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代郎中行医,喜欢在腰间悬挂一个葫芦,或在诊所前高悬葫芦。有些中药店堂也常挂药葫芦作为标志,此举称为"悬壶"。据查,中医行医"悬壶"与东汉方士费长房有关。据《汉书·费长房传》载:一次,他见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葫芦)于市头,及市罢,老  相似文献   

2.
艺术界有云:他老郑的酒具葫芦独行天下乡亲们感叹:玩葫芦也得和市场赛跑十八年葫芦人生,酸甜苦辣数不尽梦想追求,乐在其中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葫芦里都卖些啥药咱依葫芦画瓢找他老人家聊聊功夫葫芦郑月巴乡约拜访生命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芦笙和芦笙舞 (苗族) 传说远古的时候,苗族的祖先居住在遥远的北方。那时,各部族之间经常打仗,互相掳掠人畜、侵占土地。苗族为了自卫,他们筑起了土城。有一年腊月三十,苗族和另一个部族交战,把前来侵犯的敌人打得大败。他们收兵回城,杀猪宰羊,欢庆胜利。大家开怀痛饮,所有的人都醉倒了,只有一个不喝酒的小伙子还醒着。小伙子心想,大家为欢庆胜利而醉,我不会喝酒,何不如做个东西来吹吹,也欢乐欢乐。于是便砍来一截杉老树,将杉老树掏空,制成吹管。又用竹管放上叶片,插进葫芦,然后将葫芦安在吹管上,再在吹管上箍上唤香树皮,这就做成了葫芦笙。但他不知道吹什么调子好。就想,葫芦笙用什么东西做成,就吹什么东西吧。于是拿起葫芦笙,第一句吹“杉老树,唤香皮,葫芦笙”;第二句吹“竹子安叶片,葫芦笙”。他越吹越高兴,就一个人边  相似文献   

4.
正"叮铃铃!"这节是科学课,同学们伸长脖子,巴望着科学老师的到来。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可与众不同的是,老师拿来了一个袋子,班上立刻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老师先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先静一静,你们知道什么是‘小孔成像’吗?"还没等老师说完,下面有人喊道:"那什么是小孔成像?""下面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理解。"老师故意卖了个关子,神秘地说,"请大家看大屏幕。"  相似文献   

5.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七千年以前的植物遗存,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量稻谷的堆积,此外还有不少属于采集食用的橡子,菱角等,而易于为人忽略的是出土的葫芦种子。说起葫芦,那是人人熟悉的蔬菜作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话至今还流传在人们口头上。这种植物具有多种实用的功能而很早就为先民所注意,它不仅在植物驯化史上名列前茅,而且分布极广,几乎遍于  相似文献   

6.
张莹李理 《收藏家》2020,(10):51-60
《诗经》有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说中华民族的先民出自瓜瓞,世代延绵,繁衍后代。自古葫芦就被视为多子多孙的象征,并逐渐演变成为葫芦文化,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内涵。葫芦,谐音"福禄",是吉祥福禄的象征;又因其多子,被视为多子多孙。  相似文献   

7.
地母遮弃米怀了三百六十天孕,生下一团肉疙瘩,疙瘩里边包着粒葫芦籽。遮弃米就把这粒葫芦籽深深埋进土里,想不到足足过了三个月零七天,葫芦籽竟冒土发芽了;一天天地茁壮成长,那葫芦藤条长得老长老长,向四方伸展,慢慢地攀缠在旁边的一株花拉树上,结出独独一个大葫芦来。遮弃米眼看这葫芦越长越大,沉甸甸地往下坠着。有天夜里,遮弃米仿佛听见花拉树上有人在嚷嚷,走到树下仔细一听,原来是大葫芦里有人声叫喊:“我们还有人哩,  相似文献   

8.
一个快活的布朗人上山去,边走边吹葫芦笙。他吹得正得意,不想被一棵树桩绊倒,跌进一个土洞。这土洞很深,只透得进一线微光。布朗人用手抓住土壁,试图爬上去。但脚一起,身子就掉了下来。他摸摸四周有什么,想借助它出去。摸来摸去,只摸到一只随他一起落进洞里的葫芦笙。他失望啦,便只好吹葫芦笙消愁解闷。“呜呜”的乐音从洞底传出,幽婉清亮,传进了竹鼠的耳朵。是什么声音这样动听呀?竹鼠探出头来,听了一会儿,见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神王原先,世上没有天也没有地。后来,天有了,地有了,但人间又没有吃的,只好去挖野菜,剥树皮充饥。这时,有个叫跋达的人,为了使人们吃到好东西,不辞劳苦,走了一百天,到观音那里陈述苦情,恳求给些五谷籽种。观音从花篮里拿出五个小葫芦和一个大葫芦,嘱咐他说:“这五个小葫芦里装着你们吃的粮种:第一个三节葫芦里有荞种,撒在高山上;第二个两节葫芦里有大麦种,撒在半山腰;第三个细脖子葫芦里有大豆种,撒在山脚沙地上;第四个弯葫芦里有籼米种,撒在大河小溪两边;第五个一节葫芦里有糯谷种,撒在水田里。这大芦葫里装的是树种,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08,(12):36-39
民间雕刻艺术品。产于甘肃兰州。光绪十八年(1892),兰州城有个叫王鸿平的民间艺人,异想天开地在葫芦上搞起雕刻来。他在圆圆的葫芦上随意刻画,一只只小葫芦就变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戏剧脸谱。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蜜蜂、岩蜂、葫芦蜂碰在一起,它们便谈起各自的生活情况。葫芦蜂问蜜蜂:“朋友,你春夏秋冬都生活得很好,你住在哪里?”葫芦蜂平时爱欺侮别的蜂,蜜蜂有些恨它,就捉弄它道:“我的家挂在树枝上,我的小儿头朝下放着。”葫芦蜂听后就说:“好,我就照你说的那样去安家。”说完,葫芦蜂就飞回去,在树上做窝了。葫芦蜂飞走后,岩蜂问蜜蜂:“朋友,  相似文献   

12.
发现     
正"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飞快地坐到座位上,伏在桌上等老师。"笃笃笃",杨老师进来了。咦?今天杨老师手里除了语文书,还有一样东西,一个鸡蛋!我们疑惑不解,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难道是谁表现好就给谁吃,哇,这也太爽了吧!上课了,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鸡蛋想到什么成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道"微不足道","不堪一击",最后一个同学说:"完蛋了!"搞得全班哄堂大笑。接下来老师又提问:"有哪  相似文献   

13.
《旅游》1998,(8)
民族饭店名厨周苗龙创新菜集锦美酒飘香这道菜是根据淮扬菜“八宝葫芦鸡腿”演变制作而成的。原菜是将鸡腿皮内酿入八宝料后先炸后蒸打汁而成。我在参加第二届北京烹饪大赛制作这道菜时,想到葫芦如果能装酒就好了,所以就在馅料中加了适量的白兰地酒;为使外形更像葫芦,...  相似文献   

14.
葫芦形器物与生育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葫芦形器物与生育崇拜何周德葫芦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植物之一,在我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古代遗址中,就发现过炭化葫芦遗物。如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葫芦皮①,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籽②,说明我国最晚已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栽培或利用葫芦。...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2015,(5)
<正>关于药,有两个真相——"药食同源"和"药毒同源"。关于药食同源这件事,营养学者们已经为我们详细介绍。那么此处我们就来简单谈一谈"毒"。从谋杀到治病,毒与药这对相爱相杀的同胞兄弟,曾共同在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和药理学对应,有一个学科名为毒理学。如果说药理学是个研究药物的学科,那么顾名思义,毒理学是一门关于"毒"的学问。食用什么能让人瞬间毙命,什么能不留痕迹地令人逐渐衰竭,什么会让人终生无法怀孕,什么能将一名正常人变为疯子……当然,毒理学不是用来  相似文献   

16.
彝族葫芦崇拜与生殖文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又称壶、匏、瓠等。壶,小篆作《说文》:“壶,昆吾圜器也。像形,像其盖也。”“昆吾”即是“葫芦”的音转。葫芦的概念.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葫芦,指部果上下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的缢腰状类,俗称“丫丫”葫芦儿”;广义的葫芦,则是指“成熟后果皮木质化”的葫芦家族,其主要成员有部、悬瓠、壶、蒲芦等。在古代祭献礼仪中,葫芦是必不可少的盛皿。《礼仪·郊特牲》说:“器用陶的.以象天地之性。”“陶匏”即陶制的葫芦状器皿.而葫芦作为盛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实际生活,或盛水,或盛酒,或盛油.或盛药…  相似文献   

17.
香梨的自述     
正嘿!大家好!我是梨子大家族中的一员——香梨。我的形状很象个葫芦,所以人们给我起了个外号"葫芦娃"。呵呵,我很喜欢这个称呼。用水果削皮刀削去我黄绿色的外衣,你就能看到我雪白雪白的身体,这就是我的果肉,我很好看吧!而这时,我的香味就会扑鼻而来,你们就会忍不住咬上我一口,果肉里蜜糖似的汁水就会让你从  相似文献   

18.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我们彝族人民的马樱花节。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呢?这里就讲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了,整个世界一片洪水滔天,淹没了土地,淹没了人烟,淹没了一切。世界上只剩下两兄妹,两兄妹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住。这个葫芦在洪水中随水漂流,不知道漂了多少个昼夜,也不知道漂了多少地方。有一天,洪水开始退去了,露出了山头,又露出树梢。这个葫芦落在一棵大树丫杈上。老鹰在天上飞翔,它听到葫芦里的声音,那是人种在里面呀!老鹰把葫芦抓了起来,把它放在山顶上。所  相似文献   

19.
很古很古的时候,不知什么事情惹怒了天神。天神一气之下,突然打开了天上的水门,大水从天上淌了下来,足足淌了九天九夜,把整个大地都淹没了。这就是老辈人说的洪水淹天的时代。洪水一直淹到了天上,世上的人统统被淹死了;地上的树木、粮食、鸟兽也统统被淹光了,唯独剩下一个顶大顶大的葫芦。葫芦漂在水上,水涨,葫芦跟着洪水涨,水落,葫芦跟着洪水落。天神看着洪水已经淹到天上了,这才去把水门关了,洪水才一天一天地往下落,渐渐地才露出了高山,露出了平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称葫芦为匏、瓠、壶,后来又称为壶卢、浦卢、匏瓠、胡卢等,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葫芦和葫芦种。①在其后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葫芦文化。影响到《诗经》,便在其中留下了深刻的葫芦文化印迹。解读这一文化事象,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诗经》,了解周代社会人民生活与信仰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与探寻中华葫芦文化。据初步统计,《诗经》中与葫芦有关的作品有11篇:《邶风·匏有苦叶》、《卫风·硕人》、《卫风·木瓜》、《豳风·七月》、《豳风·东山凡《小雅·鹿鸣》、《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