自从我上次给你写信后,一星期过去了。我不能在长春写信,因为在那里没有英国领事馆,并且我不信赖通常的邮递。在所谓的“保护”下,我们一直被严密监视着。我在车上给你写这封信,当我到达哈尔滨时,将连同我长春的日记从英国领事馆寄给你。当我在那里的时候,是我在离家之后离你最近的时刻,实际上只有十二天的路程,想到这里,我就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5.
We extend the well-known transport users' benefits measure (TUB) for the doubly-constrained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derived by Williams (1976). The original formula expresses the TUB as composed by two terms associated with the origin and the destination zones. First, the TUB is associated here with trips instead of zones, providing a natural interpretation as a rule-of-a-half measure of benefit under inelastic demand (for the short-run case). Second, a TUB formula for the long-run case is derived, that is, when the total number of trips, trip origins, and trip destinations change. We then propose updated measures of accessibility for location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17.
白云 《安徽史学》2010,(2):60-65
沛国銍县徐氏是我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世家大族,它崛起于两汉之际,先祖徐宣任王莽讲学大夫,时逢国家以经义取士,徐宣及其子孙遂因累世经学而得累世公卿。汉魏鼎革,避乱南迁,改以医术名世,数代传承,家族医术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我国世家医术之杰出代表。又恰当社会崇尚黄老,重视养生,徐氏家族亦因累世医学而累世高官。本文在对徐氏家族居地移徙和成员履历行实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家族历二十一世数百年,人才辈出,绵延昌盛的原因,阐述了他们对我国中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顿赴华调查中国事件期间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3月-9月.国联派出调查团专程赴中、日各地,对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日本侵华事件展开调查。该调查团团长李顿在此期间所记日记,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以他为首的国联调查团同中、日两国军政要人、各界人士会谈情况,也反映了中、日之间存在的巨大分歧及其本人的一些看法.还有对最后形成的报告书的总结性陈述:这里所刊李顿日记与本刊前两期登载的李顿信件来源相同,可互为对照。日记记载时间虽不如信件完整,但内容上更侧重于工作事务方面,因而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承略  杨锦先 《文献》1998,(3):64-79
西汉后期成、哀年间,刘向父子主持、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校书活动,前后长达二十餘年,成为中国学术史、文化史上不朽的盛事.这次校书活动的意义,首先在于将先秦、西汉间杂乱糅莒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每一种书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传本;其次,基于对典籍的考察,梳理了先秦、西汉间学术发展的源流和线索,并通过综合性的书目<别录>、<七略>体现出来;第三,在校书实践和叙录撰写的过程中,发现并宣扬了古文经学的优点,为古文经学的勃兴提供了条件,并由此进一步促使今文经学的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20.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