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这个名字在本世纪一十年代和二十年代是非常响亮的。人们听到陈独秀的大名时,不管是高兴也好,痛恨也罢,都象章回小说里常说的一句话:“如雷贯耳”。可是在这以前,只有陈独秀其人,没有陈独秀之名。“陈独秀”这个名字是他在一九一四年才开始使用的。陈独秀一生用过许多名字,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含意,并同他的经历和思想演变有所联系。现在把他一生使用的名、字、号、笔名、化名,向读者作一简要的介绍,请修正、补充。庆同是他的谱名。据他的三子陈松年回忆,陈氏家族各代谱名中间的一个字,是由二十个字排列组成的,即“……天章衍庆遐,长远传祖德,永远振家邦。”①庆同是他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陈独秀在重庆江津度过了人生最后4年时光。他先在江津县城、施家大院等地小住。1939年5月,陈独秀与妻子潘兰珍蛰居江津县乡下偏僻的鹤山坪上的杨家石墙院,在这里,他“谈笑少鸿儒,往来多草根”。  相似文献   

3.
庞国翔 《湖南文史》2012,(12):38-38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被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陪都”重庆近郊江津县,辗转于乡下。到1939年5月27日,他迁居附近大户杨家石墙院,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陈独秀夫妇有了一个安身之处,但这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对陈独秀这样一个既关心国家大事,又搞写作的人来说,犹如与世隔绝。外界的情况全然不知,为此,他整天坐卧不安,只好叫伙夫老焦每周去一趟江津县城,将他所订的书报和信件取回。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陈独秀从国民党南京监狱中被释放出来。次年,因日本占领了上海、南京等地,他与夫人潘兰珍避难来到“陪都”重庆近郊江津县,辗转于乡下。到1939年5月27日,他迁居附近大户杨家石墙院,据说是受杨氏遗族之请,帮助杨氏整理遗著。陈独秀夫妇有了一个安身之处,但这里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对陈独秀这样一个既关心国家大事,又搞写作的人来说,犹如与世隔绝。外界的情况全然不知,为此,他整天坐卧不安,只好叫伙夫老焦每周去一趟江津县城,将他所订的书报和信件取回。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1921     
孔庆东 《百年潮》2006,(2):75-79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述七大的工作方针时讲过。“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相似文献   

6.
除旧布新     
元旦已去,春节将莅,最是除旧布新时节。据查,我国把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已近百年,而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也已五十年了。这两个节日相距不远,时下人们统称之为“双节”。置身此际,很容易令人想到除旧布新这个概念,尤其一个“新”字更是扣人心弦。近五十...  相似文献   

7.
任建树同志的《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本刊86年第4期,以下简称《考释》)是一篇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章。我曾多次认真研读,在感到获益良多的同时,也觉得其中有某些不足之处。今不揣浅陋,试言于下: 一、《考释》说:“顽石,陈独秀变成托派以后的笔名”。此说误。诚然,陈独秀在变成托派以后是使用过这个笔名,如1932年1月6日,他在他和刘仁静主编的《热潮》杂志第6期上发表的《中国民众应该怎样救国即自救》一文的署名就是“顽石”。但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他就已使用这一笔名,如1911年5月,他在《留日女学会杂志》第一号上发表《女学之必要》以及同年6月在《时事新报月刊》第一号上发表《禁米之必要》,署名都是“顽石”。  相似文献   

8.
过去一说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的总书记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并被开除了党籍。他的名字一直只能排在中国共产党的坏人之列,绝不能和毛泽东等其他领导人并提。因此,有人称陈独秀问题是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在中国独领风骚。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他连任五届总书记,后来被开除出党,接着成了中国“托派”首领,再后来他被国民党逮捕,坐了4年多监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提前释放;辗转入川,贫病乡居。1942年5月27日病逝。 陈独秀发妻高大众生3男3女。随后又与高大众同父异母妹妹高君曼结合,生1男1女。陈独秀还有14个孙儿孙女,7个外孙外孙女。 陈独秀的一生及其逝世后的岁月,中国大地苦历沧桑,对他个人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因时而异,抑扬不一,他的一些儿孙不能不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那么,陈独秀儿孙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回烈士要步长…  相似文献   

10.
张登善 《炎黄春秋》2004,(10):15-15
我第一次看见陈独秀在安庆的墓,是在1998年。那时我到安庆市开会,会后,集体到北郊十里埠参观。那个墓实在是简朴、荒凉。在一片小树林里,有一个小小的土丘,立着一块小小的墓碑,碑的正面只有“陈独秀之墓”五个字,背面刻着陈的生卒年月及与原配高夫人合葬等字。这个简单的小碑,有一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惊讶。  相似文献   

11.
张旭东 《百年潮》2008,(3):68-69
陈独秀(1879—1942),清光绪五年己卯八月廿四日(1879年10月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城(即今安庆市)。谱名庆同,科举名乾生,字仲甫。留学日本时名陈由已,辛亥革命后始用陈独秀名。著文时曾用独秀山民、只眼、撒翁、实庵、仲、实、众甫等名。因其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时常用“独秀”署名,“独秀”由此名震寰宇。直到今日,人们往往只知道陈独秀之名,而不知他的谱名及其他众多笔名。  相似文献   

12.
祝彦 《炎黄春秋》2003,(5):12-15
1932年10月15日,由于托派内部叛徒出卖,陈独秀于当晚在家中被国民党上海警察逮捕。1933年4月20日他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公权15年;后经他上诉,才被改判为8年,剥夺公权则部分撤销。 远在“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就把监狱与“研究室”等同对待,他说过:“出了研究室就入了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窒”,“这才是人生最  相似文献   

13.
祝彦 《百年潮》2003,(11):19-22
1937年11月14日,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正副团长的王明、康生回到国内。29日到达延安,受到张闻天、毛泽东等在延安的几乎所有领导的欢迎。王明回国不久就指责中共中央“过去忽视托派危险”,“对托派实质认识不够”,“托派是军事侦探的组织,主要是两面派的办法,运私货的办法,……我们要特别注意。”后来王明还在其《中共五十年》中说:“1937年底,在我回到延安之后,便得知毛泽东已和陈独秀的代表罗  相似文献   

14.
1929年,陈独秀正是“知命之年”.这一年,他早已被排斥于中共中央领导层之外,隐居于上海的一条里弄里.“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每每想起一生的追求与奋斗,竟然还在不定之天,不免涌起惆怅悲凉的心绪.他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在使命和理想的驱使下,又在漫漫的征途上求索.  相似文献   

15.
一篇“举世怪骂”的文章人们都知道陈独秀因创办《新青年》而成为当时毁誉交加的人物。在此之前,他已有过一篇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举世怪骂”。这篇文章就是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日《甲寅》杂志发表的署名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这是一篇在陈独秀前期思想研究和“五四”民主思潮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文章。全文四千五百字,主要讲了这样四点意思: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心陈独秀家庭1953年2月20日晚,毛泽东乘坐”洛阳“号军舰停泊在安庆,接见了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安庆的工作之后,出平傅大众意料之外,他问道;‘陈独秀是安庆人I炒’”是的.他祖籍在怀宁县,生于安庆.”一陈独秀家里还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首次国共合作和改组国民党的历史事件中,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处于重要的地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他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却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陈独秀对国共合作政策的态度,可以1922年8月的中共中央西湖会议为标志,此前反对,此后拥护;斗争的焦点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党内联合”形式问题。他在1923年7月举行的中共“三大”上报告说:西湖会议起初,“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国民党,可是  相似文献   

18.
王唯吴明 《人物》2022,(1):56-63
过去两年,那个“很冷、很酷”的蔡徐坤好像“解冻”了,他逐渐开始意识到表达的重要性,也开始学着接纳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在《人物》的拍摄开始之前,蔡徐坤被告知他需要回答一个问题——用一个字来形容—下你的2021年。他说.那一刻有很多字跳入脑海中,但他最终选择了“容”。  相似文献   

19.
“一个南腔北调人” 1979年11月,武汉鄱阳街(旧称三教街)上,出现一个矮胖、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福建口音的78岁老人,在武汉市文物保管处人员陪同之下,正在那里慢慢踱着。他仔细地审视着眼前的建筑物,陷入往事的回忆。 此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物。3个多月前,他刚在上海获释,如今便被请来武汉,踏勘当年的“八七会议”会址。“八七会议”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武汉召开,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摒弃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这位老人,是“八七会议”的出席者。在现存的“八七会议”原始记录上,可以在出席者名单上查到一行字:“鄂代…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 是被撤销的吗?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由于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致使大革命失败,他因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对此党史界传统的说法是在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党的总书记职务。近年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八七、会议的文件没有关于撤销陈独秀职务的处分决定,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文件、决议都集中在政治上对其右倾机会主义进行批判,并没有涉及他的职务问题,只是在选举时自然落选了。陈独秀在“八七”会议之前就已离开中央领导岗位,实际情况是这样的:1927年7月11日在汉口举行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接受了陈独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