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编纂的城市区志,是地方志的一个新种类.虽然城市区作为一级行政建制,但它与其他行政区划建制如省、市、县在地域社会表现形态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区是城市实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区依托于城市的整体功能而存在,城市区只有在其作为城市特定功能分区和城市管理链上的环节而存在时才显露其意义.城市区的地域景观和历史是由驻区和区政两块组成的.城市区志的编纂不应当照搬省志、市志、县志的模式,而应当从区级行政区的特殊性出发,把握区级志书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钟楠 《神州》2014,(5):228-229
传承大庆城市精神,必将对大庆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增添巨大动力,使大庆这一因油而生的城市更具独特魅力。城市精神应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城市的社会氛围、历史积淀和人文特色的综合结晶,是对城市丰富内涵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并对城市发展及其形象和影响具有长期的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城市网格化管理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喜  范况生  杨华  张超 《人文地理》2007,22(3):116-119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和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将现代城市管理理论与"数字城市"技术相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城市网格化管理。该模式将城市管理过程分为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等环节,它采用的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等是对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极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城市论     
城市起源常常被认为是国家和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是布鲁斯·特里格《理解早期文明》中的一章,他以比较研究的视角,详细审视了世界各大文明城市的形成和特点,为我们文明、早期国家和城市起源提供了生动和丰富的研究实例和洞见。特里格分别从城市国家(city-state)和地域国家(territorial state)这两种不同形态来讨论其各自的特点。城市国家是指较小的政体,由一处都市中心与周边较小的农村聚落组成。地域国家由一位统治者通过多层级的行省及地方管辖中心实施对较大一片区域的统治。城市起源是社会复杂化程度的集中反映,意味着人类社会开始从涂尔干所谓的"机械"向"有机"生存方式的转变。机械的生存方式可以用蜜蜂或狼群来比喻,即每户每村的人大多干的是相同的事情,为最基本的生计而操劳,这种社会结构主要以家庭和血缘关系为纽带,没有等级和贵贱之分。而有机的生存方式就是社会成员出现了职业分工,官员、工匠、农人、商人等不同职业团体各司其职,相互依存,使得整个社会以职业为纽带而整合到一起,像个庞大的有机体进行运转。而社会也因制度复杂化和不同部门和层级的管理需要而出现了等级和贵贱。因此,城市要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准,必须集中体现这种社群"有机"的生存方式。在分辨作为文明或国家标准的城市或都邑时,除了关注城墙外,还需留意表现"分异"和"集中",或"异质性"和"不平等"的证据和迹象。比如超过普通村落的巨大面积和规模、令人艳羡的豪华建筑如宫殿和庙宇、不同职业人士的聚居区、有规则的街区和房屋布局等,并留意城市在周边聚落中的枢纽地位。刘易斯·芒福德说,我们必须透过历史的天际线去考察那些依稀可辨的踪迹,去了解城市更远古的结构和更原始的功能,这应成为我们城市研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是处于动态的发展之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在不同的地域和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和城市旅游发展的行为表现出非线性特征和多种模式。本研究总结了和研究了旅游城市化、都市城市旅游、环城游憩带、旅游与城市转型、旅游城镇的衰落等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并建立城市旅游与发展的一般反馈模型,找出导致城市发展和城市旅游发展非线性特征的内部结构。研究表明驱动城市旅游增长的正反馈结构力量不够大,而旅游和城市增长引发的负反馈机制在短期内就会蓄积力量,限制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增长。城市旅游政策只有预见并避免这些限制性结构,同时加强正反馈才能达到长期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资资  未名 《旅游纵览》2009,(9):10-19
一位法国的城市状态研究者说:"一个城市的‘夜生活’质量,是考察这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大众消费取向和投资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这七座城市,都具有强烈的城市性格,是值得旅者留下来细细品味的。而了解一个城市,捷径,就是深入城市的夜。  相似文献   

7.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第三世界城市的兴起应当被看作是殖民扩散的影响,而不是当地城镇自然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除西欧和北美以外也存在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可它们主要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缕连的港口和矿业中心.它们在各国形成一种双重经济的上层,这种经济是外加进来的经济,仅仅和以乡村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体系有着微弱的联系.其结果是非洲、南亚、东亚的城市人口百分比低.尽管第三世界的城市增长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但其增长速度要比西方国家快得多.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大量移动是主要原因,而工业发展随之而来的就业机会则是  相似文献   

8.
创造阶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人才资源(人力资本)成为第一资源,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本特别是创造型人才并发挥其创新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的根源和保证。创造阶层理论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发现了新道路。创造阶层的兴起将深刻地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应当采取措施兴起创造阶层。城市可以通过规划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增加城市便利性,通过制度创新扩展人的自由、提供创新的制度环境,而积累人力资本特别是兴起创造阶层,从根本上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海金 《人文地理》1986,1(1):66-71
城市地理学与其他许多学科一样,其很大部分是由概念以及阐述这些概念的定义构成的。概念和定义是一门学科的基础,必须首先加以研究。本文拟对美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的城市、城市地区和城市人口这三个基本概念及其定义作一介绍,以期对我国的城市地理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森林,无疑,她象征着绿色、寂静以及从容,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终极的归宿。而城市,这个现代社会的产物,是骚动的、欲望的,人们依赖城市,却渴望逃离。当森林与城市这两个反差巨大的事物合并成一不名词的时候,我们脑海中出现的,将是怎样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往往被看成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根据美国学者的观点,衡量—个居民点能否称为城市右5个标准:一、城市与农村相比是有大人口的居民点,二、城市居民密度大于农村,三、城市的基本功能是分配,四、城市是交通中心,五、城市是需求中心。而按照比利时学者亨利·皮朗的说法,最早的城市起源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市场或是军事活动的要塞。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2015,(4)
<正>还记得《红楼梦》里的林妹妹因为经不起虫鸣和雁叫睡不着而写诗道:"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夜,本该静谧,若有声音入耳,当是蝉唱、蛙声、跫鸣和星星眨眼的声音。现代城市的夜晚,噪音早已掩盖了天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城市人患上了急躁的城市病,而病因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嘈杂的生活环境——噪音。噪音是顽疾,不能放弃治疗,我们搜集了身边人们的切身感受,走访专家和有关部门,希望能引发共同思考,找出治理城市噪音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结构增长原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城市结构增长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空间现象,而一直引起各方面学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对西方各学派相关研究方法及成果的系统考察,从结构增长、空间组织、增长过程三个方面,以若干具体的原理,对城市空间结构增长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释,研究了新经济环境、技术要素的相关影响,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是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过程这一基本原理。本文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城市的封建性质,尤其是城市的封建行会制度,使西欧城市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受到种种妨碍。而在封建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的西欧广大乡村地区,则有着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生产的充分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自由成长提供了广阔场所。在十五、十六世纪,城市劳动者和城市资本向农村的转移,几乎成为西欧各国普遍发生的历史现象。本文仅就英国在这一时期的这一转移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城市发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西周初年,统治者据宗法制新分封的诸侯,纷纷筑城立国,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而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则是在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周之际,古代中国进入铁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由使用木石工具的锄耕农业飞跃发展为使用铁木工具的犁耕农业。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带动了工商业尤其是私营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就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日益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的战略郜将越来越维系这个文化轴心。而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公民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公民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公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而要树立新的公民精神则必须在公民心中树立宪法至上原则、权力监控原则、权利保护原则和司法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发展的利弊进一步凸显的背景下,城市尤其是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及理论备受关注。"城市"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城市的发展是否有统一的轨迹?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是否无法避免?在城市化带来问题越来越多的21世纪,城市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西方城市及城市理论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城市史研究领域的学者给出了多种解读,而这些问题也正是  相似文献   

18.
毛蕊  马克  倪妮 《旅游纵览》2012,(4):6-12
<正>色彩被称为城市的"第一视觉",也是构成城市文化个性的基本条件。城市的色彩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品位。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看看城市的色彩,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这句话的深层内涵是:因为每一种色彩都可以代表一个丰富的含意,而城市的色彩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魅力,一个民族的审美智慧、艺术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文娟  畅思  张燕铭 《沧桑》2011,(3):139-139
健敏在《吉林市志鉴通讯》总第64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城市年鉴必须要反映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生存和发展的要求。1.城市年鉴体现出“城市”文化是城市年鉴立足之本。2.城市年鉴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年鉴发展创新之需,编写之要。3.城市年鉴体现城市文化是城市年鉴生存之要。文章提出城市年鉴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认为,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是典藏人类文明的殿堂,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爱国主义和市情教育的基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