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洞葬是一种将死者遗骸置于天然溶洞内的特殊葬俗,广泛流行于黔贵山地。贵州是岩洞葬与悬棺葬的分野之地。贵州岩洞葬主要时代为唐代以降,迄今已发现近百处。岩洞葬是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祖灵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贵州岩洞葬是研究这一古老葬俗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清丝丝的小江河水,日夜不停地在新平和双柏两县交界处流淌。河水折头朝南拐弯的陡崖底下,有一个岩洞。水涨时瞧不见岩洞,水退下去岩洞就露出来。每当岩洞现出来的时候,小江河边的彝族老人就要在火塘边讲阿波普杀母猪龙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小江河边有十九个彝家  相似文献   

3.
广西南丹县里湖岩洞葬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丹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山区,与贵州省接壤,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岩溶地形发育良好,岩洞众多。其中部分岩沿洞中遗留古代的木棺,是一种民族特色十分浓厚的岩洞葬。南丹县的岩洞葬主要分布在当地白裤瑶族聚居的里湖瑶族公社的怀里、化果、纪后、仁广、瑶里、董甲等六个大队内。对这里的岩洞葬,1958年曾进行过调查,并在《南丹县大瑶寨瑶族社会概况》一文中作了简单记述;八十年代初又进行过一次调查,并整理成《南丹县里湖瑶族公社岩洞葬  相似文献   

4.
2019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岜王村逐汪屯群众在逐汪山采石时捡到的一批文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鉴定,确认这些文物是商代中晚期岩洞葬的典型器物。器物类型主要为玉石器,另见少量陶器和陶片。玉石器以磨制为主,且大都磨制精美;器类以锛为主,另有凿、凹刃凿、穿孔石片、圆饼形石芯、圆形石饼、镯等;其中凹刃石凿是左江流域岩洞葬中首次发现。陶器完整器只有纺轮;陶片极少,均为色彩斑驳的夹细砂碎陶片。逐汪山岩洞葬是桂南早期岩洞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左江流域早期历史和广西岩洞葬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丽江县西部山区,有一条碧蓝碧蓝的山溪,名叫黎明溪。溪水两岸矗立着一堵连一堵的赭红色悬崖。在右岸一堵特别高峻的悬岸中段,有一个溜圆的岩洞,人们叫它“月亮洞”。古时候傈僳人叫它“崇比硬窟”,意思就是“飞人岩洞”。关于这个“飞人岩洞”,流传着一段故事。很早以前,这个岩洞里住着一个“飞人”。他的头颅、五官七窍、脚手、肚腹都和人一样,只是胳肢窝下多长一双翅膀,象秃鹫的翅膀那样又长又宽,翎羽坚硬有力。  相似文献   

6.
谒老君造像     
清源山气势雄勃,绚丽多姿,林幽壑奇,含烟凝翠,流泉飞瀑,素以36岩洞、18胜景闻名于世。清源山最引人心动和注目是老君岩造像,高5.63米的清源山老君像本来就是一块天成的石像, "好事者略施雕琢"便使之有了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神韵。这位大耳垂肩的老人就是这样与大地融为一体,所有前来拜谒的人都会为之震撼。  相似文献   

7.
《广西先秦岩洞葬》是由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宁市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16开本,精装,正文共计230页,约46万字,图版捌拾幅,定价168元。该书对广西目前已发现的先秦时期岩洞葬的全部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详细介绍了各岩洞葬的基本情况,并对先秦岩洞葬的分布、分区和葬制以及文化内涵、特征、年代、分期、族属、起源等做了系统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三百多年前的1688年,山东德州人田雯,到贵州当了三年巡抚(省长),写了一本《黔书》。该书一大特色是对贵州山水之美大加称赞。他写道,贵州“山皆石,则岩洞玲珑;水多潜,故井泉勃窣。”一丘一壑,怪石犇湍,在在所有”。他一再发出“谁谓黔中无佳山水哉”的感叹,并期待有“高士品题”而使这些山水名声远播,“封禅于长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蒙古国境内岩洞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对其分布环境、形制结构、葬俗特点以及随葬遗物等进行分析。认为岩洞墓是古代游牧民族留下的一种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也是古代游牧民族秘葬的一种新类型,岩洞墓的发现对古代游牧民族丧葬习俗的深入认识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0.
漫谈壁画     
一壁画是绘画之祖绘画的发生在文字之前。旧说我国书画同源,其实画比书早;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简单的绘画符号。原始人类穴居野处,以狩猎为生活手段。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绘画,就是史前人类在岩洞壁上画的动物形象。如西班牙、法国发现的壁画野牛、冰鹿、巨象等,非常生动而真实。因此我们可以说:劳动创造了艺术,也创造了壁画;壁画是绘画之祖。  相似文献   

11.
天河潭风景区迄今已开发12年,开放十年。被誉为贵州国家级风景区的缩影:集黄果树之雄,龙宫之美,织金洞之奇,(氵舞)阳河之秀为一体。对这个景区是谁最早发现?又是谁赋诗赞誉最多?是谁最早提出开发?诸多史料趣闻鲜为人知,甚至有误传。笔者经过查阅史料和调查研究,特写此文,以纪念天河潭开放10周年。 最早称赞天河潭的人——王阳明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是明朝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一生对岩洞  相似文献   

12.
金岩羊阿銮     
在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岩洞。这些岩洞里住着五百只岩羊。每天,太阳洗脸之后,这些岩羊就一起走出岩洞,到森林里去寻找青草,太阳落山之后,才回到洞里。它们过着很有秩序,很有纪律的安静生活,这是因为五百只岩羊中有两只带头羊。这两只又高又大的带头羊是一公一母,相传公岩羊是阿銮转世。母羊则是这个阿銮世世代代的妻子。它们同时投胎于羊,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感情,最后又一次结成夫妻,共同管辖着这五百只岩羊。在这个森林的另一端,住着一对老夫妇,男的名叫布养陶,女的名叫娅养陶。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09,(2):111-1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已于1月2日生效,该《公约》成员国第一届会议也于3月26日和27日在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召开。目前,世界上有三百多万遇难船只静卧海底;成百的装饰岩洞、城市和建筑淹没水下,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隋“栖岩道场舍利塔碑”看蒲州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岩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府城东南l2公里的中条山巅,为隋太祖武元皇帝“于北魏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5年)建立。初名灵居寺,隋初易名栖岩寺、栖岩道场,为“河东诸寺胜赏之最”。栖岩寺地处历史上的蒲州,相传为舜帝之都蒲坂界,历代物胜迹汇萃,有昙岩洞,仁寿寺、普救寺、万固寺等;这里高僧云集,仅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就记载蒲州高僧15位,其中栖岩寺有昙延、道杰、神素、真慧和智通等五人立传。史载,隋帝常以外国所贡玛瑙施寺为供,唐代人儒士游历于此,现有李益、卢纶、李端等赋诗咏叹传留。  相似文献   

15.
最奇奇梁洞     
奇梁洞,凤凰的地下艺术宫殿。凤凰古城北四公里的奇梁洞,属典型的碳酸盐岩洞。洞口气势磅礴高50余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连,纵横交错,集山、河、峡谷、险滩、绝壁、飞瀑、丛林、田园、村落于一洞,千洞内景区有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迷魂谷等,俨然一奇丽诡异的水底世界,有“天下奇景一洞收”之美称。奇梁洞全长6200多米,根据地下河和高层干洞  相似文献   

16.
1982年8月,浙江衢州市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市区东南10公里的樟法公社红星大队发现了湮没已久的金仙岩洞。据文献记载,金仙岩洞又称金仙岩、寿圣仙岩院。其地层峦叠嶂,林泉幽美,古代住僧因岩建寺,遂成胜迹。北宋熙宁元年  相似文献   

17.
笔者所言隐士,是指隐身于深山密林或雪山岩洞之中静坐苦行的僧侣。 在密宗盛行的雪域高原上,无论哪种教派的僧侣大都喜欢隐身修炼,力求悟得普渡众生之正道。但各自意依的佛仙及具体方式有别。格鲁派僧人隐居修炼,首先必须修去孽道,为了去除自身在前世或今生所造之孽,反复念诵赎罪经、祈祷经和百字经等三种经文各十  相似文献   

18.
1929年9月,贺龙率领红三军团在湖南慈利县杉木桥杨柳铺一带活动。在敌人的挑拨下,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四处躲藏。有一位叫楚狄知的教书先生,平时胆小怕事,也跟着躲进深山岩洞。他因年事已高,身体虚弱,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岩洞边,有一篷翠竹,一塘清水,和一棵弯着腰的大树。老熊自入冬以来,一直睡在洞里,只偶尔出来饮饮水,肚子饿时就抬眼望望竹笋长出来了没有。已到  相似文献   

20.
毕节地区剿匪中的破洞攻坚战,是一种特殊战斗形式,为制敌取胜写下了一页新的篇章。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进剿毕节地区的股匪。各股匪凭借地形熟悉.纷纷钻进崇山峻岭的洞穴中,企图据险顽抗。纳、织、水等地区的蚌井、窗子、四方、杨家洞的破洞攻坚战就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在这一特殊战斗形式中的大智大勇,不拘一格建奇功。这些岩洞的特点是:-。地形险要,不是位于急流河畔的绝壁上,就是藏在深山老林的峭壁中,而且上不靠崖顶,下不着平地。如水城东北80公里的蚌井的偏岩洞和燕子洞,就在技艺河左右两岸距地面高约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