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扬 《收藏家》2006,(12):19-22
松花石砚因用松花江石所制而得名,松花石亦称松花玉,松花江又称混同江。清乾隆帝弘历《盛京土产杂咏十二首》序称:“混同江产松花玉,可作砚材。”有关松花石砚的著录,最早见于清代陈元龙所著《格致镜原》一书。此书成于康熙末年,是陈元龙于康熙甲申年奉旨编纂而成。此书在论及诸砚时说:“皇上得松花江砥石山石,赏识其佳,创自圣心,命工创制为砚。用佐玉几挥毫间,以颁赐词臣。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洵足超轶千古。砚虽一器,而上圣格物,山岳献琛,于此可验,…  相似文献   

2.
松花石砚     
松花石又名松花江石(亦称松花玉)。松花江又称混同江,本名松阿哩乌拉。松花石砚为松花石所制。据《西清砚谱》记载:“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埒端歙。自明以前无有取为砚材者,  相似文献   

3.
松花石砚     
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砚中,有一种松花石砚,是清早期至中期"御用"石砚中重要之品。据了解,此砚材从清末以来即未开采,松花石砚已渐不为人所知,石的产地也失传。本文试就松花石砚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康熙朝制作松花石砚的具体起始时间,学界有不同看法,作者通过深入考察康熙三四十年代松花石砚的制作发展过程,讨论了康熙朝松花石砚的发展史。作者通过分析提出两阶段说,特别是使用奏折等资料,梳理了康熙帝赏赐松花石砚的状况,揭示了赏赐对调节君臣关系的作用。康熙帝制砚、赏砚的行为被子孙所仿效,形成了清代特有的砚的政治文化。康熙帝制作松花石砚有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建构自身优秀文化的政治深意。  相似文献   

5.
孙秀云 《收藏家》2011,(9):47-50
天津艺术博物馆素以珍藏佳砚而著称于世,在藏砚界有"半壁江山"之誉。所收藏的历代古砚质地名贵,造型美观,品种多样,雕刻精湛,多为世间珍品。如造型古朴的宋砚、温润如玉的端砚、奇姿异彩的歙砚、质地优良的澄泥砚,以及清代名家学者隽铭收藏之砚等等。  相似文献   

6.
王团华 《南方文物》2011,(4):197-198,4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  相似文献   

7.
宋海洋 《收藏家》2010,(7):73-78
一.美石家族中的水晶和玛瑙 “美石”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人们最为熟识的当属玉石。学术界对于“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玉”是玉石中最常见.最受人钟爱的主流石材,光洁,温润,色美,含而不艳,以纯净温润为贵,品种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而广义的“玉”,指涵盖多种质地的美石家族,不仅包括玉,  相似文献   

8.
罗扬 《收藏家》2011,(3):55-60
一清宫皇帝御用的松花石砚1.清代康熙朝松花石嵌螺钿池砚(图1)。长18.5、宽12.6、高3.2厘米。砚为松花石制,长方形,呈绿色。砚面前端为砚池,池中嵌一螺钿。砚池四周凸雕流云海水山石,右侧雕一螭龙隐身于云海之中,取寿山福海之意。砚池下方为圆形砚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相较而言,流传最为久远的为砚,皆因石质坚而不毁。名砚之质如玉器之温润,名砚之形乃工艺之讲求。镌刻文字于其间,则可考证其年代、使用之主人,故名砚实乃文化之载体。庐山博物馆藏珍贵藏品《传砚图》共两册,均为纸本,呈长方形,纵29.5厘米、横39.5厘米、高12厘米,总共74页,全部用毛笔以墨书写,字0.5~2厘米大小不等。上册为清陈銮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以其祖父陈正勋、父  相似文献   

10.
范建宏 《收藏家》2007,(1):29-32
《阅微草堂砚谱》是清代纪昀所藏砚台拓本的谱集,共收录纪昀藏砚126方,砚石质地有端石、歙石、淄石、盘古石、松花石、澄泥等品类,形式丰富,具有学术性、艺术性,享誉砚林,是砚谱中的经典之作。阅微草堂是清代纪昀宅邸书房的堂号,纪晓岚(1724-1805年),名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人称纪河间,谥文达。历仕雍、乾、嘉三朝。乾隆三十八年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历十载而书成,并亲自裁定和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卒后嘉庆帝亲撰祭文和碑文致哀,并给予高度评价。纪晓岚颇喜蓄…  相似文献   

11.
正福州市博物馆藏有一方侧身折断的长方形抄手式端砚,砚身有清道光五年(1825年)张廷济所题砚铭。砚材为老坑端石,质地坚实细腻,石色青黑泛紫,色泽温润。长13.5、宽7.5、高5.3厘米(图1)。砚身折断一侧题刻有清道光五年张廷济的砚铭,竖书行楷,凡5行,计45字:"石岳岳(1),折其角。折其角,知不足。角复合,用胶漆。用胶漆,心如结。道光五年乙酉七月十日为范湖金兄老友铭,张廷济。"  相似文献   

12.
洮河石砚洮河石砚,因砚石产于洮河而得名。洮河又名巴尔西河,其源出于今甘肃临潭县(古洮州)西北之西倾山,至县治东南折北流经岷县,临洮入黄河。  相似文献   

13.
落痕 《东方收藏》2022,(11):11-13
<正>目前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所见的清代松花石砚,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的拍品基本集中在清康雍乾三朝,其中,乾隆时期的作品表现抢眼。在中国内地之外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乾隆时期的松花石砚拍品基本集中在苏富比和佳士得,器物品质好,市场表现佳。如在中国香港举行的苏富比2005年秋拍“玛丽及庄智博文房瑰宝珍藏专拍”推出的清乾隆松花石雕灵芝纹砚连松下高士图圆盖盒(图1),拍前估价150万—200万港元,最后以269.6万港元成交;同场上拍的清乾隆松花石雕灵芝纹砚(图2),拍前估价150万—200万港元,最后以191.2万港元易主。纽约佳士得2012年春拍“御案清翫:  相似文献   

14.
斯坦因说玉门关得名于西域玉石之输入。查古代史、志、记、传及各种类书皆无此说,现当代权威性词书及地名词典亦不取此说,断知其说无稽。本以为。“玉门”一词系借用西汉以前旧有成词。《易》有“西北之卦……为玉为金”之言,又有“金性刚坚”、“玉质温润”之说,“金”之坚刚,用之以抗威诛逆;玉质温润,用以示仁而泽外。“金关”、“玉门”二名互匹,兼示性质功能之别。  相似文献   

15.
纪晓岚是十八世纪我国杰出的学者。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谥“文达”(以下称文达公)。纪文达公一生嗜砚如癖,他的堂号是阅微草堂,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可见其收藏之丰。在流传至今的文达公遗物中,大部分是砚。《阅微草堂砚谱》中可见到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所赠。嘉庆九年(1804)五月刘墉赠砚,文达公铭记:“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邹城市文物管理处,收藏一批古砚,今择两方介绍。一.宋“柘沟石砚”陶质,青灰色,长14.5、宽9、高2厘米。长方形,内凹。为箕形抄手砚(图一)。砚背有“柘沟石砚”4字铭文(图二)。柘沟,为今山东泗水。此砚做工细  相似文献   

17.
澄泥砚工艺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澄泥砚与我国著名的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端、歙、洮均以天然石料雕琢而成。独澄泥砚以泥为之,非陶非石,又类陶类石,光溢似漆,扣之铿然有声,触手生晕,坚润益墨,唐人评砚以为第一。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并辅以实验,对證泥砚工艺的渊源及沿革作一初步探讨。一溯源澄泥砚的创制,与陶、砖、瓦砚有着密切的联系。陶砚的制作历史悠久。汉代已有十二峰陶砚和直颈单龟陶砚等。自汉以降,直至唐代,陶砚都占有一席之地。但陶砚品质不佳。后世所见,有的质地松软,也无使用痕迹,估计为殉葬用品;有的虽有使用痕迹,但质地不够致密,硬度较低,吸水率较大,难称佳品。  相似文献   

18.
<正>砚为文房四宝之一。宋人曰:"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索取,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金、铜、玉、铁、石、陶泥、砖瓦皆可为砚材。《西清砚谱》将古砖瓦砚列为砚林精品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以古代砖瓦磨作砚者,至清代竟成风气。传说中的铜雀台瓦当砚、秦汉砖铭文砚、唐砖砚都被文人雅士所称道。清代,随着金石考据学的中兴,一大批像阮元、张之洞、金农、  相似文献   

19.
砚赏     
陆判  戴群 《东南文化》2000,(4):103-110
关于砚,我们先来看几个小故事。嘉道间江藩客羊城佐阮元督幕久,所得馆金尽易端溪石砚。归装压担,暴客疑其挟巨金,尾之兼旬,易舟发箧,乃嗤而去。宋时,婺源陆不通车水不舟,黄山谷欲获龙尾砚,步步穿云到龙尾,著《砚山行》以记此事。东坡先生亦对龙尾爱之甚笃,曾题《孔毅甫龙尾砚石铭》,铭曰:“涩不留毫,滑不拒墨”。北宋米南宫有砚癖,徽宗赐砚,喜极,墨汁溅染朝服亦不顾,徽宗嬉称其为“米颠”。砚与文人的不解之缘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澄泥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台,作为研墨的工具,最基本的条件是耐磨、不渗水。如果一磨即穿,或遇水即渗,则不能研磨。因此,制砚的材料必须质地坚硬。中国的砚材种类繁多,大多具备这两个条件,而端、歙、洮石之所以著名,则不仅具备这两点,且兼有易发墨、不损笔、墨汁不易干涸、呵之即湿等优点。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澄泥砚,之所以能和端、歙、洮石相题并论,也是因为它具备了上述的优点,是一种优质砚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