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乎洋战争爆发,让居住在美国的日本人感到意外,但更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十几万日本人竞因此在铁丝网内过了三四年。  相似文献   

2.
Betty  Barr  程乃珊 《文史博览》2006,(1):15-19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宣布来自英、美,荷兰、比利时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救国侨民”。  相似文献   

3.
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潍坊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件由英国神甫诺曼·柯喜乐先生(NORMAN CLIFF)亲笔撰写的英文版回忆录——《回顾潍县五十年》(LOOKINGBACK 50 YEARS TO WEIHSIEN)。该回忆录是柯喜乐先生依其在潍所见所闻、亲身经历的史实写成。柯喜乐先生在回忆录中忆述了潍县乐道院外国侨民集中营的情况,披露了日军统治下的“敌国侨民生活所”的内幕。我们参考柯喜乐的《回顾潍县五十年》,结合社会调研和大量史料,撰成此文,以图将鲜为人知的二战时期日军在潍县所建长达三年之久的最大外国侨民集中营的真相公诸于众,以期让人们永远记住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发生于中国东北的朝鲜侨民双重国籍问题涉及中、日、朝三方。当时,中国东北、华北广阔的腹地容纳了大批侨居中国的朝鲜人,日本吞并朝鲜后,以朝鲜侨民属于日本臣民为借口,加强对中国东北地区朝鲜侨民的控制,由此出现了归化后的朝鲜侨民兼具日本国籍现象,其实质是日本制造的全面侵略中国东北的借口。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由美国空军飞行员陈纳德在美国招募了一批飞行员,于1941年8月1日,在昆明正式成立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成立之初有三个中队。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美国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改编成“美军空军驻华特遣队”,  相似文献   

7.
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美国表面声称中立,实际却偏袒日本。战前一再拒绝中、朝两国的调停请求和英国的联合调停建议,默认或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外交官作为中日两国侨民的战时保护人,一再逸出国际法合理范围,曲意保护在华日本间谍。作为中日两国的唯一调停者,美国一方面拒绝与欧洲国家联合调停,为日本继续发动战争减轻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又单方面劝说清朝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项侵略要求,帮助日本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美国偏袒日本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借日本之手废除中朝宗藩关系,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同时利用日本削弱英国、俄国等在东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变得对纳粹和日本间谍异常敏感。许多人认为,间谍和破坏分子就藏在自己周围,而且这些人就像苹果里的虫子一样已经钻到了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江南时 《文史博览》2006,(12):54-5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变得对纳粹和日本间谍异常敏感。许多人认为,间谍和破坏分子就藏在自己周围,而且这些人就像苹果里的虫子一样已经钻到了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福斯政府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 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珍珠港事变,是美日矛盾发展激化的必然结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美国战时的对华  相似文献   

11.
侵华日军设在山西太原的集中营,位于太原小东门街北巷的一所大院子里。这里曾经是阎锡山炮兵部队所在地,1941年中条山战役之后,被改造成为被叫做太原工程队的集中营,由侵华日军的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直接管理。太原集中营起初主要用于关押国民党和八路军的战俘,后来又被用来转移贩  相似文献   

12.
《华夏人文地理》2005,(5):40-43
1941年9月3日.在波兰的一个集中营奥斯维辛,纳粹警卫强迫600名苏联战俘和250名生病的监禁者进入一个密闭的房间。他们通过通风孔倾入氰化氢毒气丸(一种晶状氢氰化物,通常用作杀虫剂),然后监看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郭丹 《神州》2014,(17):157-158
近年来,随着世界不少侨民大国对海外侨民的重视,美国政府也开始积极争取侨民,在2011年5月成立“国际离散侨民约言联盟”,试图将全球1500个侨民网络组织连接起来,“促进对离散侨民祖籍国的投资和贸易、志愿者服务、慈善事业、外交、创业和创新”。但是在这项看似大公无私的侨民政策背后却深藏着美国的政治目的,争取侨民双重认同的努力,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考虑,试图将外来移民和侨民纳入美国“巧实力”外交的总体布局中,通过侨民来改变和影响其母籍国。所有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无不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于1998年9月23日至27日在中国长春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美国日本侵华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六十余名代表,向大会提交...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侵华时,曾经利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将居住在日本偏远地区的贫苦国人,以“开拓团”的身份骗至中国定居。至1952年,仍有3万多名在华的日侨有待遣返。这些日本侨民许多已经和中国人结婚生子。大部分日侨对中国也有很深的感情,但也有一部分想回国的日侨,由于当时日本政府的百般阻挠,因此一直都没能和亲  相似文献   

16.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15,(2):53-66,160
美国长期大量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助长其侵华实力。1939年7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建议美国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同月,美国政府宣布废止美日商约,对日实行经济制裁。1941年4月,日本向美国提出《日美谅解案》,企图通过谈判,减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罗斯福为避免美国过早陷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出退让、妥协方案,企图在一定时间内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封锁。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改变对日政策,愤而以"国际信义"与"人类道德"相责,胡适、宋子文也积极与美方交涉,最终,美国对日政策由有限度的妥协恢复为全面强硬,美日谈判破裂。日本指责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于12月初突袭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7.
日本侵华时,曾经利用恩威并施的手段,将居住在日本偏远地区的贫苦国人,以“开拓团”的身份骗至中国定居。至1952年,仍有3万多名在华的日侨有待遣返。这些日本侨民许多已经和中国人结婚生子。大部分日侨对中国也有很深的感情,但也有一部分想回国的日侨,由于当时日本政府的百般阻挠,因此一直都没能和亲人团聚。  相似文献   

18.
陈晖 《百年潮》2005,(4):52-56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众所周知,珍珠港事件是美日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在两国走向战争的过程中,苏联究竟如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去人们往往只晓得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但苏联给美日冲突火上浇油的行动远不止这些,随着蒙在这段历史上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之际,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和世界人士书》广播讲话,该讲话的主旨长期以来被广泛地理解为“以德报怨”,并被视为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基本方针。更有不少人把战后中国宽大地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不参加占领日本本土、放弃对日战争索赔要求以及日本天皇制得以保留等都归于“以德报怨”政策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所得结论是:宽大并迅速地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虽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以待人的民族品格,但它与蒋介石反共的战略以及美国根除日本在华影响的既定政策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德报怨”;关于战后日本天皇制的保留问题,蒋介石的态度仅仅是“要日本人民自己决定”,更为重要的是,天皇制的最后命运完全是美国占领当局决定的,与蒋的态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关于中国放弃占领日本本土,这主要是蒋介石出于战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现实考虑所做的决定;至于战争赔偿问题,从积极争取到最后的被迫放弃,是既受制于美国政策又无奈地屈于日本压力的结果,很难说是“以德报怨”。总之,将“以德报怨”视为指导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基本理念并无足够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怒潮澎湃,战火纷飞。 1941年12月8日,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在太平洋的重要军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挟偷袭珍珠港的余威,日本人以劲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南太平洋的美、英、荷盟军。因事起仓卒,盟军无还手之力。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香港,在一个月内先后失陷。日本南进的最后一站将是缅甸。 1942年3月8日,扛着太阳旗的日本士兵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