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清代驻京喇嘛制度的形成与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敏 《满族研究》2007,(4):111-121
清代驻京喇嘛制度是清代宗教政策的重要内容,它在清代治理蒙藏地区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对清代驻京喇嘛制度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对驻京喇嘛制度形成与演变共分四个阶段。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对藏传佛教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归附的喇嘛采取了优待的政策。入关前对藏传佛教的一系列做法,对入关后驻京喇嘛制度的实行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可以说入关前驻京喇嘛制度处于萌芽阶段。驻京喇嘛制度形成于顺治朝,在康熙、雍正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乾隆时期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2.
张永江 《清史研究》2003,18(3):30-42
本文主要讨论清代内蒙古农业发生、发展的背景、原因以及清初一百年间清政府的相关政策 ,认为清政府的扶持、鼓励政策是清代内蒙古农业兴起的重要因素 ,清朝就地发展农业的政策是推动清初内蒙古农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助力。顺治年间确实颁布过禁垦令 ,但很快就放弃了。康熙初年确立的发展内蒙古农业的政策 ,一直延续到乾隆十三年 ( 1 748)禁垦令的颁布 ,历经八十年之久。正是这一积极的农业政策奠定了清代内蒙古农业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乾隆朝蒙地的封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乾隆朝蒙地的封禁政策刁书仁清入关前,蒙古各部相继归附,清朝于此建立了以八旗制为基础,又保留蒙古固有特点的盟旗制。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实行隔绝蒙汉两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民族隔离政策。其中禁止汉族民人到蒙古地区开垦土地是民族隔离政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珍藏的谷仓     
历史上,蒙古地区鲜有农耕。康熙年间,开始发展种植业。清中叶以来,由于汉人的进入,农耕向牧区扩展。光绪年间,清政府在河套一带推行“开放蒙荒”、“移民实边“政策,兴办垦  相似文献   

5.
刘锦 《清史研究》2013,(1):95-103
清顺治、康熙年间,青海蒙古墨尔根台吉等与清朝之间发生了有关争夺牧地、牲畜和属民的边境纠纷事件。入关不久的清朝,应如何处理青海蒙古事务,无疑处于探索之中。史料的稀缺限制了学术界对此段历史的研究,近年来相关满、蒙文档案的出版,为此段历史的澄清提供了新的资料。边境纠纷事件发生后,清朝即刻表明立场,然交涉过程中几经周折,清朝最终选择让五世达赖喇嘛参与事件的处理。针对大草滩之争,应五世达赖喇嘛之请,曾提出划分边界的政策,后因墨尔根台吉等的婉拒而失败。邀请五世达赖喇嘛参与清朝对蒙古事务的处理,对清代西北边疆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史研究》2021,125(3):24-36
入清后,喀喇沁蒙古黄金家族及部分乌梁海塔布囊们先编入满洲八旗。天聪九年设蒙古八旗后,又转入蒙古八旗。当时,这些喀喇沁和部分乌梁海人驻牧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及其附近的口外游牧地(nuktere ba)。档案资料显示,从清初到晚清蒙古八旗各旗牛录所属喀喇沁、浩齐特、扎鲁特等各部不少蒙古人丁一直驻牧在口外游牧地。另外一些属于满洲旗、汉军旗以及牧群、王公等私属人丁也长期驻牧在口外游牧地。有清一代,在京蒙古八旗和游牧地蒙古八旗之间人员是可以互相流动的。  相似文献   

7.
<正> 清朝的帝王陵寝就其建筑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三个陵区。清初三陵,又称关外三陵,建有永陵、福陵、昭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清室祖陵。清朝入关后,顺治年间开始建筑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附近。陵园内建有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雍正年间又建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建有泰陵(雍正)、昌陵(嘉庆)、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的商人从明代中叶到清代初年,就在张家口一带经商。其中有8户商家被清政府封为“皇商”。 清顺始元年(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为控制蒙古族活动,沿长城一线设防,不准蒙汉人自由出入长城。为限制蒙汉两族民间经济方面的来往,清政府采用限制与拉拢的手  相似文献   

9.
李硕 《满族研究》2016,(3):57-64
顺治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载,前七年由多尔衮摄政,实际掌治天下十年左右.顺治在位期间,正是清朝由关外偏远帝国到成为统一中原内地的大一统王朝的过渡时期,随着统治领域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汉族官员投入清廷,顺治皇帝对此也颇为重视,既有对汉族官员大加任用,又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利用汉官集团之间的"南北党争",对汉族官员势力的扩张进行制约.综上所述,顺治帝对汉官的政策是较为正确的,使得清王朝在入关之后能够进行较为快速的发展.本文通过顺治皇帝重用汉官的原因以及对汉官制衡的手段逐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清朝入关后承袭明制,沿袭太仆寺建置,于顺治元年委官建署,但因明清军政体制相异,太仆寺不再管理前明兼掌之马政及相关钱粮。顺治七年,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太仆寺重掌马政相关钱粮,权势稍振。康熙二年,钱粮统归户部,太仆寺再度成为有秩无事的闲曹。这一时期,清廷内部新旧制度、满汉关系不断调整,太仆寺于康熙九年接管兵部大库口外马场,自此专营牧场,成为清朝八旗马政体系的一部分。清初太仆寺职权的演变反映了清朝入关后全面接触中原王朝体制、建立全国性政权时的承袭与调适。  相似文献   

11.
《太祖高皇帝实录》作为《清实录》的第一册,是研究清入关前历史的重要献。本主要对此书中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对蒙古,尤其是漠南蒙古政策的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在清代历史上,满蒙联盟关系是统治笼络蒙古王公、处理民族关系中奉行不替的政策和宗旨,也是清朝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长期有效统治过程中贯彻始终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2.
盟旗制度是清代施行于外藩蒙古的核心管理制度。然而该制度完善于雍正至乾隆时期,因文献资料匮乏,该制度如何形成、如何演变,于清朝初期如何运作均付之阙如。而清廷主管此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却在其顺治年间上报题本中涉及该事务。通过顺治年间满文理藩院题本这一遗留性史料,探讨清初蒙古会盟制度雏形遂成为可能。本文即依据此全新资料,对盟旗制度形成前,蒙古的会盟情况进行探讨,通过对题本的文本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清初会盟制度的运行过程,以求使此问题更加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入关后以异族身份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故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对这段历史的诠释主要受制于立宪派和革命党激辩后留下的思想遗产。革命党认为,明清易代出现的大量遗民舆论正可为清末的反满行动提供抗争资源,这一时期清史叙述的主线刻意突出满人对汉人的压迫和汉满两族在人种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以突显汉人的文明优越感,  相似文献   

14.
清朝兴起于东北,是一个由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后入关代明,发展成为统有全国的大一统王朝。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分四个阶段论述了从努尔哈赤建国到乾隆时期近二百年间清统治者的民族观及其嬗变。  相似文献   

15.
一、乾隆时期的经济条件及弘历的基本经济政策思想清代自入关后到灭亡,最为富足的时期,莫过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称“康乾盛世”。实际上作为盛世,到乾隆朝才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政治局面稳定,军事力量强大,文化发达,典章制度完备,而最为明显的还是经  相似文献   

16.
从《申报》看苏州的私钱与禁私(1827-187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敏 《中国钱币》2007,(4):37-40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制钱是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银两只不过是国家财政和大宗贸易的计算出纳单位以及富裕人家的储藏手段。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有“天命”、“天聪”两种铜钱,自顺治进关,到辛亥革命,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质量、重量都很规范。  相似文献   

17.
黄敏 《中国钱币》2007,(4):37-40,18
清代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制钱是民间主要的流通货币,银两只不过是国家财政和大宗贸易的计算出纳单位以及富裕人家的储藏手段。在清朝统治者入关前,就曾铸有“天命”、“天聪”两种铜钱,自顺治进关,到辛亥革命,前后历经十代皇帝,铸有十种年号钱。康熙、乾隆时代的铜钱质量、重量都很规范。  相似文献   

18.
满清于一六四四年入关,传位到第四代皇帝乾隆,已近百年。因为久处升平时期,满人难免骄逸自安,把弓马之技逐渐废弛了。不少满人受汉人的影响,甚至以通晓汉文、吟诗作画、自侪于士林为荣。乾隆帝对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阶段:清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911年(清宣统三年)清初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祯)自杀,明朝灭亡。五月二十七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大顺军,李自成败还北京。三十日,李自成在英武殿即皇帝位。翌日,即撤兵回陕西。十月十九日顺治自沈阳迁入北京。三十日,第二次即皇帝位。1649年(顺治六年)至1651年(顺治八年)沙俄哈巴罗夫自费组织"远征队"征服黑龙江,多次携带武器弹药,在黑龙江地区杀人抢劫,占领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20.
以廉为鉴     
中国历代一些有远见的封建帝王,大都重视“廉政”并制定了一些“廉洁清政”制度。 满族在后金时期,是封建法制初创时期,是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阶段。努尔哈亦和皇太极都曾施行过一些“廉政”措施。其时,民风俭朴,吏治也较为清廉。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满汉地主阶级联合政权,进一步吸收汉族的思想文化。顺治三年(1646)颁布《大清律》,乾隆时,又重修、制成《大清律例》,二者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