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泸州博物馆收藏汉代画像石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四川南部地区的泸州市博物馆,现藏有汉代陶、木、石棺13具,其中有9具为画像石棺。这些画像石棺多为近几年征集或出土,除少数石棺资料陆续公诸于世外,尚有大部分具有极高价值的画像石棺资料未发表。为了进一步研究探讨丰富多彩的汉代画像石,这里,将部分未发现的精萃之画像石棺,略作考释研究。一、泸1号石棺建国前出土于泸州市郊洞宾亭崖墓内,1985年征集。石棺长2.23米,宽0.83米,高0.80米,无盖。石棺画像内容:  相似文献   

2.
绚丽多彩的画像石——四川解放后出土的五个汉代石棺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石棺椁为汉画像石之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了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写了专门文章,后来重庆也出土了石棺。解放后也先后出土了几个石棺。本文介绍的是未曾报道过的五个石棺椁,即:彭山县高家沟崖墓石棺、彭山县双河崖墓石棺、荥经县石棺、泸州市石棺和灌县石椁。四川出土的石棺不但数量多,而且画像题材广泛,画面生动,为画像石中之精品。四川汉代画像石与四川汉代画像砖同为汉代封建贵族墓室之艺术珍品。它们同源异流,斗彩争艳,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四川汉代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是汉代封建地主经济的反映,亦是厚葬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棺装饰艺术,又称“石棺画像”艺术,其内容和雕刻技术在众多的美术流派中有其独特的风格。中国汉代石棺画像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蜀地石棺雕刻艺术进入全盛,并影响中原、西北地区,经魏晋南北朝,历隋唐五代两宋至金,尔后逐渐消失。纵览一千五百多年的石棺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四川汉代石棺画像艺术,就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已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地。近十余年来的考古工作,又在四川地区新出土五十多具石棺,仅1994年和1995年,四)II合江、江安、沪州又新发现九具石棺,本文所涉及的汉代石棺画像百分之七十为新发…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12月,对重庆璧山县棺山坡崖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崖墓6座。其中三座保存相对较好,皆为长墓道、双重门框、近方形的单室崖墓。M1、M3各出土一具画像石棺,M5的墓壁装饰较精美。残存的随葬品以人物俑、动物俑等各类陶明器为主。根据墓葬形制、画像题材及随葬品组合判断,墓葬时代应为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5.
中国汉代石棺画像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四川地区石棺雕刻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并影响至中原、西北地区,历隋唐五代两宋至金约1500多年的历史。中国石棺装饰艺术(又称“石棺画像”艺术)其内容与雕刻技术在众多的美术流派中有其独特的风格。四川汉代石棺画像艺术,其内客与形式的统一以及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已达到比较完美的艺术境地,赢得了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席之地。高文先生从事文物工作数十载,除担任四川文物考古领导工作外,一直潜心研究,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已有近20部著作面世。最近新编著出版的《四川汉代石棺…  相似文献   

6.
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像石棺艺术源于商周,至汉代,厚葬之风使蜀地和中原普遍流行石棺装饰,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至西北地区,历隋唐五代两宋至金,尔后逐渐消失。纵览一千五百多年的石棺艺术发展史,可以发现: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就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已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地。一、四川汉代画像石棺艺术的研究状况《华阳国志·蜀志》云:“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蜀侯蚕丛的活动,已为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成果所证实。这表明商周之际,蜀地有石棺椁之葬制。宋代学者洪适  相似文献   

7.
四川新津县汉代画像石棺上之新发现(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津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崖棺40多具,数量为四川之冠。近几年新津县新出土的石棺、崖棺画像中新内容、新题材较多,尤具特色,这些画像从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文 《成都文物》2002,(2):52-56
中国是世界上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明。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发明了许许多多重大的科学成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闻名全球,是中华明的象征。本仅就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石棺、汉阙、汉代崖墓上的雕刻中所表现的制盐工艺、酿酒工艺、斜织机、圆周率、高层建筑、桥梁、亭院等图象作些讨论,其中不少是独创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鲜明的特色和高超的技艺。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8日,接报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镇顺江村有人盗窃崖墓,泸州市博物馆随即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查,盗墓分子已将墓内的画像石棺清理完毕准备运走,为保证石棺安全,经过十余小时的连续工作,终于将这具极为珍贵的“延熹八年”纪年画像石棺抢救回馆内保存。  相似文献   

10.
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四川汉代画像石,种类繁多,有汉阙、石棺、石函、崖墓、砖室墓、石室墓之雕刻。石棺是其中的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四川芦山县出土王晖石棺,郭沫若先生看到拓片后曾写了两首诗庆贺。不久重庆也出土了石棺。1949年以来,先后出土了一大批石棺,拙著《四川汉代画像石》(巴蜀书社出版)均已收录。本文介绍的是新出土的或以前出土尚未报导过的十一具石棺,即泸州一、二、四、五、九号石棺,南溪一、二号石棺,富顺、合江、高县石棺和彭山三号石棺。  相似文献   

11.
泸州近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中、鱼雀图引起学者专家的研究兴趣。高文先生在《四川出土的十一具汉代画像石棺图释》中对泸州九号石棺图释时说:“图中的白雀,其特征为短脚、短尾、扁咀、啄鱼、与朱雀不同。泸州四号石棺上也有此雀。石棺上凡出现此雀者皆有鱼,很值得研究。”同时他又说:“这一图上的鱼,有骨板、吻尖突、而且有须,似为鲟鱼。鲟鱼古名鲔、或鱏。”在泸州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棺图中,鱼雀图犹多: 一号石棺上鱼身长24、宽45、尾大  相似文献   

12.
璧山出土汉代石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7年,璧山县发现了汉代墓群95处713座各类汉墓,发现汉代画像石棺15口及大批陶俑、陶、瓷器及五铢钱等珍贵文物,在汉砖墓出土砖上还有“富贵昌宜侯王”字样。这些汉代画像石棺,是四川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历史最早、文物价值最高的石刻艺术珍品之一,其画面多为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图腾、双阙、朱雀、主人、侍从、武士、鼓乐伎、杂伎等形象。造形优美,刻工精细。其中,璧山云坪乡水井湾七号墓二号画像石  相似文献   

13.
合江张家沟二号崖墓画像石棺发掘简报王庭福,李一洪1994年12月3日,合江县公安局联建房在施工中发现一崖墓,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立即前往调查,次日进行了清理,现将情况叙述于后。一、地理环境及墓葬形制崖墓位于合江县城西人民体育场东侧张家沟崖壁中。右侧15...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画学会,自1990年成立近七年首次评奖,分为专著、图册、论文三类,分为一、二、三等奖。在各省、市、区评选的基础上.中国汉画学会于最近在郑州召开"学会奖"评选委员会,由会长冯其庸先生主持,四川、河南、山东获奖项目最多。四川获得一等奖是:《中国画像石棺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高文、高成刚编著),《四川汉代石阙》(文物出版社出版,徐文彬、谭遥、龚廷万、王新南编著)。二等奖:《乐山崖墓和彭山崖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唐长寿著).《中国石棺装饰艺术》(台湾民俗曲艺杂志1992年9月号、高文、范小平著…  相似文献   

15.
四川新津县汉代画像石棺上之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津县出土的画像石棺、石函数量为四川之冠。近几年新津县出土的石棺画像中,新内容、新题材较多,从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本首次将其新出土之画像在本刊介绍给读。  相似文献   

16.
赵超  赵久湘 《文物》2012,(9):62-70,89
2011年新年伊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荣远大先生寄来成都新出土的两件石碑照片,希望我对碑文内容作些释读研究。以往主要的汉代碑刻大多在中原地区发现与流传,使人们可能会误认为似乎在西南与南方沿海地区没有中原那样的大型碑刻。然而,我们知道在四川地区有着大量的汉代崖墓、石棺、石阙与画像石刻等墓葬石刻,显示了这一地区历史悠久的发达的石刻工艺。因此,这里也应该相当普遍地使用过在汉代已经定型并大量建造过的石碑。果然,近年来,西南地区陆续出土了多件内容丰富、形制新颖的东汉石碑,充实了我们对于汉代碑刻  相似文献   

17.
高文 《巴蜀史志》2008,(1):39-40
四川崖墓特多。崖墓都是在崖壁上凿洞,老百姓俗称“蛮子洞”。它起源于春秋,盛行于汉代,出土有铜器、铁器、陶房、陶田、陶俑、陶猪、陶狗、陶羊、陶马、陶鸡等。墓内还有石棺、石函、陶棺、砖棺、木棺等。墓内雕刻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建筑等。四川崖墓特点之一,就是题记多。特别是已发现的一批题记,具有很高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四川南溪长顺坡汉墓石棺画像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对南溪县长顺坡砖室墓出土的4具东汉晚期石棺的画像进行了深入考释,认为其画像内容和组合均体现出神仙仙境与墓主升仙的内容,而且从各类画像内容的相互内在联系和造棺在石棺上布置这些画像的目的来看,也均是以让墓主升仙为目的。其中3号石棺右侧画像中的升仙图,较完整地体现了当时人们想象中的升仙过程,这对于汉代升仙思想和相关行为方式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崖墓,是一种在山崖或者岩层中开凿的墓葬,在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约五百年中,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和陕西南部等地区,尤以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近30年来,在遂宁地区涪江及其支流两岸发现1200余座崖墓,其中,许多崖墓内有雕刻精美、内容多样的石刻画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从遂宁地区已发现的崖墓,着重探讨崖墓石刻内容。  相似文献   

20.
高文先生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砖》和由巴蜀书社出版的《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汇集了四川境内出土的汉画像砖(含纪年、文字砖)、画像石拓片(照片)606幅,与目前我国发现的汉画像砖、画像石较多的几个省区和已出版的汉画专著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画像石,以众多汉阙画像和崖墓画像为全国罕见;画像砖,则以内容丰富而数量众多居全国之首。这六百余幅汉画作品,再现了四川境内1700多年以前的政治、军事、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的不同侧面,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大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