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昆明东北郊龙泉镇界内,有三个相邻的村庄:龙头村、棕皮营、麦地村。其中麦地村有一座“兴国庵”,占地十亩,殿宇虽不轩昂,却十分规整;殿外树林环绕,环境极为清净;大殿前庭院里四株桂花树,金秋时节清香四溢;四角配殿内天井里也是花木扶疏,分外宜人。 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寺庙,在距今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时期,曾居住过来自北平的一批中国最优秀的古建筑学家,其中最具知名度的  相似文献   

2.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和美术学院完成学业,经欧洲回国。前是梁启超的长子,后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艺术及建筑史女留学生。家学渊源、秉赋优越、训练精当、风华正茂的两人受聘于中国东北大学,被托创办建筑系。  相似文献   

3.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京,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梁思成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做校理。  相似文献   

4.
陈光中 《纵横》2008,(4):55-58
一1933年,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女作家冰心发表了一篇小说,名为《我们太太的客厅》。她是这样开头的:时间是一个最理想的北平的春天下午,温煦而光明。地点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所谓太太的客厅,当然指  相似文献   

5.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京,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工作,梁思成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做校理。中国营造学社是一间私立机构,照汉学家美国人费正清的妻子费慰梅的说法:这是一个有钱人业余爱好的副产品。这句话说得还真有几分道理。创建人朱启钤就是个有钱人,做过几任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内政总长,还代理过一任国务总理,共和国成立以后,他被聘为国家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朱启钤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心收藏古玩。191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他在南京发现了一部宋代的抄本《营造法式》,这是一本宋人撰写…  相似文献   

6.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当时梁思成的姐夫正在那儿做中国总领事。这对新人真是门当户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领袖,后来做过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梁启超的同僚,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婚后,梁、林  相似文献   

7.
李玉俐 《名人传记》2022,(11):19-24
抗战时期,林徽因从名门闺秀、“太太客厅”的核心,到自嘲的“糟糖典型”,不仅为梁思成主持的中国营造学社贡献了诸多力量,也为西南地区古建筑考察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她亦不曾抛却文学的精神家园,留下了数目不多却耐人回味的诗篇和散文。  相似文献   

8.
王辅一 《百年潮》2013,(9):20-28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生,广西东兰人,壮族。少年时,家庭被反动当局摧残,父亲韦宗典、祖父韦庭繁相继被杀害,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意志。1928年夏,15岁的韦国清参加了韦拔群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后改为赤卫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建筑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同时又因其多为木结构,很难留存。在这个问题上,山西是一个特例,有“中国古代建筑遗留最密集的地区”之美誉。据统计:“唐代建筑全国仅存4处,都在山西;宋以前建筑,仅存百余,70%在山西;这里还有明清古建万余座。”然而,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绚丽夺目的山西古建大多还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锁在深闺人未识。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佳偶,是他们在与营造学社的同仁对中国古建筑的大规模考察中,四到山西,发现了五台山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以及大同上、下华严寺,大同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释伽塔(…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云南现代史上,有一个在滇时间不长,但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华岗。华岗,1903年6月出生,浙江省龙游县人,字西园,曾用林少侯、刘少陵等名,笔名林石父、晓风等,1972年5月逝世。他在滇时间前后不到三年,却为中共云南党组织的统战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一1942年冬天,曾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华岗,因长期繁重的工作,结核病越来越严重,而重庆高温高湿的天气不利于该病的治疗。为其健康考虑,党组织安排他到昆明疗养。于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47年参加人民解放军,在刘、邓首长领导下的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纵七旅二十团一营机炮连当战士。1947年秋,我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我军占据大别山地区,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对蒋介石集团形成重要威胁  相似文献   

12.
黎明 《文史精华》2009,(Z1):32-35
冀东的地理位置重要,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天津,进攻华北的重要后方,北宁铁路是他的交通要道。因此,当年冀东的抗日斗争异常残酷。至今,我也难忘在冀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到了金秋时节,正值红薯上市。我家的儿孙们颇喜爱吃红薯。隔上一两天饭桌上都有红薯供应。尤其是用烤箱烤出来的红薯香气扑鼻,甜蜜可口,吃起来有滋有味。每当我们家吃红薯的时候,几十年前《长江日报》编辑部十几个年轻编辑记者在那艰苦岁月的一次"红薯宴",那种快乐的精神风貌,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肉类、副食等物资都按计划、凭票供应,人们的生活相当艰苦。  相似文献   

14.
梁思成(1901~1972年),广东省新会人,梁启超的长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创办中国最早的建筑教学专业——东北大学建筑系及清华大学建筑系,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解放后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相似文献   

15.
林徽因,这位著名建筑学家和诗人,曾以其博学卓识和盖世风华为世人称誉。罗哲文先生是当今著名古建筑学家和文物学家,作为学生和同事,他亲见亲历了恩师林徽因为了祖国的建筑事业奉献出杰出智慧和毕生心血的感人往事……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曾为一名普通烧炭战士——张思德写了一篇名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张思德因此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曾为一名普通烧炭战士——张思德写了一篇名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张思德因此家喻户晓。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兰州市静宁路一幢普通的居民楼里,我见到了当年张思德同志的老班长,86岁高龄的王保成老人。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记忆力非常好。王保  相似文献   

18.
《秘密调动神圣使命》文章中主人公刘庆生生于1930年,1950年7月太行二中毕业分配到共青团榆次地委工作,1955年3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原子能核工业的战略决策调新疆519地质勘探队工作,1958年1月调东北406地质勘探队任副队长,1964年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原子能核工业必须"安全第一,防护先行"的战略方针,服从组织调动,又由东北406地质勘探队调到同属核工业系统正在筹建中的华北工业卫生研究所(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工作,先后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宣传部、人事处,中辐院附属医院等部门及单位工作,一直担任中层领导干部职务,于1988年退居二线,为他所从事的核工业33年光辉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文作者任瑞琴,1978年从清徐县城关公社北营大队应招到核工业部第七研究所(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从事铀矿工人矽肺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先后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团委、工会、党委工作部工作,任高级政工师、副处级组织员职务,于2011底光荣退休,为她所从事的核工业33年的光荣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两代人相同的核工业发展事业和相同的核工业工作年限,让作者任瑞琴感慨万千,为之动容,同样的事业,所经历的不同年代、工作环境和阅历,以及从事核工业工作的不同历史背景,让作者任瑞琴更敬佩那些艰苦创业的老一辈核工业创始人,于是她以崇敬的心情将刘老讲述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位于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故居,终于置之死地而后生。北京市文物局7月28日发布的一纸通告将“确保院落得以保留”,终结了故居是保还是拆的悬念。  相似文献   

20.
王凯 《文史精华》2011,(3):60-63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辗转迁移至四川李庄,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云集于此。这个长江上游的千年古镇一时间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据说在当时寄一封国际邮件到这儿,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四字即可准确无误地送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