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便准备灭陈朝,统一全国,但被北方强敌突厥牵制。隋文帝用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平定突厥,为南下灭陈做好战略准备。北定突厥之后,隋文帝又用了四年时间进行全面灭陈准备和部署。终于在588年底至589年初,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统帅,兵分  相似文献   

2.
正武德年间,东突厥屡次南下扰边,威胁唐北部边境。629年11月,唐太宗为解决北部边境问题,派兵反击,最终攻灭以颉利可汗为首的东突厥。经过长达4年的战略准备和部署,以突厥进攻河西为借口,命李靖为主帅,分五路大军分别出击,进攻突厥。唐军主帅李靖接连奇袭定襄、阴山,战争持续4个多月,唐军最终攻灭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唐灭东突厥,使隋末以来北方突厥对中原的袭扰得到了有效遏制,并为征伐薛延陀、回纥、吐谷浑、高昌以及西突厥打下了重要的战略基础。同时,唐太宗恩威并施,采取了非常成功的民族政策,获得"天可汗"的称号。  相似文献   

3.
王仁恭是中国历史上抗击外族侵扰的一位英雄人物,但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王仁恭,字元实,甘肃天水人,少时喜武好兵书。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98年)随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道行军总管杨素出长城迎击进犯的突厥述头可汗。在扬素的正确战略指挥下,王仁恭身先士卒,奋勇向前,率军大破突厥军,达头遭到重创而遮,从此再不敢进犯.此役杀伤俘虏敌人不可胜计,初次显露了王仁恭的将略胆识和勇猛刚毅。因而深受杨素的赏识,被隋朝封为拜上开府、以骠骑将军典蜀王军事。隋炀帝后期,由于隋朝内乱,突厥又乘机骚扰北方边境。王仁恭被封为大将军,领马邑(今山西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东突",即"东突厥斯坦"的简称。这个名词的来源,是6—8世纪活跃在亚洲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代民族——"突厥"。其初属柔然,6世纪中叶并铁勒部、灭柔然,建突厥汗国。6世纪末,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至8世纪回鹘政权灭后突厥汗国,作为古代民族的"突厥"随即退出历史舞台,不复存在。突厥只是个语言学概念"突厥"虽已消失,但把它的名字留给了亚洲北部草原上那些语言与突  相似文献   

5.
隋代江南士人的浮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结束了近300年的南北分裂,重新统一全国。但长期的分裂使南北政权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诸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此间崛起的江南世族和豪强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实力,成为统一政权中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这是以往统治者没有碰到的极其棘手的新问题。对此,隋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吸纳江南士人呢?江南士人在东晋南朝,一直把持着中央和地方的  相似文献   

6.
唐廷曾以颉利之地六州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而其设置时间存在争议.学界主流的贞观四年说不确,其实际应置于贞观末年突厥部落南返之后,具体时间应在唐灭薛延陀汗国后的贞观二十一年.设置之初,二都督府辖白登等六州,至贞观二十三年被调整并增置为苏农等十一州.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史书中有关安禄山等杂胡记载的考察,论述了唐代活动在北方的原出粟特地区的“杂胡”在文化上所受到的突厥等内亚游牧民族的各种影响,并结合个案指出当时的“杂胡”实际上并不具有统一的族属意识,其成员认同胡人还是突厥往往要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文章还揭示了粟特后裔在晚唐五代的进一步“内亚化”,从而动态地分析了入居北方边境地带的粟特人所经历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8.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8-31
公元420年到589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此对峙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  相似文献   

9.
正隋炀帝杨广(569-618),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君主。他是征陈(南陈,557-589)的主要指挥者,在他的统领下,50万隋军一举灭陈,完成了国家统一。此后率军北上击败突厥进犯。《隋书》称赞他"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杨广在位期间,修大运河,此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大运河都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业二年(606),杨广建  相似文献   

10.
隋朝统一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统一新探胡如雷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最重要的统一事件:第一次是由战国走向秦统一,第二次是由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走向隋统一,第三次是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大分裂走向宋统一,第四次是由宋金对峙到元统一。显然,由隋文帝杨坚发动的灭陈统一战争,在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11.
正西晋八王之乱,引发北方各部族混战中原,迫使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07年)九月移镇建邺,晋室政治中心开始逐渐南移江东,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中国人口的第一次大迁徙,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永嘉南渡"。永嘉四年,晋将刘琨与鲜卑拓跋猗卢结为兄弟,以代郡封猗卢为代公,又徙楼烦、马邑、阴馆、繁畤、崞五县民于陉南,以其地与猗卢。本文谨就楼烦县迁于陉南之具体方位进行探讨。雁门郡楼烦县,战国赵武灵王置,治  相似文献   

12.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樊文礼贞观四年(630年),唐击败突厥颉利可汗之后,唐太宗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意见,在"全其部落",又"不离其土俗"①的情况下,将10余万突厥"降户"安置到了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南)的朔方广大地区,设置...  相似文献   

13.
《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名篇,历来诠释此诗者甚多,但仍有含糊和不够圆融之处。如“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句中的“瀚海”,或作贝加尔湖解,或作沙漠解;“狼山”,或作“狼居胥山”解,或作河北狼山解。高适边塞诗深受南朝以来有关边塞的诗的影响,而从这些诗歌的用例看,当以贝加尔湖、狼居胥山解为宜。《燕歌行》是关于东北边塞的一首诗,但取道辽西碣石与东北奚、契丹的战争,何以会牵扯到数千里外的瀚海、狼山?联系唐开元年问北方和东北边防的形势,唐朝北方边境突厥部与东北奚、契丹部联合进攻唐朝的战略威胁一直存在,这为高适所深忧,因此高适主张把东北的战争与北方的事态通盘考虑。所以“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句,可理解为东北的契丹、奚等向西边的突厥求助,突厥首领发兵。也正因为高适如此深谋远虑,使他能成为“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  相似文献   

14.
公元6—8世纪,随着突厥的兴起和突厥汗国的建立,漠北地区开启新一轮族群变动浪潮,即突厥化的进程。活动于漠北的粟特人,在融入突厥游牧族群的过程中,既凸显出突厥化的表征及趋向,同时又保留了若干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子。游牧帝国的盛衰起伏和游牧生活的迁徙流动,使粟特人的突厥化过程并未彻底完成。中古漠北地区粟特与突厥之间的族群互动、交融景象,显示出北方游牧社会内部的族群认同,相对于定居农耕的汉地文化圈而言,似乎更为脆弱易变。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评价杨广的几个问题华世史学界历来对隋文帝之死因、杨广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以及隋亡的原因等问题的看法不同,各执己见,分歧较大。笔者仅就这四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列位专家学者。一关于隋文帝之死,《高祖纪》的记载是:仁寿四年秋七月,“甲辰,上以疾...  相似文献   

16.
<正>陈朝是南朝最弱的一个朝代,南朝历经宋、齐、梁、陈等政权更迭而积弊丛生,重臣陈霸先废梁敬帝而自立,国号为陈,帝号为武帝,开创了陈朝的历史。陈立国32年(557-589),历经开国皇帝陈霸先、嗣后为陈文帝,陈废帝、陈立帝至陈叔宝。至公元589年为隋所灭,隋统一了天下,结束了南北朝170年(420-589)的历史。南朝陈立帝栓太建十一年(579)所铸"太货六铢"钱,篆文流丽、制作精妙、字体清爽、笔法端秀、布局匀称,可以说在南朝铸钱铸得最精的要算太货六铢了,此钱一般认为居南朝之冠、虽然太货六  相似文献   

17.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以其部落置府州,历来关于此番突厥府州的名目可谓众说纷纭。本文考察唐初政治社会背景,结合出土墓志铭文,对贞观四年至贞观二十三年间突厥府州的置废沿革提出新的见解,认为贞观四年唐仅置顺州一州,贞观六年后方新置北开、北抚、北宁、北安诸州,其中北安州为粟特胡人州,故不在史载的顺祐化长四州之列。并探讨唐廷对其行政管辖方式的变迁,指出唐置宁朔大使属于突厥无府州时期的临时性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18.
玄奘故里     
夏阳 《丝绸之路》2008,(11):51-52
出洛阳东行,沿207国道,车行约一小时,就到了玄奘故里旅游区。玄奘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出生于偃师县的陈河村。陈河村坐落于景山之阳、休水之滨,依山傍水,风景十分优美。这里有凤凰谷、晾经台、马蹄泉、唐僧寺、玄奘墓地等和玄奘有关的文物圣迹.流传着许多关于玄奘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19.
李垚 《文物世界》2010,(1):9-15
<正>东胡、匈奴和突厥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三大系统。其中,匈奴和突厥因其族群的完整性而流传下很多资料和遗物,而东胡则因在汉初时即被匈奴击败而被迫分成两支——鲜卑和乌桓。而  相似文献   

20.
"国相"从雅达家族到完颜家族,先收买之后又为之争战,意味着国相权力的重要。国相具有巫者的职能,是征伐战争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和鼓动者。国相来自北方民族,女真语为"斡·兀迷·儿",与突厥语族的乌麦崇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