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军 《山茶》2010,(6):29-29
基因在物种间的“跳跃”常与高科技手段密不可分.但前不久.《自然》杂志却报道了一个“基因从口入”的现象:常吃海藻的日本人.其肠道中具有针对此类食物的消化酶和相关基因.饮食习惯不同的欧美人则没有。研究人员推测.那些附着在海藻上并以之为生的细菌将消化酶“贡献”出来.被持续摄入的海藻又迫使肠道将这种酶和相关基因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2.
网罗海藻     
“在(葡萄牙)北部海岸的阿普利亚和维尔奥玛等地。”这张20世纪50年代照片的说明中写道。“当地人忙于用大网打捞马尾藻等多种藻类。‘收获’在海滩进行,因为汹涌波浪会把大量海藻卷至岸边。”当年人们打捞海藻是为了在当地农田里用作肥料,就像图中的这些葡萄牙人一样,而如今采集的大量海藻则是供人食用。生产海藻的行业大部分由亚洲国家垄断.比如中国和日本。欧洲的海藻多由机器打捞。但仍有少量是利用刀、耙、叉、镰刀、网等工具采集。葡萄牙是唯一一个会用潜水的方式采集海藻的欧洲出产国。  相似文献   

3.
这实在是一场足以危及国家安全的环境灾难,而且,清理漏油的一些化学措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还会可能大于漏油本身 7月15日,BP公司宣布,成功罩住了墨西哥湾海底的漏油点,这场“生态9?11”在持续了85天16小时25分钟后,终于告一段落。而 在第二天下午,利比里亚籍“宇宙宝石”油轮在大连新港卸油时又引发管路爆炸起火,又是一场由石油引起的生态灾难——“宇宙宝石”在5月5日曾抵达墨西哥湾的德州加尔维斯顿港——也许,它是把墨西哥湾的霉运带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 在我们的生活中,死亡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的死都属于“公共事件”。对大部分人来说,死亡仅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终结,它的影响局限在其“相识”或“相关”者的范围里,如亲友、同事等。与此相对,作为“公共事件”的死亡,例如著名政治家的死亡、战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的死亡等。  相似文献   

5.
<正>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生命”与“死亡”这两个问题便开始困惑着人类的先民。人的生命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死亡?死亡及灵魂的去向何在?这些完全由自然演变诞生出的问题在他们的眼中无法解答,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匮乏阻碍了他们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知,也加剧了他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敬畏与恐惧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已有的认知能力之上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0,(18):16-16
5月25日6时20分,19岁的李海停止了生命, 这位来自潮南醴陵的少年.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坠楼死亡,入职42天。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富士康集团接连发生11宗员工坠楼事件.共造成9死2重伤。跳楼事件让富士康背上“血汗工厂”“杀人工厂”的标签。  相似文献   

7.
高峰 《文史春秋》2002,(12):20-23
神秘的“K号作战计划”,在死亡边缘挽救了一万多日军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卡梅伦,既是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中防喷器的制造商名字,也是英国新首相的名字,当第一个卡梅伦失效时,第二个卡梅伦,还有奥巴马乃至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这场环境灾难呢 3个月来,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的焦点。在BP公司宣布堵漏成功后,泄露的马贡多油井将逐渐恢复平静,温暖的墨西哥湾流又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北欧,把富庶与繁荣带给大不列颠岛和北海沿岸国家,把优良的不冻港带给卧在北极圈上的挪威。不过,今年的湾流里也许还会夹带着原油——一些亿万年前生命的问候。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生命的体悟逐渐深刻。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对生命、死亡和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因此,生命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围绕“幼儿园里的流浪猫”这一主题,实施班本课程“36天的守候”,通过帮助小猫找家,满足幼儿对生命的好奇和关爱的情感。同时,运用“双钻模型理论”,借助“高宽课程”支架,推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0.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3,(36):98-99
死亡之表 瑞典男子柯尔丁发明了—款“死亡之表”,名为“Tikker”知用户的生死大限,并以年月日时醒你的生命还剩下多久。它是一种可标是正常的时间,另—个是计算“剩余人生”可预,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1,(9):32-32
雷吉娜·尼科拉尔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怀特港 32岁的尼科拉尔迪与友人(上)在佛罗里达州的克里斯特尔河上泛舟.船行至一座海牛保护区附近的三姐妹泉时.遭遇了一个临时旅伴。“这只海牛安静详和地与我们的独木舟并排前行.共用一片水域,”尼科拉尔迪说,“直到它与我们分开.继续自己的征程。”  相似文献   

12.
六进﹃死亡之海﹄宋政厚我的记者生涯可说是从进出“死亡之海”开始的。“死亡之海”是中外探险家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取的诨名,意思是说这座沙漠就像死亡了的海洋,已成为生命的禁区。塔克拉玛干为中国沙漠之最,广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南倚昆仑,北近天山,西望帕米尔...  相似文献   

13.
《华夏人文地理》2005,(9):20-20
阿塔卡马沙漠从秘鲁南部边境一直延伸到智利北部,长达1000公里。在沙漠中心,有一个被气候学家们称为“绝对沙漠”的地方,这就是地球上最为干旱的地方——地球旱极。在这里,你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这是我们惟一没发现生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研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汉墓画像中的死亡与生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画像“死亡与生命”的主题所表现的是生命的永恒延续,一是以展示旺盛生殖能力的生殖图式和性能力的图式来复制生命;二是以“用药”的图式来更新生命。而“西王母仙界”图、“不死药灵芝”图最有特色、最为重要。汉代人们认为生命的延续有两种方式:一是生前通过服食仙药升天成仙;一是死后通过生殖巫术再生。而后多为人们接受,成为汉画像中表现生命延续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面孔     
《南方人物周刊》2010,(10):14-15
总统“被死亡” 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体验了一把“死亡”的滋味。日前,格鲁吉亚“形象”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在日常新闻播报时说:“俄罗斯军队入侵,轰炸了机场和海港,总统萨卡什维利死亡。”尽管节目说明这是“编出来的”.但还是引起同民恐慌,很多地方电话网络和手机因负荷过重而瘫痪,很多人因“心脏病”突发呼救护车。  相似文献   

16.
藏族分布在西藏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自称“博巴”。但在不同的地区又有不同的称谓,如阿里人自称“兑巴’、后藏人R称“藏巴’、前藏人自称“卫”、昌都以东的人自称“康巴”,还有“安多吐”,“喜绒哇”“工布哇”等等。虽然分布地域广,但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个整体,认为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是生命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观念为藏民族所认同,他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轮回”的观念,相信人死后会再投生的。所以,他们对逝者都很恭敬,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身份、不同地区习俗加以安葬…  相似文献   

17.
督都 《文史月刊》2009,(4):77-79
在格陵兰西海岸维加岛附近海域,有个叫哈撒韦尔的大漩涡,它吞噬了不少过往船只和渔民的生命,被称为“死亡漩涡”、“恶灵之眼”。然而,2008年8月8日,36岁的弗洛伦,一位格陵兰海洋考古学家,却在这一令人恐怖的大漩涡中奇迹般地生还!  相似文献   

18.
时空永恒、生命易逝乃是人类互古的悲哀,对死亡的心理抗拒使得人们不愿直言这一词语,而对其进行蔓饰、隐讳,因此使得语言中有大量的委婉语被用于掩饰“死亡”这个人类最基本的客观事实。本文拟通过对敦煌愿文中“死亡”婉称的考察。综合相关文献,探寻其发展变化的轨迹,从而为敦煌愿文词义的研究以及民族心理的探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们“紫禁城珍宝展”代表团一行从北京出发,乘中国民航飞机横跨太平洋抵达美国的西海岸城市旧金山,办妥入境手续后,便经洛杉矶、墨西哥湾,直飞美国佛罗里达州风光旖旎的奥兰多市。距奥兰多约二十公  相似文献   

20.
微名人     
《名人传记》2018,(4):62-63
饶宗颐写字和作画以及做学问都十分讲究一个“气”字.因为气不贯,就好像一个人没有生命。写字、做学问,实际上是把一个人的生命都摆在里面。有“气”有生命,才会源源不绝。气贯就神定,养成一个宁静的心态,排除掉各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