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和”常用来形容为人谦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词是古时随侯珠、和氏璧两种宝物的并称.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给楚厉王的和氏璧已尽人皆知.随侯珠则是春秋时期随国的珍宝.传说随国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心生侧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自称龙王之子,前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似文献   

2.
许多读者都应该知道约2700年前,当时的楚国有位叫卞和的老人,向楚王呈献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后来就成了古代很多朝代的国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没有国玺呢?有。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定国名时,有人提出沿用“中华民国”,有人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等,最后大会一致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新中国开国的国玺印文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当时不称“玺”而叫“印”。今天我们常见的中国政府行政专用印,都是圆形的,中间占了相当大的空间是国徽图案,印缘与国徽之间的上方弧位排列不同…  相似文献   

3.
成家 《文史月刊》2010,(6):64-65
<正>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采到一块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他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玉璞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楚厉王找来相玉工进行鉴定,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  相似文献   

4.
包山楚简133中有一"(畏阝)"字。"(畏阝)"字究竟当如何解读,学界有不同看法,或释为楚威王之"威"字,或训为秭归之"归"字。旁征文献典籍与出土材料,"(畏阝)"字无疑是一地名,为楚国(畏阝)邑,属楚国宛郡下辖地区,或与清华简《楚居》篇所见"(畏阝)山"有关,其地望在楚国方城外、"(畏阝)山"(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线)下的某地。  相似文献   

5.
正"退避三舍"出自《左传》,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出亡至楚国,楚成王以礼待之,并问:"公子若反(返)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这段话的大意是:晋国公子重耳逃难到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并问他将来返回晋国为君的话,将作何报答?重耳说,如果真如所愿,那我的回报就是:万一晋楚交战,我方将后退"三舍",也就是九十里,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所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分析,穆王时期伯■组器铭文的"束"当与匍盉铭之"柬"系同地,位于汝水上游一带。而伯■戍守之"古"似即春秋楚国之固城,地近淮水上游的息国。  相似文献   

7.
正拔河,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较力量的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楚国一军中已出现拔河运动,称为"牵钩"。书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由上可知,"牵钩"最初主要用以训练兵卒的作战能力。何谓"钩拒"?它是楚国水军发明的一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上的吴歌吴歌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起于是何时,我们无法考证,但也不会比《诗经》更迟,因为《诗》三百篇的编者只收集了中原和江、汉的国风,江以南的吴、越、楚都没有在风雅中占有一席地位。也许是因为属于蛮夷之音,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缘故。可是这并不能证明吴人没有歌,不会唱。战国时楚国的使者陈轸曾经对秦王道:"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  相似文献   

9.
萧徒姑撒考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契丹国志》载"承天太后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两处记载只是将人名换成了尊称。可该句中的萧徒姑撒是谁学界存在不同看法。经研究认为:燕燕(承天太后)有可能以楚国公主嫁给圣宗仁德皇后之弟萧绍业,但萧绍业并不是萧徒姑撒,萧徒姑撒可能是圣宗元妃之弟萧孝惠。  相似文献   

10.
楚铜器铭文和楚简中关于以事纪年的材料已发现较多,为了解和研究楚国纪年法提供了重要材料。楚国纪年法情况如何?与周王朝及其诸候国的纪年法关系如何?楚国纪年法有何特点?在楚史、楚文化研究中的作用如何?对这些问题,目前似尚无专文讨论,在此试作简要论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楚国纪年法,顾名思义,就是记录楚国历史年代的方式、方法。综观现有的纪年材料,楚国纪年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方式,几种  相似文献   

11.
安徽寿县李三孤堆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楚国砝码和两件铭文为"王"的衡,其中,楚国砝码自铭为"贤子之官环".建国以来出土的楚环数量较多,但是从它们的重量关系往往难以发现其内在规律,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时楚国的量制造成很大困难.这套环自铭为官环,可以看做是国家的标准衡器.楚国是较早使用黄金的国家,楚国的黄金是计重货币,它和铜货币有一定的兑换关系,可能有子母相权的关系.若抛开表面的锈蚀物,这套环显示出成比例递进关系,与那两件有"十分"刻度的王衡就可以配套使用了.  相似文献   

12.
楚文物是体现楚国历史文化的具体实物遗存,是研究楚文化最直接、最客观的实物资料。楚文物中有的器物由于当时就大量制作和使用,已散布到楚国各地,有的则因为战争、交聘、商业贸易等方式,被当时人携带到远离楚国疆域以外的地方;有的器物则被人世代相传,在秦灭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在使用和保藏。所以,发现楚文物的地方就不限于楚国的疆土,也不限于楚国实际存在的历史时期。广西地处五岭之南,原是百越聚居的地  相似文献   

13.
《系年》"成王屎伐商邑"之"屎",研究者多解为"继"。结合《楚辞·天问》武王"载尸集战"的记载,可知屎应读为"尸","尸"乃西周出师祭祀礼仪。《左传》"荆尸"与《系年》"尸"相类,乃楚国尸祭。论者或解为楚国月名,学者提出的反驳意见理由充分,应该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厘清了《左传》与《战国策》所记楚国"夏州"的各自性质,指出前者会"夏人之州"意,即由被俘至楚的中原陈人组成的一种人口编制,后者为地名,在楚东境的杞国故地,今安徽泗县城关一带;然后就包山简文所记"路"的性质略加讨论,疑其是为安置灭于楚的列国遗族而设。  相似文献   

15.
哀郢新篇     
正孟夏时节,北上洞庭湖畔、荆楚故地游览半月,抚今吊古,感触良多,值此端午时节,且表一端。屈原《九章》之一《哀郢》,抒发的是自己被流放9年以来的情与思。开篇说的是9年前,秦国大军压境时,自己流亡途中所见郢都百姓纷纷逃难的情景。那时的郢都将破未破,楚国自然也是将亡未亡。国运何以至此?他认为是奸佞之徒嫉妒贤能而进谗言,楚王则憎恶疏远正直之士,喜欢谄媚奸邪之辈,以致楚国政乱势颓。"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这么看来,他的哀郢,最伤心的是自己遭逢了忠奸不辨的昏君。  相似文献   

16.
古代楚蜀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陕西岐山县周原遗址出土了一批商末周人的甲骨,其中一片刻有"楚子来告",这个楚子是不是就是春秋时楚国的先代呢?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能加以说明。历史记载从春秋时期开始,楚国才不断地向四方八面扩展。《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若敖蚡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同。"方百里为同。楚武王和楚文王时(公元前740年—前690年,在位年,下同)楚国直属的境土,不过一百  相似文献   

17.
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主人曾侯(月與文)(與),也就是曾侯乙墓出土铜器铭文中的曾侯(尸月與)(■),是曾侯乙的祖父。一号钟背面右鼓铭文"燮"字之后的第一个字,应释为"(言就)",可能读为"就","就"有归依、俯就之义。铭文"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意思大概是说:周王室已经衰微了,我因此和顺楚国。这说明,曾侯之时,曾国已经与楚国交好。  相似文献   

18.
孙启康 《江汉考古》2008,(1):121-125
本文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库区出土的《彊王之孙叔姜簋》、《子中濒儿盘》和《蔡侯剑》等春秋时期铜器铭文的释读与考证,认为"彊王"乃"羌戎之王";《■子中濒儿》应是"伊雒之戎"中的"戎"的首领,并曾是"钖穴"矿区的拥有者;《蔡侯干剑》上的蔡侯应是被楚文王俘虏并带回楚国囚禁达九年后,死于楚的蔡哀侯献舞。并根据出土文物和当地的采矿遗迹,结合文献考证,确定了古钖穴的具体地点;辨明了"钖穴"并非"锡穴";"彊王"和"■子"显然都与当时活动在这一带、并不时与楚国为敌的庸、麋、绞等"群蛮"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古钱     
"蚁鼻钱"和"鬼脸钱" "蚁鼻钱"和"鬼脸钱"都是约定俗成的称谓,它们是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铜贝化。共同特征是上狭下宽,面凸起,背平素,面上模铸阴文。 "蚁鼻钱"的面文作"(?)",释"夈",即斋字,与资字通。《抱朴子·论仙》:"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剑名)。"可见"蚁鼻钱"即小钱,是对楚国有文铜贝的统称。今据1962年陕西咸阳长陵车站出土四十八枚"夈"字贝的实测数据,最大的长2.1、最宽1.3厘米,重2.9—3.6克;最小的长1.6、最宽0.9厘米,重1克。  相似文献   

20.
说璧     
张明华 《收藏家》2007,(11):75-80
璧,在中国文物中有举足轻重的深远影响,先秦至明清,记载几乎未有间断,其中不乏"和氏璧"之类脍炙人口的故事。由于近年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良渚及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