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士道与日本军国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是指近代的即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形成与发展的日本军国主义,而法西斯主义,则是日本帝国主义陷入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在世界历史上,一般的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日本军国主义历史观的批判研究(书面发言)国防大学何理近代中国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国家,从19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民先后两次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全面侵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历史条件,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在华权益,...  相似文献   

3.
祝宏俊 《历史研究》2012,(4):4-21,189
西方学术史上存在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古代斯巴达是军国主义国家或具有强烈军国主义色彩的国家。这种观点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的古代希腊,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客观而言,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史料运用错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军国主义国家必须综合考虑其制度与政策、内政与外交。依照这些标准,公元前5世纪中期之前,斯巴达并不是军国主义国家,斯巴达的军国主义化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30年代。但是,古代斯巴达没有建立起极权主义的国家体制,也没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日本文部省教科书审定变本加厉,把侵略改为“进出”或“进入”,对“南京大屠杀”加上“在混乱中发生的”,“和战争行为区别不开”等限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1982年7月20日和24日,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指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的侵略不是它的内政,篡改日本侵略的历史也不是内政问题。并指出,承认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原则问题,要求日本政府纠正文部省篡改侵华历史的错误。日本各界…  相似文献   

5.
日本右翼势力、残余军国主义势力,利用历史教科书及其他手段,美化军国主义,宣扬对外侵略的正当性,做再现"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是由来已久的.这种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过去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的反对.去年再次出现了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此前在一些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史实有所批露,肯定日本发动的战争的侵略性质.但是2000年几家出版社编写的送交文部省审查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稿本,和过去的历史教科书相比,对战争的侵略性质和侵略事实,做了删改和歪曲.这件事又一次引起了过去被侵略国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共同体"理论是战前日本中国观的核心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这个理论传入日本之后便成为当时日本认识、研究中国问题最风行的理论。但是,受军国主义政策的影响,"共同体"理论在日本却演化成"中国社会停滞论"。这个观点不但从理论上支持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厌恶、蔑视感情,更重要的是其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论依据之一,得到军国主义分子的拥护和宣扬。时至今日,在日本的中国认识深层次里依然还存在着这种根深蒂固的"停滞论"和"专制论"观念。  相似文献   

7.
日本修改教科书已经多次了,但在21世纪的今天,却是一个需要我们备加关注的大事.我认为这是日本全面复活军国主义的严重信号,应予以高度警惕.我把它概括为一句话:"鬼子兵又要进村了!"根据战后日本右翼复活军国主义的变化和发展,对侵略战争性质的历史认识和围绕修改教科书的斗争,是日本右翼动向的晴雨表.我说日本在全面复活军国主义,并非是危言耸听,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第五师团,由于穷凶极恶、屠杀中国军民如麻的板垣征四郎曾任过该师团的师团长而又被称为板垣师团。日本军国主义者还吹嘘板垣师团为"皇军"不可战胜的"钢军"。其实,该师团在侵华战争中,仅从1937年9月至1939年12月两年多时间内,即遭到3次惨败。铁的事实证明:不可战胜的"钢军",是骗人的鬼话。  相似文献   

9.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1,(3):148-164
一公民的概念不是中国固有的,而是从西方引入,它起源于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早已名垂青史。所以,公民教育的起源可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柏拉图的《国家篇》与《法律篇》中都有对公民教育的阐述,认为这是国家组织的重要基础。经过  相似文献   

10.
周峰 《文史月刊》2013,(2):40-41
说起二战当中的日本军队和日本政府,人们往往会想到"穷凶极恶"和"负隅顽抗"这两个字眼,然而,在日本军国主义"强硬"面孔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自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失败后,日本就一直在寻求对美英有条件投降。一、中途岛海战惨败,日本酝酿有条件投降1942年4月,从美国航母"大黄蜂"号上起飞的16架轰炸机空袭了  相似文献   

11.
诺门罕战争亦称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5月4日到9月16日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及其支流胡鲁斯台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这是一场局部的立体化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遭到惨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正处于日本加紧用兵中国华北、华中并向华南逐步推进时期,处于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中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2.
这似乎是日本的政治现实:老一代具有军国主义残余思想的政治家和战后新一代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政治家联手,推动日本朝着成为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普通国家”的目标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以前.中日两国同为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的国门差不多同时为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并从此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富国强兵之路。可是,仅仅过去二三十年.日本竞走*了向外扩张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悍然对中国发动了震撼远东的甲午战争,并使清军遭到了惨败。为什么拥有四亿多人口和近百万常备军的大清帝国,在“泰尔小邦”日本数万军队进攻之下党“战无一胜”呢阵丈试图从军事的角度具体分析清军遭致惨败的基本原因。一、国防发展战略的失误是甲午战败的首要原因清王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已有创建…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九一八事变在世界近代史上是一桩重要的大事件。这一事件可以说是第二次中日战争的直接起因,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九一八事变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极盛期的起点,同时也是近代日本帝国结束的开端。日本军国主义和意大利的法西斯,德国的纳粹,三者并列为二次世界大战肇事的祸首。它们都具有其些相同的特性。三者皆反民主,反自由,鼓吹种族优越,鼓吹扩张主义的超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5.
周乾 《江淮文史》2004,(3):150-157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击败清政府和沙俄,侵略势力大举进入中国内地。为了巩固在中国的侵略地位和加强自身实力,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千方百计地从中国占有和掠夺矿产资源。安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位于南部的铜官山,既蕴藏丰富的铁矿和铜矿,又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交通十分便利,成为这一时期日本在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努力,是20世纪前期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和掠夺的一个缩影,在日本侵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两战间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及其对外扩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日本兴起。法西斯主义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政治,更提出了一系列扩张理论,强化了近代军国主义确立以来的对外侵略政策,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作了社会动员与理论准备。由近代军国主义体制的制约,新兴法西斯主义可以区分为民间(即不穿军装的)法西斯与军队法西斯两大类别。借对外战争实现其大陆侵略政策,同时反击民主派势力,这是军部法西斯与民间法西斯势力的主要契合点。日本法西斯扩张理论的基本特点在于,为论证对外战争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动员民众投入战争,它们遍及思想文化各领域,花样繁多、内容庞杂。既有对于传统武士道、日本主义、天皇中心论等思想的兼收并蓄,更主要是一批现代法西斯理论家、活动家针对时局提出各种论述,以及军部各决策机构制定策案纲要所确认的指导思想,表述形式五花八门,极富于诡辩性、多样性、独特性、应用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民族心理极为复杂的国家,有强烈的岛国心态和危机意识、极致的生死观和明显的民族优越意识等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尤其是杂糅了神道教、天皇制度和武士道精神之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成为日本侵华中产生各种暴行的畸形民族心理状态,这也正是日军肆无忌惮在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起,即提出要修改战后根据“和平宪法”制定的历史教科书,以否认其战争罪行,美化其对外侵略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出现了1982年、1986年和现在的三次修改与反修改的高潮。不仅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日本为什么总要在历史教科书上做章,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呢?原因有三:一、其历史、社会根源,是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庇护下,以天皇为首的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办,其军国主义思潮更未受到彻底地清算。军国主义遗老遗少们不但消遥法外,有的还当上了首相、大臣,他们组成日本政坛的右翼营垒。  相似文献   

19.
十分高兴地读到老友徐则浩同志的新著:<从俘虏到战友--记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 瓦解敌军,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政治工作重要原则之一.但要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做好这项工作,它的难度远远超出人们通常所能想象的程度.尽管日本士兵大多来自劳动者,本人也是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可是,有别于以往的国内战争,它是发生在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民族感情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日本军国主义者又长期在军队中灌输"武士道"精神,抹杀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仿佛只要"为国捐躯"便是无上光荣,而放下武器(更不用说掉转枪口)却是奇耻大辱;再加上语言等种种困难,使这项工作愈加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国家的活力,既不是固有的,也不是永恒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前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868年明治维新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在其所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中彻底崩溃,除了历史文化名城京都、奈良外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变成一片废墟。时隔40年,现在的日本已成为居世界第二位的超级经济大国。奇迹般成功的背后说明日本社会蕴藏着巨大的活力,这种活力的源泉究竟在哪里,当然,影响社会活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就以下几点略作探讨,就教诸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