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谈阳燧和阴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李大钊在《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一文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使用的阳燧和阴燧,以及它的性质和用途,都作了较为深入的考究,精辟地谈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燧”是取火的物具,亦称“夫遂”,又称“阳遂”,皆是取火的器具.《周礼》秋官司寇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又《考工记》:“金锡半谓之鉴遂之齐”,郑注:“鉴,遂取水火于日月之器也.”《礼记·内则篇》“子事父母,鸡初鸣,咸(?)漱……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金燧,右佩玦、捍、管、(?)、大(?)、木燧.”“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漱……左佩纷、帨、刀砺、  相似文献   

2.
王厚宇 《收藏家》2009,(5):83-83
李苦禅(1899—1983年),名英杰,又名英,字超三,号励公,山东高唐人。“苦掸”是在北平求学时同窗所赠,即取苦画画儿之意,后遂以“苦禅”为名。李苦禅是中国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是继宋代法常、明代徐谓、清代八大山人.  相似文献   

3.
钞库街话古     
钞库街话古文/武进钞库街位于城南夫子庙前,文德桥以西的内秦淮河南岸。明朝时,这里是国家金库———宝钞库的所在地,街遂以库得名。宝钞库所存货币,以“大明通行宝钞”为主,其他为铜币。大明通行宝钞发行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系桑皮质纸币,牢固耐用。大明...  相似文献   

4.
张掖古称“甘州”,汉武帝时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因为有黑河水的润泽,张掖在河西古四郡中更显得楚楚动人,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5.
写文德桥这个想法是出于学校的一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当时研究的课题是《家乡的桥》,这课题源自第四册语文课本上的一个课后练习。当时我对文德桥已有了一些了解。所以这次创作并没有去查阅太多的资料。文中关于文德桥经常塌陷的故事是听一些“老南京”说的;李白夜游秦淮之类的传说也是平时在报纸上、书上看到的;至于“半边月”的科学道理则要归功于平日地理老师的教导了;文末吴敬梓的诗是上网时看到的,当时觉得它很有趣,没想到这次也可以愈来一用。这么多资料储存在脑子里,到了写文德桥时,就一下子全蹦了出来。所以我只是  相似文献   

6.
陈雷 《北京文史》2004,(2):46-47
太平鼓,是京西门头沟区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娱乐形式。击打太平鼓取其“太平安乐”之意,故每年旧历腊月初至来年正月末,是京西太平鼓的活动时间。这个时间,在门头沟区一些农村和乡镇处处都能听到太平鼓的“咚咚”和“哗哗”之声。  相似文献   

7.
阳燧考     
阳燧考范文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周礼·秋官司氏》载:“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郑注:“夫遂,阳遂也者,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于日,故名阳遂,取火于木为木遂者也。”阳燧,又称金燧,青铜质凹面镜。把凹镜对着太阳,其光线被凹镜反射后,就会会聚一点,...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近世学术形成之“显学”,莫不与地下爱宝有关,致学人得以据此新“有”以印证故“有”,或以故有之学以相稽推究而深探其本,遂发展成为所谓“甲骨学”、“敦煌学”者是,惟“客家学”则由“无”所据而由广东兴宁罗元一先生(1906-1976)触类旁通,于缺乏大量史料中别取蹊径创立建构而来。或日自1930年先生始立“客家学”(Horrology)名辞后,客家学之研究遂为世人所重。自先生开此一门研究客家民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学科之风气至今,已演为国际“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行札记     
孤独娃 《丝绸之路》2013,(23):45-53
兰州 兰州,古称金城,甘肃的省会,是中国西北第二大城市,位于黄河的上游,有着“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之誉。这座美丽又有魅力的城市,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时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相似文献   

10.
噶举派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形成的一个颇具影响的教派。“噶举”是藏文的音译,又译作“噶居”等。“噶”是佛语或语旨之意,“举”是传承之意。可解释为一切护持佛法之三藏四续的传承,就是佛语继承者之意,也可旨教授传承者之意。第一种解释可通指佛教的一切传承和流派,因为佛教总源于佛陀之语录。第二种解释专指西藏佛教噶举派,因为噶兴派的四大语旨教授(又译四教诲)等殊胜教法源于底洛巴祖  相似文献   

11.
祥瑞的白     
洁白的雪地上,两只白鹤翩翩起舞,姿态优美而灵动,使这幕犹如仙境一般。诸如白鹤这样的白色动物在古代大概很难见到,又因为“白”被赋予了洁净、清白之意,白色动物遂成为一种祥瑞之兆。凡是见到的人,不是预示着将有喜事临门,就是表明他很有德行。  相似文献   

12.
扇子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一种器物。我国的扇子起源甚早,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说:“五明扇,舜作也。”相传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而作五明扇。其所以称“五明”,《史记·项羽本纪》称舜为重瞳,是有四明,得贤如得目,“五明”之意大概取于此。其说虽不足信,但可知早在传说时代扇子已经出现了。商周之世,扇子形制已备。西周时已有天子用的“仪仗扇”,并且已有“画扇画”的艺术创作。魏晋以后,当时的著名书画家多喜为扇泼墨挥毫,使扇子成了一种艺术品。《晋书·王羲之传》有羲之为卖扇老妪题字于扇,遂竞卖一空的故事。唐代以后在制扇子扇面的质地方面重视  相似文献   

13.
魏红岩 《中华遗产》2007,(7):160-160
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上海时期的藏书楼。1903年,张元济应邀出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在编辑工作中,常苦于找不到好的善本。翌年,他便开始筹建编译所资料室。1909年,资料室改名为“涵芬楼”,取含善本书香、知识芬芳之意。为充实涵芬楼的藏书,张元济“求之坊肆,丐之藏家,近走  相似文献   

14.
据清史载,今依兰地名,乃满语“依兰哈剌”之简称,汉释为三姓,依兰是满语数量词“三”之意。依兰今名始得自清初,当时,清廷将松花江下游的三姓赫哲人,编人满州八旗,迁来今依兰驻防,以充实这块水陆交通要冲。从此,城袭披甲人的姓数而名之,遂有三姓城及三姓副都统衙门之称谓。到1905年议设府治,才用满语名称之为依兰府。 然而有趣的是,称依兰地方为“三”的,却不独有清一代。古代东北地方史告诉我们,上自汉唐,下至元明,一千多年间,依兰一地几  相似文献   

15.
漫话如意     
李晶 《收藏家》2000,(2):50-51
“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体作S形,像一个有长长柄的勺。柄前有一扁圆形结,有的柄尾还带有飘缨。或者说,如意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将临。“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裨史类编》中认为:“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爬,如人之意。”后来人们取其爪杖之形,做成各  相似文献   

16.
朱熹二贴考     
朱熹二贴考郭齐《三希堂法贴》载有朱熹《六月五日贴》一首,全文如下:"六月五日,喜顿首:奉告,审闻回况为慰。讯后庚暑,侍履当益佳。庙额闻已得之,足见朝廷表劝忠义之意。记文久已奉诺,岂敢食言?然以病冗因循,遂成稽缓。今又大病累月几死,近日方有向安意。若以...  相似文献   

17.
在案头堆积的史料中,综观求神算命卜祸福,抽签相面问吉祥的迷信史实,不禁为那些上当受骗的人而遗憾,也深感愚昧无知之可怜。遂择其要者而综述之,以省后人。——笔者 “半仙”这个名称,是人们给那些算命、卜卦、看相之人取的绰号。因为这些人把自己装扮成神仙似的人儿,说什么能预知人的吉凶祸福,也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之术,故被人们誉为“半仙”。 有些“半仙”在卦摊前写着“不是神仙”4  相似文献   

18.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根据《韩诗外传》卷五引《关雎》诗作“鼓钟乐之”.遂旁征博引,不遗余力证成韩《内传》作“鼓钟”,孔子“所见《诗经》必作‘鼓钟’.而今传本《毛诗》作‘钟鼓’乃后出误本”.并进而认定后人说诗一方面“用《毛诗》‘钟鼓’之”,一方面“仍取韩说房中之义,斯为谬矣”。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史记》一书的悲剧特色,前人早有零星沦述。刘禹锡在《上杜司徒书》中曾说《史记》是“司马子长之深悲”,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史记》“悲世之意多,而愤世之意少”,刘鹗在《老戏游记序》中更说《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在确认  相似文献   

20.
卓尼恰盖、斜藏地区的“斡阁玛戛”,意即送新娘。颇有意味,折射出一定的民俗文化内涵。笔者不揣简陋试析之。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斡阁玛戛”的形式及内容 “斡阁玛戛”意即送新娘。“斡阁玛”系藏语“新媳妇、新娘”之意,“戛”系藏语“送”之意,“斡阁玛戛”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