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曾巩(1019—1083年),宋代江西南丰县人,号"南丰先生",与韩愈、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曾巩以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兼福建路兵马都钤辖(赐五品服)",元丰元年(1078年)"召判太常寺,未至,改知明州(浙江宁波)。"曾巩在福州任太守(行政兼军事长官)一年多,手握军政重权,政绩颇著,在福州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江西永丰县)人。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卒于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县)私第,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葬于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新郑县辛店乡欧阳寺村)。建国后,欧阳修墓地尚存六个大墓冢,后夷为平地。墓中曾出土有石猪和青石板以及墓志铭等。欧阳修墓地附近现有石碑十余通,墓前祠堂大殿三间、门厅及东西厢房数间,均为清代重修建筑。据清乾隆十八年编撰的《新郑县志·祀祠志》记载:“在县西二十八里自然山北,其西有寺曰:‘欧阳寺’,即宋敕建以守墓者也。苏子由所撰神道碑已仆。寺外别有石高而方篆曰:宋郑太夫人墓志铭盖公生前为  相似文献   

3.
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领军人物欧阳修,小时候有神童之誉,但是科举之路却是非常坎坷和充满戏剧性的。欧阳修出生在官宦之家,父亲担任地方官,为官清廉,家无积蓄,在欧阳修4岁那年,其父病逝任上,留下孤儿寡母。因为生计所迫,欧阳修母亲带着4岁的欧阳修投奔叔叔,  相似文献   

4.
正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人(今江西省吉水县人),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是他最崇敬的人,又是他的同乡前辈,所以他时常追念和推崇欧阳修,这在他的诗文中就有很多的体现。一、赞赏欧阳修的文学贡献杨万里十分尊崇欧阳修的文宗地位。在《问本朝欧苏二公文章》一策中,他认为欧阳修、苏轼之文是"传斯文之骨气,上以窥孔孟之堂奥,  相似文献   

5.
<正>一、《泷冈阡表》碑的历史变迁《泷冈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祭悼父母而作的墓志名篇。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欧母郑氏夫人病逝在欧阳修时任南京(河南商丘)留守官衙里。次年七月,欧阳修护母丧回故里江西永丰沙溪与父亲合葬。居丧期间,他追忆父亲遗训、缅怀母亲教诲而作《先君墓表》。只因岳母金城夫人去世噩耗传来,他匆匆离开家乡北返。两年后他守制期满,重返朝堂,由于父母坟茔及祠宇等营葺事宜,开始他苦苦乞盼的“八请洪州”之旅。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欧阳家族至少出了两位名人,两人都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他们刚直不阿,清正廉洁,在封建官场的污浊中透出一缕清风,他们对贫苦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其实,国人早已通过那篇《醉翁亭记》熟悉了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这里,笔者再记述一位欧阳修家族的后人——中国元朝时期的为官清正廉洁且卓有建树的欧阳玄。欧阳玄(1274—1358年),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生于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市),后举家迁至湖北荆州。为北宋历史名人欧阳修之后裔,欧阳玄  相似文献   

7.
扬州名堂     
<正>平山堂绕过廊院,我又来到古风流溢的平山堂前。平山堂在扬州瘦西湖畔蜀冈中峰上。欧阳修在史称"庆历新政"的改良运动中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派一边,因而受到保守派的排挤和打击。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写下了名垂千古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寄情山水诗酒、与民同乐的思想。庆历八年(1048)二月,欧阳修调任扬州。瘦西湖的秀丽清瘦,大明寺的雄浑壮伟,特别是登上蜀冈中峰,远眺江南,真(今江苏仪征)、润(今江苏镇  相似文献   

8.
正卢陵(今江西吉安)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尤其在宋朝那个文采风流的时代,先有"庐陵欧阳修"领风骚于前,继之"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的杨邦乂,有上书乞斩秦桧的胡铨,还有名相周必大……这四个不独在宋朝,即使放之于任何时代都是人们景仰的卢陵人,有着一个非常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朝廷赠他们的谥号中,都用了一个"忠"字。欧阳修、周必大皆为"文忠",杨邦乂"忠襄",胡铨"忠简"。  相似文献   

9.
包公年谱     
(续一九八五年第六期)六月,包拯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领理检使。欧阳修知开封府。  相似文献   

10.
正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人,历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生于官宦之家,幼从母亲、堂叔读书。父徐润第博学多闻,推崇"知行合一",继畲受父影响很大。继畲18岁应县试、州试,皆中第一。19岁考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32岁的徐继畲考中二甲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之后任过陕西、江南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等职。道光十七年任福建延津邵道  相似文献   

11.
《集古录》成书年代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古录》是欧阳修“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欧阳修全集》卷 44《六一居士传》 ,李逸安点校 ,中华书局 2 0 0 1年版 ,《欧阳修全集》以下简称《欧集》)的汇编。他在嘉七年(1 0 62 )《与蔡君谟 (襄 )求书〈集古录目序〉书》信中说 ,“自庆历乙酉逮嘉壬寅 ,十有八年而得千卷”(《欧集》卷 70 ) ,壬寅为嘉七年 ,《集古录目序》(《欧集》卷 42 )也作于同年 ,可见《集古录》成书应在“嘉七年” ,这也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但是 ,清代四库馆臣却另有说法 ,认为《集古录》应成书于“嘉六年 (1 0 61 )”。《四库全书总目》卷…  相似文献   

12.
岱庙发现欧阳修等题跋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泰安市博物馆重建岱庙延禧门时,在施工中出土欧阳修等题跋种放《会真宫》诗残碑。高45.5、宽46厘米,其上刻有欧阳修、王洙、程戡、蔡襄等名人题跋14则: (1)“斯书冠世人妙,千古亡对,所谓尽善尽美耶。庆历六年四月廿七日越。”草书。越,即周越,此人善书。 (2)“杭詹山阅”,行书。 (3) “笔势精丽,真墨宝也,殊可重。才翁书。”草书。才翁,即苏舜元,人称苏才翁。宋铜山人。  相似文献   

13.
初游醉翁亭     
滁州城外西六公里许,便是“峰峦密郁泉声上,楼阁参差树色中”的醉翁亭。 醉翁亭在琅琊山中的酿泉旁,是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文学家欧阳修因“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被贬为滁州太守的第二年,琅琊山开化禅寺住持智仙特为供其饮酒赋诗而建。因欧阳修常登亭饮酒,“饮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四大名亭,是我国古代因文人雅士的诗歌文章而闻名的景点。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的醉翁亭,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命名。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陶然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又号"海上贱儒""海上孤生",别号"紫云黄檗山人",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县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人。他历官三朝,两入中枢,独相七年,首辅四载,民间称其"叶相"。叶向高在福清城区筑有两处私  相似文献   

16.
屈斌 《文史天地》2014,(6):61-65
正《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重要的作品之一,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轶事、社会风情和官场轶闻等,情节生动,文字练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归田录》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该书以"归田"为名,寓其归隐之意。欧阳修在自序中即阐明了其创作宗旨:"《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谈笑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欧阳修为官四十余年,官至参知政事。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天下之治必与  相似文献   

17.
名人故居     
《江淮文史》2007,(6):F0003-F0003
欧阳修故居会老堂位于阜阳城西北约3公里的颍泉区亭子村,建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春,为砖木结构,明三暗五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先后在地方和京城为官,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并多次任全国主考,担负选拔人才的重任。长期的仕宦生涯,坎坷的人生经历,使欧阳修深知成才之不易,故特别注重招用人才,提拔后进。凡有才能的人,不论相识与否,不论恩怨如何,他都热情扶持,竭诚荐举。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转、苏辙,都曾得到过他的提携、举荐。王安石自幼喜读诗书,据说能过目不忘而至终生。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欧阳修读了王安石的诗…  相似文献   

19.
曾巩1019年—1083年。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他的祖父当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曾巩与兄长曾晔一道,自幼勤学苦读。因擅长策论,轻于科举考试文章,所以屡试不第。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后人学"古文"多从模仿曾文入手。  相似文献   

20.
正成廷珪(1289~约1362),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兴化人,元末著名诗人。博学工诗,好学不倦,孝敬母亲,植竹庭院,题匾曰"居竹轩",因自号"居竹"。兴化地方志里称成廷珪为"高士",大约是把他与同时代的倪瓒一样看作那个时代的隐逸群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