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耶秦简道路里程简揭示了今河北境内的交通地理,这条线路向北经战国时期燕下都可与秦北边道交汇,向南行可与邯郸临淄道相合,交通位置十分重要,为文献所未载。本文考证认为这条路为战国时期燕齐之间的交通道路。通过此路线把战国时期的燕、齐、赵三个重要国连为一体,形成一个三角区域。同时这条线路也是燕、齐、赵区域内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孔道,更是秦代重要的邮驿路线。它的存在促进了该地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交流,为秦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以及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简帛、墓志等新考古资料的陆续出土,不仅丰富了学者对战国秦汉社会的具体认识,而且迫使学界对以往认识进行再思考。为了进一步探索战国秦汉社会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三、战国时期安徽在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春秋过去,我国历史上多姿多采的战国时期来临。战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期,那时七国并峙,竞争剧烈,经济、政治、文化在各国各地都有较大的发展,安徽也不例外。在经济上,我们可以看到安徽淮北地区的水利事业,在战国时期,有显著的进步。特别  相似文献   

4.
李明兴 《神州》2013,(2):215-215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上下八千年的历史。本文仅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歌唱艺术概况进行简单搜索,从而达到对该时期声乐发展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邵鸿烈 《古今谈》2005,(3):26-28
《管子》一书虽是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者托名管仲之所作,但其中的基本思想却保留了我国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政府理财家、协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管仲的遗说。管仲是在我国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建立社会诚信机制的思想家,在2600多年以前(早于孔子100多年)就提出了以制度规范诚信,以教育巩固诚信,以政府诚信推动经济社会诚信的主张,这是具有历史创新性意义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先秦时期水晶制品的发展以春秋晚期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的水晶制品数量很少,分布极为零散;第二阶段,春秋晚期水晶制品在北方地区开始大量出现,战国时期已成为相对较多见的一类饰品。齐都临淄地区是水晶制品使用的中心地带。水晶制品以制作各类配饰为主。水晶的较晚使用可能与其物理特性及加工工艺相关。  相似文献   

7.
徐倩倩 《东南文化》2020,(5):115-125
春秋早中期齐国墓葬中发现的棺椁饰有铜铃、鱼、翣、骨钉等,春秋晚期开始出现滑石环、珠,骨珠等。最迟在春秋晚期,齐国特色的棺椁装饰方式已经形成,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且有很大发展,大量使用铃、鱼、贝、珠、璜、环、管、蚌饰等组成的串饰。春秋时期齐国的墓室主要使用草席、布、圆形蚌饰等对二层台和墓壁进行装饰。战国时期主要是对墓壁修整之后,再对二层台、椁室顶部以及靠近二层台的墓壁进行装饰,以先铺席再附帷帐的方式为最多。  相似文献   

8.
张萍  吕强 《丝绸之路》2009,(6):67-75
明清陕甘道路交通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近代陕甘交通道路格局形成的基础。明代陕西商路主要借助驿路交通。清以后,交通道路又有新的发展。关中道路出现多元发展趋势;陕北交通则向北与向东发展:甘肃交通道路除利用原有的古丝绸之路外,又形成许多新的分支,是对丝绸之路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统称为东周。自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至公元前四八一年史称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这时期的阶级关系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斗争情况:各诸侯国间相互争霸,小国不断被兼并,大国愈益富强,周王室的势力则不断被削弱;同时,奴  相似文献   

10.
有关秦国谷物种植的具体记载,史籍所记很少。历来谈及秦国的谷物种植,论者多将其与春秋、战国时期混为一谈。其实不然,各地区谷物种植各有其侧重,这是人所共知的,何况秦国乃春秋特别是战国时期发展最迅速的国家,其农业生产的发展一定很快。因此,了解秦国的谷物种植状况对了解其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云梦秦简《日书》有关秦国谷物种植方面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而可信的资料。《日书》〈即云梦秦简《日书》,下同〉是秦国民间用来选时择日的迷信书籍,据推断成书于秦昭王时期(见《日书:秦国社  相似文献   

11.
吴伟华 《考古》2012,(1):72-81,1
山东出土铜(钅和)可分为两型、五期。春秋时期流行椭圆腹(钅和),战国时期流行圆角方腹(钅和)。春秋早期流行单环耳(钅和),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流行双环耳(钅和)。春秋早期偏早铜(钅和)产生于鲁北地区,其原型为陶罐;春秋早期偏晚传播到沂沭河流域。春秋晚期铜(钅和)的分布范围南达湖北、江苏,北达河北,西达甘肃,至战国中期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随州地区在周代方国众多,随枣走廊是中原文明与南方文明交汇的重要通道,文献及铭文记载有唐、厉、鄂、曾等国,其中曾国资料最为丰富。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确认了战国时期曾国的存在。此后针对随国与曾国的关系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曾、随之谜"的讨论。2002年在枣阳郭家庙发现有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2010年,随州叶家山发现了大批西周早期曾国墓地。2013年,随州文峰塔又发现春秋至战国时期曾国墓地。  相似文献   

13.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在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龙可能作为一种图腾被当时的氏族部落所崇拜,因此在春秋以前的史籍中就留下了很多有关龙的记载。后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龙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明汉代以前,人们心目中的龙就是一种变化无穷、神秘莫测的神物。从田野考古的情况来看,自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最先开始出现龙形玉以后,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雕刻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龙纹玉饰。雕琢的龙形态各有不同,纹样装饰变化也很大。就是属于同一时代、而在不同的地区发现的龙纹玉饰,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文学活动有三大类型,即远古时期先民自发状态下的童蒙谣讴,三代乃至春秋前期自觉场景(仪式、典礼等公共意识场合)里的集体创制,春秋后期及至战国时期自为情境中的个人创作。先秦诸子讴歌正是这第三类文学活动的重头节目。只因时代遥远,又因绝大多数讴歌作品没有付诸简帛金石,不以写本形式流传;所以,当时的  相似文献   

15.
江陵阴湘城的调查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十余年来,在楚史研究中,不少人根据江陵县境内“楚纪南故城”的内外调查、发掘出的考古资料,认为该城的年代不可能早至楚文王从丹阳迁郢之时,而可能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楚郢都。那么楚国早期的郢都在什么地方呢?尚待调查探索。现在江陵县境有六座古城(图一)。1、纪南城,距荆州城北4公里。在纪南城外发现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古遗址33处;古冢600个左右;发掘的大小型墓近千座。这些古墓的随葬品,战国时期陶礼器组合关系大都是鼎、簠(或敦、盒)、壶等,春秋时期的墓葬很少。例如:1975年冬至  相似文献   

16.
皖西古城寿春的历史地位,向为旧史家所重视,司马迁和班固曾在他们的著作中写道:“郢之后徒寿春,亦一都会也。”“寿春、合肥受南北潮(或云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在这里,两人主要是从经济、交通的角度,指出秦汉时期寿春的经济都会地位。对此,本文不拟多加评述,我只想就春秋、战国时期这座古代城市的形成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商代,位于商王朝西南的古蜀王国以今四川广汉三星堆为都城,西周至春秋初期以成都为都城,春秋前期一度以郫邑为都城,至春秋中期最终定都成都。商周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成为中国西南的泱泱大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出土材料,考证了青铜三棱镞、三翼镞在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纠正了过去对二者出现年代在春秋或战国时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楚疆述略     
楚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所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国是其中之一。它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00余年)建国起至被秦灭(公元前223年)止,经历了八百多年的历史。若从有信史可查的楚人活动来看,则延绵约千  相似文献   

20.
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匈奴墓的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匈奴文化提供了一批标准的器物;特别是其中刻字金饰牌和银节约的发现,在匈奴考古中更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新的发现对于了解汉字和中原衡制传入匈奴的时间问题,内蒙古地区过去发现的几批匈奴遗物的年代问题,春秋末至战国晚期匈奴文化的面貌问题,春秋末至战国晚期匈奴人活动地域和匈、汉关系的发展问题等等,都有重要意义。下面谈一下粗浅看法,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