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觏管理思想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前期,江西有两大闻人:王安石以变法名,李觏以“能文”名。李觏的学识、文章及为人风操,不仅为东南士流推服、宗师,即在整个朝野士大夫中的声望,亦当与宋初“三先生”并。李觏以“草泽书生”言天下治乱;《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富国》、《安民》、《强兵》策等,所表达出的管理主张,标示了宋代管理思想的另一意向。剖示李觏管理思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的历史通变思想的内涵是主张历史变化不已,但有“一治一乱”章法。他提出“穷必革”和“圣人惧于革”,总结出变中有常、“中正立而万变通”、“兴天下之大利,为天下之大益”和革除弊政重在用人等原则,要求区别对待“一代家法”与“祖宗家法”。杨氏以史事参证《易》理  相似文献   

3.
桑弘羊与盐铁会议文/马合振西汉中期的桑弘羊,曾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富国名臣”(李贽语)和“第一理财家”(梁启超语),他的经济思想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桑弘羊是洛阳人。洛阳地居天下之中,自从周公建城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条件,这里一直商业发达,“商...  相似文献   

4.
孔子、孟子和苟子的“夷夏之辨”、“外夷内夏”、“夷夏之防”、“华夏一统”等民族思想为中华民族思想理论奠定了基调。虽然他们区分“夷”、“夏”的标准都是以“文化”为价值判断,但三人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孔子的民族观念是对西周以来民族思想的继承,主张以“仁”、“德”为区分民族差别的标准,讲究“和为贵”;孟子的民族观念继承了孔子民族思想的开放性因素,其核心是“以夏变夷”,其指向是以仁义治天下;苟子的民族观念则是以“礼乐”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也具备开放性特征,但其着眼点在“严夷夏之防”,终极目的是通过“礼乐”之教而使天下一统,直接为巩固君主集权体制服务。  相似文献   

5.
老子有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煌煌五千年,儒家早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教诲国人,后世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警醒世人,此皆将天下大事托付于匹夫。所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多不胜数,但愿意做小事.且将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当今社会,做事缺乏的不是宏图伟略、雄心壮志,而是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典型特色是“弱国”“和戎”四字。它大致可以包括“外交内政表里论”、“诚信相交论”、“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备论”、“以夷制夷论”、“权宜变通和通情款论”、“弃藩保疆(本)土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现简析如下:一李鸿章的“弱国”“和戎”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内政外交紧密地联系起  相似文献   

7.
胡岩涛 《神州》2013,(5):1-2,4
在中国的政滗思想史上,“家”、“国”与“天下”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命题。自先秦时期起至今,这个命题依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观今日中国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便是一个缺乏责任的问题。文章以“家”、“国”与“天下”为切入口。并对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乱世中的思想进行重新的价值审视。进一步阐明“天赋己任”、“天下为公”以及“天民合一”对建设富强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后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除了“仁”的政治内涵外,孔子的养生观也是以“仁”为本的。在如何健康长寿上,他最先提出了“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 仁者何以能长寿?按照孔子的观点,“仁者”指的是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这种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德高望重,宽恕厚  相似文献   

9.
存真求实撰信史云南省大关县志办公室陶有乾“存真求实”是修志者必须遵循的修志原则。只有实事求是,忠于事实,才能真正修出信史。在修志实践中,究竟如何确定“真”,怎样判定“实”?笔者认为:所谓“真”,必以客观存在为真,所谓“实”,必以历史本来面目为实。以此...  相似文献   

10.
“民本”即以民为本,认为民众是立国安邦的根本。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论述三点;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二、柳宗元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柳宗元民本思想的渊源。兹按此论述如下。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民本思想渊源于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的先王对“天”极为崇拜,认为“天”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而天所具有的道德就是“保民”,它代表的是“民”的愿望,正如《尚书》说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上是王,王亦由…  相似文献   

11.
张登德 《安徽史学》2005,(2):118-119
晚清以降,来华西方传教士曾翻译了一些西人的著作,有的还有所著述.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即有<富国须知>一书.不过拿同文馆译本<富国策>细加对照,发现<富国须知>几乎是<富国策>的简写本.从论文观点到所举例证,除有少量字句有所改动外,其余的几乎相同.经笔者考证,<富国须知>绝大部分内容抄录于<富国策>,而并非傅兰雅所"著",也不是其翻译的.对于这一问题,迄今尚未有专文予以指出.为避免以讹传讹,特撰此文加以澄清,以期对研究傅兰雅的思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清王朝的固步自封是造成中华民族文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向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但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对于一个曾经将封建文明发展到极盛的国度来说却是艰难的。林则徐、魏源作为中国现代化思想萌芽的“播种者和培育者”,认识到了封建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落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现代化思想, 从而也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一统”思想、“和合”思想及诚信原则的继承、发展和超越,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架起了一座引桥。  相似文献   

14.
鲁迅有没有自己的正面主张?有,“立人”思想,就是他的最值得注意的正面主张。这一思想的要义,即如他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所说:若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只有“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才能“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史家素重文笔,曾巩在《南齐书目录序》中说,史书应做到“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把史书的“文”,与“明”、“道”、“智”相并列,意即文笔与观点、内容、编纂等等,都是有着同样重要的。刘知几说史有三长。他所说的“才”,与文笔也有很大的关系。章学诚在《史德》篇中,也说“非才无以善其文”,明确指出了文笔生动与否乃是表现史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史书的文笔,主要表现在写入能否使读者如见其面,写事能否使读者如临其境。特别是对于历史上那种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更是考验史家文笔的最关紧要处。有些史  相似文献   

16.
石亚东 《沧桑》2009,(2):23-25
本文改史实为依据,介绍了李世民的“静之则安,动之则乱”、“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的国防思想,以及整顿府兵制、“重农而不抑商”的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的政策,介绍了陈子昂的“制敌安人,富国强兵”思想和他的“开采矿山,允许州府铸钱”的观点,最后还介绍了陆贽的“兵之屯屯,食最为急”理论,以及寓兵于农、耕战合一、发展边地农业和加强粮食储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三星堆文化在其繁荣时期可能曾是一个以祭祀活动象征国家权威、维系国家思想和组织统一的神权国家,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文化类型。以青铜神坛和雕像礼器为理想形式,以大型神庙为中心场所,以各种祭祀坑为最终结果,共同构成其祭祀活动的基本架构。“坛、庙、坑”就是三星堆神权古国文明因素的一套典型“组合”。“神权国家”是三星堆文化神奇面貌的主要内因;“过度消耗”是三星堆快速衰亡并形成大型祭祀坑的根本原由;“早期丝绸之路”是三星堆文化丰富多彩的外部原因;“多元一体”是三星堆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定位。“如果没有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13,(39):16-16
贵为一国之君,也会哭穷? 是的,而且此人曾是一个富国的君主——今年7月刚退位的比利时前国王阿尔贝二世向政府诉苦,声称923万欧元的年薪“根本不够用”,要求加薪。  相似文献   

19.
张登德 《安徽史学》2003,10(6):104-105
通常观点认为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基础上或同时撰写了《续富国策》一书。本根据《续富国策》书中的具体内容和《重译富国策》的序言证明正确结论应是《续富国策》撰写出版在先,《重译富国策》译述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20.
“凡大家之作,其言必精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摹物也必豁人耳目。”杜甫《丽人行》诗中有“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的描绘,“丽人”们的华贵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