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景名胜》2008,(1):94-95
第6届(因一战停办)第11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德国柏林奥运记忆1912年第6届、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史上最黑暗的奥运会因一战取消的第6届、纳粹主导的第11届奥运会注定是史上最为黑暗的奥运会之旅。1912年,一战一触即发,顾拜旦怀着奥运会也许能冲淡德国人发动战争的准备的美好心愿,将原定于布达佩斯的第6届奥运举办权转  相似文献   

2.
正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实际上,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还有过一场更为艰苦和惨烈的鏖战——长津湖之战。有军史学家把它与持续征战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一战凡尔登战役和伤亡人数超过200万的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并称为世界历史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之一。美国战史评价这场战役是"最艰苦的战役""被遗忘的战争",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后,曰本蓄意入侵华北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假以"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很快进攻驻守京津的国民政府陆军第二十九军,拉开全面侵华序幕。悲壮惨烈的南苑之战,就是其时关键一战,内情至今鲜为人知。《揭秘七七事变后的南苑之战》一文,通过多方搜集日军战史档案和国内稀少资料,真实还原了那段抗战痛史,史料珍贵,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4.
四平保卫战     
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有"四战四平"的记载。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街(今吉林省四平市)的四次作战。其中,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作战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收复战。1946年3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四平街。此后,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坚守四平街,保卫四平街,阻止国民党军占领东北;如果坚守不住,也要迟滞国民党军的进攻步伐,配  相似文献   

5.
公元663年,白江口之战爆发,是为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战役以唐罗联军的完胜告终,倭国将全部兵力撤出朝鲜半岛,开始固守本土。这一战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战略态势,更对整个东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东亚战云白江口之战是围绕朝鲜半岛三国纷争而逐渐形成的两大同盟间的一次决战。试图理  相似文献   

6.
2002年12月,珍宝岛在和平静寂中迎来了一 批特殊的客人,那些曾经保卫过这块土地的英雄 们悄悄地回来了。他们是来给战友们扫墓的。 临走时,一位老人认真地给当地领导留下一 句话:"给我留下一块墓地,百年之后,我要和战 友们在一起。" 这个人就是孙玉国--当年被美联社、合众 社称为"红色巨人"的中国边防站站长。 一战成名 1964年以后,前苏联在中苏边界大量增兵,恶 化边界形势,制造了一系列流血事件。珍宝岛地区  相似文献   

7.
论中外战争中的李鸿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防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是对外战争中方关键人物之一。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根据国际形势及力量对比,制定了这样的战略总方针:能和则和,不能和则战;以守为战,以战为和。李鸿章是如何实施这一战略总方针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8.
1895年3月7日至9日田庄台之战,是辽河战役的最后一战,也是中日甲午战争规模最大和最后一次陆战。此战,以清政府的战败而告终。至此,整个中日甲午战争战事结束,伴随而来的是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田庄台之战的形成中日甲午战争进至1894年末,清廷鉴于淮军在  相似文献   

9.
尹新华 《安徽史学》2018,(1):62-69,161
一战是中国较全面参与战争法公约后面临的首场重大国际战争,战争法公约也是民初北京政府因应一战时局的重要工具。在民初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发展进程中,北京政府逐步朝参战之路迈进。一战爆发前,北京政府决定补签一些战争法公约,借此平等融入国际社会和维护国家利权,这构成了其走向参战的重要背景。宣告完全中立之初,北京政府指望通过积极履行战时中立公约来避免战祸和维护利权,但强权挑战的危机为其转向参战埋下了伏笔。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上述希望彻底落空,北京政府转而趋向参战,试图借此参与战后和会。它一方面同作战规则方面的战争法公约积极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暗中违背中立公约而朝参战迈出实质性步伐。最后,北京政府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契机,援用战争法公约正式宣战。北京政府走向参战不失其必然性和主动因应之特征,亦不乏文明和正义的色彩,而其参战政策的推进也影响到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曾被西方称为“文明之战”,战争结束已逾一百年,仍有不少人觉得欧洲战场与中国相距甚远,与中国无多大关系。实际上,一战与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国息息相关。英国、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成员分别从中国招募了近30万劳工远赴欧洲战场,实际上获得了北洋政府的保障与支持。为了收复被德国和日本侵占的青岛,北洋政府通过“以工代兵”的方式参与到国际体系中。虽然华工参与了一战,但是他们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近些年,随着学界对中国劳工远赴欧洲战场的相关历史资料以及留存实物展开深入研究,华工对一战的贡献才为世人所知并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前205年5月至公元前203年8月期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战,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史称成皋之战。垓下之战是成皋之战的继续,也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成皋之战结束两个月左右,即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追击项羽,12月在垓下大败楚军,项羽全军覆没,楚汉战争结束,汉王朝建立。  相似文献   

12.
1841年虎门之战,是鸦片战争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作战。它不仅对那次战争的军事、政治形势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极有价值的战例。150年来,对此的叙说、评论、研究从未间断。笔者企图从军事的角度来研究这一战例,得出新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13.
崖山之战     
<正>1279年1月,元军开始以水师围攻南宋最后的基地崖山。张世杰率南宋的最后力量在崖门海域与元军展开了20多天的海上较量战,史称崖山之战,又称崖门之战。1279年2月3日,元军水师以炮火作为掩护对宋军发起猛攻,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10余万南宋军民投海殉国。崖山之战是元与南宋的最后一战,标志着南宋朝廷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牧野之地,周武王一战立国,开创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宏图伟业。纵观牧野之战的前因后果,还是那个古老的道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垓下和垓下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垓下的所在及其含义 垓下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役,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完全结束和西汉时代的正式开端,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垓下在哪里?《汉书·地理志》指在沛郡洨县(侯国),《续汉书·郡国志)谓洨县有垓下聚,《水经注》也说洨县“有  相似文献   

16.
二十五日七点,与仲芝、子良、希文共谈时局。蒋、阎电报战已渐开始,正太路上各方代表络绎不绝,此正“山雨欲来风满楼”之象,百川殆终将不辞一战乎?  相似文献   

17.
发生于公元前557年的晋楚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之战,是春秋时期483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战。它把春秋时期划归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大国争霸为主的阶段和新兴势力与公室顽固势力夺权斗争为主的两个阶段。因而湛阪之战在春秋历史上的作用不应忽视。一湛阪之战前晋楚争霸形势晋楚两国从晋文公、楚成王以来,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争霸战争。楚成王时大力北侵,公元前638年击败宋于泓(河南省柘城县北),郑、卫、鲁、曹被迫与楚结盟通好。与楚接壤之  相似文献   

18.
正不同地区的文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社会管理风格。广东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实施柔性、精准管理,人文抗疫,以柔克疫。"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它着眼于人,以人为本,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广东的"战疫"过程,可以说是柔性管理理念的一次生动、具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殷晓章 《百年潮》2013,(10):65-68
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5军一战成名,4.5万人中就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等各级战斗英雄1.23万多人。河南省焦作新区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诞生地,1947年8月15日,第15军的前身——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以下简称"九纵")在寨卜昌村成立。如今,这里有保存较好的九纵司令部旧址等遗存,给寨卜昌村留下了一段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20.
正抗战时期,有一个地方被誉为太行山根据地的"小上海"。这里是敌我双方进行经济战的最前沿,根据地党政军机关开设的公营商店、冀南银行分行,形形色色的商贩走卒,乃至一些日伪特务、汉奸都聚集在这里。在贸易来往中,敌我双方悄然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粮食战、货币战、贸易战。这里堪称"小地方,大舞台",从敌我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