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史学史教本·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书是为大专院校历史系编写的教本 ,上起远古的传说时代 ,下迄新中国成立后的 30年 ,可说是一部通史性的史学史教本。史学史是一门在树立中的学科。史学史的任务是阐述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阐述史学在发展中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史学的各种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对于中国史学史来说 ,是要我们对本国史学作出系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总结。《中国史学史教本》的编写 ,可说是从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的。在这之前 ,5 0年代通过的教学改革计划 ,把史学史正式列入选修课。 1 96 1年 ,教育部召开了文科教材工作会议 ,周扬同志把中国史学史和西方史…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本》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育部已将《教本》列入《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这是一部通史性的史学史教材 ,它包括上起远古的传说时代 ,下迄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学史。全书共八章 ,43万字 ,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 ,先秦时期 :中国史学的童年 ;第二章 ,秦汉时期 :中国史学的成长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中国史学的发展 ;第四章 ,宋元时期 :中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 ,明清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衰老时期的史学 ;第六章 ,近代史学 (上 ) ;第七章 ,近代史学 (下 )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史学史书录续篇朱仲玉1981年,我写了一篇《中国史学史书录》(见《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著录了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到1980年出版的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著作。在那五十年中,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真正成熟的史学史著作少得很,以至不...  相似文献   

4.
今年三月 ,乍暖还寒季节 ,从北京传来白寿彝先生逝世的噩耗 ,中国失去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令我万分悲痛 !这是史学界的巨大损失 ,是史学史学科的巨大损失。早在六十年前 ,白先生即在云南大学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 ,开始了对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解放后 ,白先生受教育部委托 ,于 1 96 1年着手编写《中国史学史教本》 ,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成立了中国史学史编写组 ,并且招收两名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 ,组织了几次关于史学史的学术讨论会 ,出版了几期《中国史学史资料》刊物。白先生还亲自撰写《谈史学遗产》、《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等等…  相似文献   

5.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是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特色和优点,体例谨严而完备,史料丰赡而翔实,考订精审,编纂独到,深具史识,是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史资料编纂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将为清代史学史研究提供基本史料和重要线索,将对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通史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吴泽先生主编,袁英光、桂遵义先生合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前不久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史学史研究取得的一项开创性成果。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何炳松等人倡导对中国史学史展开专门研究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学科日具规模和体系化。近十年来,国内的史学史研究更趋活跃,成绩斐然,出版的专著已不下十余种,如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仓修良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刘节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稿》和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等。不过,这些著作,除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对近代史学有较扼要的叙述外,其余的均为古代史学史。这就使中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本》一书即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史学史教本》系统地揭示了从远古到解放后的中国历史学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这本书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学遗产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从历史观点、历史编纂学、历史文献学与历史文学几个方面进行概括。《中国史学史教本》努力探讨中国史学具有的民族特点。《教本》将中国史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思潮辩证地联系起来,阐明了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事件,评价史书和史家。在这本《中国史学史教本》中,史学不再是被视为游离于社会之…  相似文献   

8.
杜维运先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1962年、1974年两度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历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杜先生长年从事中国史学史及中西史学比较研究,著有《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清代史学与史家》、《史学方法论》、《赵翼传》、《听涛集》、《中西古代史学比较》、《忧患与史学》、《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等多种著作,主编《中国史学史论文选集》(一、二、三)。2005年9至10月间,杜维运先生应邀来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相似文献   

9.
史学史的研究近年来已从文本与思想的讨论深掘到意识层面的探索,历史意识、史学意识乃至史学史意识都成为探讨的课题。对完成重要著作的史家而言,作品即思想的表现,常蕴含了他的史学史意识在其中,研究者经由史学史意识的分析,往往更能了解其史学的诉求。虽然在班固的时代,"史学"与"史学史"的名词都还没出现,就语境而言,讨论他的史学史论述与史学史意识未免唐突古人,但是使用现代学术语言作为分析工具,实乃不得不然。班固《汉书》的出现,不论从体例、内容还是思想方面观察,皆有其自我的认识,这个认识与他的史学史意识或学术史意识有密切关系。本文爬梳《汉书》中有关史学史的论述,探讨班固如何看待史官传统、史籍流传、《春秋》性质、以及自己著作的学术定位等问题,并于结论中指出班固史学史论述与史学史意识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6年,白寿彝先生所著《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重温此书《叙篇》关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范围、任务、历史分期及其时代特点的论述,思考作者关于中国史学史发展前景的观点,理解作者关于先秦时期史学面貌的叙述,有助于体会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观照这三十年来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路径,无论对未来的学科建设,还是对学者个人的发展,都会有所启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将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编写的《史学思想史》视作中国人编写的第一部近代西方史学史著作,并将其与30年代朱谦之在暨南大学开设"西方史学史"课程这两件事情看作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起步时期,那么,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首先是由耿淡如、郭圣铭等老一辈学者筚路蓝缕的开拓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以介绍西方史家的著作、引进西方的史学理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史学史的著作,过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魏应麒《中国史学史》(1941)、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44)、以及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的《支那史学史》(昭和二十四年弘文堂刊、二十八年再版)。解放后三十年,史学史研究虽然也取碍了一些进展,但一直没有完整的新著问世,直到一九八○年才出现了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读了之后,觉得有一些问题,但一直没能把这些问题仔细分析条理,形成文字。最近听说陆陆续续又将有几部新的史学史问世,有几部史学史正在撰写中,感到这些问题应该提一提,理一理。因为搞史学史的人,天天谈史学体例、史料学、编纂学,而自己的史学史著  相似文献   

13.
周俊超 《黑龙江史志》2013,(11):129-130
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至今,已涌现出不少建构中国史学史的通史之著。由南开大学乔治忠教授所撰的《中国史学史》是2011年刚刚出版的一部力作,该作融入乔教授诸多富有个性的新观点。文章作为这部作品的书评,从中国史学史宏观的理论构架和微观的具体内容两方面,重点介绍乔著的新观点,以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同时通过多部著作的类比,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建中国史学史学科园地的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增订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和学科建设座谈会召开,是对尹达先生最有意义的缅怀,也是历史研究所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汇报和展示。我从参加尹达先生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撰写,到组织编纂《中国史学史》,再到《增订中国史学史》,整整38年了,一直在思考与史学史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姚名达是中国史学史学科创建历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学者。本文依据其《中国史学史讲义》遗稿,以及散见于信函与已刊著述中的介绍与阐述,梳理出姚名达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历程,拟定的架构以及已经成文的观点与主张等内容。中国史学史研究是姚名达最为重视,也始终坚持的学术领域与研究专题。姚名达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规划,具有整体化、系统化的特点,其已经刊行的几部史家年谱,均应纳入到中国史学史研究体系之中。作为姚名达留下的唯一相对完整的文本,《中国史学史讲义》遗稿讨论了史理与史官两部分内容。其中体现出的对史学理论的重视,可视为姚名达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即使是在史学史研究几乎无人问津的20世纪50年代,杨翼骧先生仍在默默地坚持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编纂工作。以系统的资料编年为基础进行中国史学史研究,成为杨翼骧先生治中国史学史的重要特点。杨先生条分缕析、归纳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史学史研究有着规范性、严谨性和示范性的意义。杨先生很早就致力于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史学史,他对中国史学史从古代到近现代发展的整体看法、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理论的思考等,都对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构成史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要素早在1961年,学术界在北京、上海、武汉相当热烈地讨论如何建设中国史学史这门学科时,就已提出史学史分期的问题,如今时间整整过去了二十年。尽管问题复杂困难,不可能一下子得到彻底解决,但我们现在至少应该作出尝试而不再拖延。写作本文正是为了这一目的,希望引起讨论。文中许多地方采用了白寿彝先生著《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中国通史纲要》,金毓黻先生著《中国史学史》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作者的一些粗浅看法,恳切期望得到专家、读者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撰述史学史 ,分期问题无法回避。近五十年来 (1 950— 2 0 0 0年 ) ,有关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成果甚丰 ,分歧很大。综览各家观点 ,评判得失利弊 ,对推进 2 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 ,无疑是有益的一、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研究的两次高潮五十年来 ,关于中国史学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曾经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 2 0世纪 60年代中前期 ,第二次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1 961年 ,教育部召开文科教材会议 ,史学史被列入教材计划。以此为契机 ,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引起史学界关注。北京、上海、广州、济南、武汉、西安等地高校、史学会及…  相似文献   

19.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12,(2):127-128
戴晋新:《班固的史学史论述与史学史意识》(《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1期)史学史的研究近年来已从文本与思想的讨论深掘到意识层面的探索,历史意识、史学意识乃至史学史意识都成为探讨的课题。对完成重要著作的史家而言,作品即思想的表现,常蕴含了他的史学史意识在其中,研究者经由史学史意识的分析,往往更能了解  相似文献   

20.
汪荣祖 ,现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荣誉教授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著有《史家陈寅恪传》、《晚清变法思想论丛》、《康章合论》、《史传通说》、《章太炎研究》、《走向世界的挫折 :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蒋介石评传》(与李敖合著 )、《康有为》、《史学九章》以及英文著作多种 ,中英文论文数十篇。 2 0 0 3年 1 0月 1 8日至 2 0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了“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研讨会 ,汪荣祖教授应邀前来参加会议。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委托 ,我们在会议期间对汪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