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函照登     
郑伯承 《炎黄春秋》2009,(10):61-61
尊敬的编辑同志大鉴: 顷读贵刊2009年第8期,于第64—68页发表《姚依林谈一二·九运动——姚依林同志访问记录》一文,署名“彭定安”,我不胜惊诧!这是一次严重的编辑工作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以“为人”之学为宗旨,历时十年,亲自检读清人年谱八百余种千余卷,每读一谱,辄加叙录,终于1964年撰成《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六卷,共五十余万字。清稿誊正,谋付剞劂。而“革”祸起,图书存稿,或被一炬,或遭抄没,斋中所剩,不过零简断笺,《知见录》自在劫中。  相似文献   

3.
梅兰芳轶事追录刘龙光我已年逾80,自幼就是一个京剧戏迷,一向崇拜梅派艺术。我与梅兰芳先生交往不算太早,那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姚玉芙先生(梅先生最亲密的同事,梅兰芳剧团经理)为我引见,在上海马斯南路(后改名思南路)梅宅相识,成为梅先生刮鬓后第一...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09,(8):71-71
我是《文史博览》的忠实读者,多年来,对每期杂志内的文章一篇不漏地认真拜读过,我认为贵刊刊载的每篇文章都有收藏价值,因此,读后就将杂志收藏在我的小书柜里。特别是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贵刊特色很多,一是封面有特色,如用“解放”、“西藏”、“远征军”、“备战”等字眼,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二是首页图片有趣、好看,是一种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誉扬寰球梅花魂──梅兰芳国际艺术交流纵横录蔡孑人序语“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句)。今年10月22日是梅兰芳诞辰百年,作为一代世纪性、国际性的艺术大师,他那德艺双馨的人品与艺品,通过世人早年亲见实闻之四头传播,和以后诸多书刊影视之系...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旅游》2005,(11)
关于版面设计与装帧——一封读者长长的来信(一)秦志军女士:您好!国庆节愉快!可能是热爱旅游的缘故,我对旅游类刊物情有独钟,贵刊独特的选题、优美的文笔、精美的图片、大气的风格、优良的纸张,使它与同类刊物迥然有别,不同凡响,以致我每期必读,神游其中。我本来想填寄贵刊2005年9月号的“读者调查表”,但考虑到仅此不能表达我的心意,因此,特以贵刊2005年9月号为例,谈点看法与建议。一、关于版面设计与装帧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倾读贵刊所载《凤翔博物馆藏印识考》一文,内容详瞻,考证明晰,尤以探索“五威司命领军”的命官经过,最为淹渊,读后得益良多。另有私印两方的释文,恐有可商之处,提出鄙见,谨向编辑及作者求教。第二印,原释“李邦私印矽。今据《汉印文字徵》所录“邦”字,有(?)形(卷  相似文献   

8.
雷发林 《旅游》2005,(12):8-8
秦志军女士: 您好!国庆节愉快! 可能是热爱旅游的缘故,我对旅游类刊物情有独钟,贵刊独特的选题、优美的文笔精美的图片、大气的风格、优良的纸张,使它与同类刊物迥然有别,不同凡响,以致我每期必读,神游其中。我本来想填寄贵刊2005年9月号的“读者调查表”,但考虑到仅此不能表达我的心意,因此,特以贵刊2005年9月号为例,谈点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2006,(3):25-25
《旅游》杂志改版两年,确立了以国内选题为主打、兼顾国外选题的采编结合的风格,以每期一个大选题的形式,将一省、一市或某一地区作为选题的采访范围,如“大东北”、山东,“一半圣人一半海”、“安徽桃花源”、“秘境广西”、“中原文化之旅”、“告诉你一个不熟悉的北京”等,但我们并不拘于地域界限,以某一线索为概念贯穿的选题也可独立成篇,如“菩提树下的国度”、“中国红色之旅”等。  相似文献   

10.
《旅游》2006,(1):25-25
《旅游》杂志改版两年,确立了以国内选题为主打、兼顾国外选题的采编结合的风格,以每期一个大选题的形式,将一省、一市或某一 地区作为选题的采访范围,如“大东北”、山东,“一半圣人一半海”、“安徽桃花源”、“秘境广西”、“中原文化之旅”、“告诉你一个不熟悉 的北京”等,但我们并不拘于地域界限,以某一线索为概念贯穿的选题也可独立成篇,如“菩提树下的国度”、“中国红色之旅”等。 在我们最新的一次读者调查中,我们欣喜和欣慰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喜欢和肯定我们这种选题方式,尤其是国内选题。在许  相似文献   

11.
程龙 《中华遗产》2011,(7):154-157
1930年6月,梅兰芳结束了在美国的巡回演出抵达上海,黄浦江畔万头攒动、人声鼎沸,人们欢呼着,仿佛在迎接一位凯旋的英雄。无论当时还是今日,梅兰芳所得到的赞誉已无可复加,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无需赘言。出访美国使梅兰芳那本已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上又多了一道“文化使者”的光环。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贵刊2005年第6期所栽《中国最后一个“传胪公”》一文,文中所举史事有几点不确。  相似文献   

13.
《宋登科记考》《宋代登科总录》二书都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吕蒙正榜进士中列举了“萧仲舒”和“温仲舒”二人,其根据似为明人朱希召的《宋历科状元录》一书。萧仲舒是宋代《春秋》名家萧楚之父,但其时代更晚,绝无可能是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综合宋人的诸多相关记载可知,《宋历科状元录》所说的“萧仲舒”其实就是“温仲舒”,“萧仲舒”实为“温恭肃仲舒”在传抄过程中产生的讹误,太平兴国二年进士中事实上只有“温仲舒”而没有“萧仲舒”。  相似文献   

14.
产中 《郑和研究》2005,(3):58-60
贵刊2005年第1期发表杨波《静海寺始建年代小考》一文,为了证明他所坚持的“永乐说”,反对“洪熙说”,在材料的取舍上,有本末倒置之嫌。因此,笔者撰写此文,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5.
1926年秋,年轻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地摊上买了一幅有题字“出于污泥而不染,绿叶碧水映红斑”的《水墨荷花》画。卖画的摊主是一位年约30岁的俊秀女人,这人就是当年的北京名媛小风仙。梅兰芳买了她的画,却不认得其人。  相似文献   

16.
《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发表的张宏明《<金石录校证>标点辨误一例》,指出《金石录校证》卷十一“祖丁彝铭”中一段文字的标点有误,这段文字是这样的:“李氏名公麟,字伯时父,有《古器图》一卷行于世云。”张文认为应在“字伯时”下断句,“父”字当属下句,亦即谓《古器图》为李公麟的父亲所作。他认为虽然《宋史·艺文志》著录了李公麟《古器图》一卷,但“《宋史·艺文志》成书于元朝,赵明诚《金石录》为南宋时著作,故《艺文志》之《古器图》记载当系误引《金石录  相似文献   

17.
松岳山上“梅兰芳”刘光人在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我曾想起40多年前在朝鲜松岳山上的一件往事。1953年6月,即朝鲜停战前夕,京、津、沪各大报组成了记者团,赶到开城,采访停战。当时我是《光明日报》派出的记者。开城是朝鲜的古都之一。依山傍水。...  相似文献   

18.
1930年初,梅兰芳大师率剧团赴美访问演出,5月的一天,到电影城洛杉矶。晚上,剧场经理举行欢迎酒会,宾主刚刚入席,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人迎面走来,梅兰芳觉得似曾相识(卓别林的电影早在1915年就开始在上海公演),正在思索之中,剧场经理站起来介绍道“:这位是卓别林先生!”卓别林紧紧握住梅兰芳的手热情洋溢地说“:我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今日可算幸会。啊,你原来这么年轻就享有这样的大名,真可算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羡慕的人啦!”当时梅兰芳才36岁,卓别林也只有41岁。虽然卓别林正在紧张地拍摄电影《城市之光》,他还是抽空参加好莱坞为梅兰芳举行的盛…  相似文献   

19.
《辞海》对附录一词的解释是:“附印于图书正文后面的有关文章、文件、图表、索引、资料等,便于读者查考,或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录”是方志体裁之一,志、传、记、图、表、录六体并用,以志为主,传、记、图、表、录为辅,各专其“职”,缺一不可。以“录”为名的志书大约始于魏晋时期,流传至今的有宋程大昌的《雍录》和高似孙的《剡录》。当时“录”与“志”在体裁和记述方法上区别不大,同属一类。“录”与“志”的字义相通,都有抄写、抄录之意。宋以后.“志”在志书中成为述事主体,而“录’居于附属地位,两者在志书中有了明…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一九七《席书传》附弟“篆”。“篆”误 ,应作“彖”。复核殿本底本 ,也作“篆” ,可知根源在《明史》馆臣修史时误记 ,谨辨正之 :一、《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作“席彖”。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79年版《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据《进士题名碑》拓片、《登科录》 ,参以地方志编撰而成。书前《索引》为“席彖” ;书中《历科进士题名录·明朝之部·正德九年甲戌科》“席彖”排在第五十二位。二、《国榷》① 记作“席彖”。该书卷五一武宗正德十四年 :“谪户科给事中席彖夷陵州判官……以长按黔国公沐所劾按察使沈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