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是中国的滨海省份之一,面积不大, 然在历史上文化最为兴盛, 与江苏齐名.本文意在鸟瞰浙江文化的发展大势,揭示其不同阶段的成就,以明浙江文化在滨海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规律,供今人参考.一、灿烂的浙江史前文化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坚持中国文化“中原中心说”,片面强调黄河流域是叫“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本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长江流域的艰苦工作,已改变了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2.
从1858年石达开率军进人浙江,到1864年清军首领左宗棠进入浙江,太平天国在浙江活动长达六年,战争对浙江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社会经济方面,战争造成人口的锐减和对农业生产以及商业的严重破坏,同时战后浙江自耕农的数量也有了一定的增加;在社会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对鸦片和赌博的严令禁止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建德人”就劳动、生活在浙江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到了新石器时代,浙江经历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等几个年代上基本衔接的发展阶段.浙江于越立国之前自然和社会环境,为浙江地方文化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当时的文化形式主要有浙江先民口头创作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4.
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是浙江史前文化的一头一尾,遗存非常丰富,被誉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花”,亦有人称之为浙江史前文化的“双璧”。  相似文献   

5.
浙江乃“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这是清代初叶,人们对浙江的赞誉.文物之邦也就是文化之邦,文化发达的地方,实际也是对浙江历史发展的总概括,对浙江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总评价.因为当时的浙江,确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一种典型地区.当时的浙江是现代浙江的昨天.弄清“文物之邦”因何而云然,对研究中国的昨天与关注浙江明天的人,都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浙江史前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史前文化是浙江考古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半个世纪以来,有志于此的考古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本文就是在已有考古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对浙江史前文化面貌作轮廓性的概述,同时尝试对有关问题作些探索,以求教于诸位学者师友.  相似文献   

7.
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青铜时代,正值中原夏、商、周奴隶王朝(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起)到越国兴灭的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对证实和探索浙江的先秦历史,尤其是越国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浙江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但多数非为考古发掘所得,通过科学手段发掘的先秦墓葬出土品,更是廖廖.另一方面,越王勾践以前的浙江古代史,除了一些传说之外,在文献记载上几乎等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就现有的青铜器资料,还难于对浙江的青铜文化作全面总结,更不可能对器物作深入的类型学分析和断代研究.因此,本文仅就浙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结合有关资料作初步分析,并对浙江青铜文化的若干问题,阐述自己的粗浅看法,希望能就正于关心浙江青铜文化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柳和勇 《古今谈》2006,(4):12-15
浙江是海洋大省,涉海活动历来是浙江人重要的生产、生活内容,也是浙江经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从文化发展学的角度看,区域海洋文化都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进历程,并在其独特的发展轨迹中逐渐形成特点。我们从海洋文化主要构成的造船、航海、筑塘及海洋审美文艺创造等方面着手,大致把握浙江海洋文化的发展轨迹,无疑将有助于从历史坐标角度清晰认识其发展历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英国圣公会1845年进入浙江传教,为加强传教,他们兴办了许多学校。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办学,是伴随着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特权进行的,具有文化渗透的色彩,但在客观上也传播了科学技术知识,为浙江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晖达 《东南文化》2011,(3):112-117
浙江汉代土墩遗存与先秦江南土墩墓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它同时也是两汉时期浙江北部地区一种以汉墓为埋葬主体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其文化特征既包含了大一统王朝所共有的诸多文化要素,又充分体现了古会稽郡文化圈内不同于中原王朝主流文化的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其8000年的历史,成为浙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研究表明,跨湖桥文化遗存的器物形态及其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内涵迥异于附近地区发现的同时期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可明确为浙江境内一个新型的、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即跨湖桥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命名,有助于加深对浙江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初步判断茅草山遗址的时代介于良渚文化与浙江历史时期文化之间,对于探讨浙江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5月 30~ 31日 ,由浙江省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浙江省地方志学会联合举办的建设文化大省与 2 1世纪浙江地方志事业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省、市、县地方志工作者 ,省地方志学会顾问、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和学会会长、副会长等 1 0 0余人参加会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地方志编委会委员、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侯玉琪到会讲话。会议认真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 ,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和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浙江省社联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提炼浙江精神 ,总结浙江经验 ,开拓浙江未来”的新任务 ,研究浙江地…  相似文献   

14.
宫兰一 《史学集刊》2022,(2):130-141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东南局引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浙江的传播,为浙江的红色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东南局紧紧抓牢抗战进步文化的领导权,通过创办抗战红色报刊、开展抗战文艺活动、依靠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多种途径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传播内容、手段和效果上,呈现出隐蔽性与灵活性、多样性与主导性、时代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地域性特点。全面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浙江的传播深刻改变了群众的思想状况和话语体系,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和选择,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三十大竹乡",其竹业逐步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中国竹乡以及主要竹产地也正努力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旅游活动。竹本身的自然精华和它的文化内涵,生生不息地滋养中华民族的血脉。浙江安吉、浙江龙游、浙江临安、浙江德清、浙江余杭、江西崇义、江西安福、江西宜丰、江西奉新、湖北赤壁、安徽霍山、安徽广德、安徽宁国、安徽黄山、四川长宁、四川沐川、广东怀集、广东广宁、广西兴安、贵州赤水、中国"三十大竹乡"分布  相似文献   

16.
顾志兴 《古今谈》2004,(2):49-54
杭州西湖文澜阁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乾隆末年文澜阁《四库全书》陆续颁齐,经装潢后庋阁供浙江读书士子阅览借钞。这个开放式的皇家公共图书馆,对浙江杭州的文化建设、文化积淀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2011,(5):28-29
2010年11月24日,第三届浙江方志研究论坛暨省地方志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会议以“传承与发展——21世纪的浙江地方志事业”为主题,充分论证地方志事业在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强调地方志研究要突显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会议还为此次论坛活动的获奖论文作者举行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8.
葛金根 《收藏家》2012,(6):3-12
<正>为配合中国考古学会年会第十四次年会在浙江嘉兴召开,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市文物局和嘉兴博物馆承办的《发现历史—浙江新世纪考古成果展》,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与历史之间,如何为物质和文化遗产寻觅一个恰当合理的位置?这正是中国许多地方面临的困惑和死结——地域化和国际化、传统和现代、继承与创新。作为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浙江,正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就是浙江遗产保护的一个典型。浙江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浙江现有历史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群近10万个,  相似文献   

20.
章运 《旅游纵览》2022,(19):187-189+193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活化的新动力和新机遇。本文将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化过程中的主观文化意义及其客观利益主体的诉求进行融合,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其旅游活化模式与运转机制,并提出利用数字资源驱动与生活化传承的创新发展策略,构建活化路径,以期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促进浙江传统技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