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4年7月16日,西充县医药公司修建工地发现一铜器窖藏。这一铜器窖藏在距地表约1.8米深的一土坑内,共出土铜器二十五件,除锈蚀严重和残损的外,比较完整的尚有十三件。 夔龙纹鼎 一件。敞口,外折平沿,斜弧腹,圜底,沿口上有两耳。腹部有三对夔龙纹饰,间有雷纹,三足也为夔龙形。腹内有铭文,上为族徽,下二字为父乙。口径12.6,通高17.2厘米。(图一、二)  相似文献   

2.
1987年1月四川大竹出土了一批明代铜器,有铜爵128件,铜方炉15件,锡器3件。从铜器铭文可知,这批铜器是专门用以祭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人。明末文庙被毁,被人转移埋藏于此。  相似文献   

3.
1971年12月,四川省郫县新胜公社第一大队四生产队社员在大坟堆的东南角取土时,发现古代残墓一座,出土随葬物铜器多件,除铜豆外,余器均为碎片,后经修补复原。现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4.
1974年2月,中牟县黄店公社黄店村社员张彦兴,在田间劳动中发现商代青铜器两件,出土后及时地送交省博物馆保存。1978年春,中牟县郑庵公社大庄村社员李抓妞在该村东地平土时,发现商代青铜器三件,于1979年5月专程送到省博物馆。现将黄店和大庄两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979年12月,祁家湾公社王棚大队中分湾社员,在村南岗地上修渠时挖出商代玉器、铜器五件,现藏县文化馆。今将此处出土的器物作一报道:一、玉器:月牙形铲、璧、戈各一,计三件。此玉器质地细腻,制作精巧,犹其是璧和戈,琢磨如镜,光润透明。月牙形铲上窄下宽,呈长形,通长39.2,厚0.4厘米。刃宽20,厚0.1厘米,刃部呈月牙形“窄”,两(?)角尖锐、外斜。首部稍凹,有一圆钻孔、两面平。璧棕红色带白斑,半透明。直径11.0、好径6.0、厚0.2厘米。好两面沿上分别高0.5、0.2,宽均为0.1厘米的圆圈高梭。璧两面分别有四周宽0.1—0.2厘米的浅磨弦纹。  相似文献   

6.
《文物》1980年第1期刊载的《河南潢川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简称《蔡国铜器》)一文中,将两座墓葬出土的十三件蔡国铜器,误为一座墓葬出土,只报道了七件铜器。读后,感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特补正于下:  相似文献   

7.
温县出土的商代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北濒沁水,县境内地势平坦,间有平缓的丘陵,为豫北盛产药材的地区之一(图一)。 1968年8月,温县城关公社小南张大队(距城东北八里)的社员群众于村东北农田挖药材时,在距地表很浅的土坑内(可能是一个墓葬),发现了一批商代铜器。他们不仅妥善地加以保护,而且立即向温县革命委员会作了报告,随后又主动把这批珍贵的祖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7,(12)
山西省襄汾县赵康公社北柴大队社员柴长发1975年在其院内挖红薯窖时,深挖至3米处发现了一个陶罐。罐内装有六件铜器: 匜形提梁锅一件。平底鼓腹,口沿外侈,向上折边,素面无纹饰。通高28.5(锅高9、梁高19.5)、口径21.8厘米。有流,流长9.5厘米。锅沿上特制三个铜纽,前二后一和梁相扣,成"丁"字形。锅底布满煤灰,当为实用器具(图二、三:1)。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5,(1)
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6件商代铜器,包括鼎、卣、觚、尊、瓿、盘各1件。种种迹象表明,这批铜器的埋藏性质很有可能是墓葬。从形制和纹饰上来看,这批铜器具有鲜明的商代晚期特征。此次出土的铜器,均为典型的殷墟式铜礼器,应来自于商文化核心分布区。子洲关王岔出土的商代铜器,是近年来陕北地区出土的为数不多的商代铜器群之一,为研究商代晚期陕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郏县出土的铜器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三年春,河南郏县太仆乡出土了一批东周初期(约公元前七七○——前六五○年)的铜器(见本刊今年第三期图刊)。由于它们的发现是偶然的,没有经过科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四公社,在1961年春修建铁里氏盖山灌渠工程中,发现了一批铜器。特克斯县,居天山北麓,特克斯河下  相似文献   

12.
1976年1月29日,安吉县三官乡周家湾村农民在修路改田时发现一批文物,计有铜器鼎、觚、爵、案足,玉器器柄、环、珠等。可惜多被挖破,完整的极少。我们闻讯后,即与湖州市博物馆的同志前往调查清理,又出土一只案足和一件玉璜。出土地点位于西苕溪万华渡口西北约500米处。据当地农民叙述,此处原是一不高的土墩,占地约100平方米。器物埋藏深度  相似文献   

13.
1992年4月20日,安徽阜阳市医药公司仓库基建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座竖穴土坑墓,出土器物被民工哄抢。阜阳市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即派员赴现场清理。在市公安机关协助下,被抢文物全部追回。墓葬位于阜阳西汉汝阴侯宫殿遗址东南约40米处。墓残长4.95、残宽3.2米,墓底距地表5.36米。清理时葬具、尸骨无存,从残存板灰痕迹看,应有棺椁。现将出土铜器介绍如下:1.鼎1件。侈口,厚平沿外突,束颈溜肩,肩下对出二提环。腹部外鼓,最大腹径处饰一周扁平扉棱。平底,三扁足外撤。通高33、口径19.5、最大腹围79、足高12.5厘米,重6.74千克。这…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4,(8)
<正>2007年6月,谷城县公安局向文物部门移交了一批春秋铜器,包括鼎、簠、壶各2件,其中鼎内壁铸有铭文。经调查,确认这批铜器出自谷城县城关镇邱家楼春秋早期墓地。现将这批铜器介绍如下。鼎2件。微敛口,平折沿,方唇,立耳,鼓腹内收,圜底近平,三粗蹄足直立。耳壁饰重环纹。许子鼎,腹上部饰双凸目龙纹组合的"8"形窃曲纹,下部饰S形凸目窃曲纹,其间饰凸弦纹一周。内壁铭文残蚀严重,可辨为"许子□  相似文献   

15.
继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之墓发掘以后,仅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零年间,先后在湖北省隨县诸地,文有五、六处青铜器出土。其时代早至商代晚期,下限及于战国,这些铜器造型十分精湛,并铸有铭文,《考古》82年第二、六期,《文物》82年第十二期分别发表了这些资料。读后,发现简报铭文尚有未释字和考释可商报之处,又见于《文物》82年第六期《湖北隨县刘家崖、尚店东周青铜器铭文补释》一文,对上述部分铜器铭文提出订正意见,读后也觉仍有可商之处,笔者适有机会,参观了随州市博物馆所藏上述诸器铭文,现将墓一孔之见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容城县晾马台公社西北阳村社员,于1966年和1979年在村西南先后掘出战国时期的铜壶一个,铜鼎一个,铜壶盖两个,现已收集到县文化馆。铜壶,铜鼎出土点相隔20米,铜壶出土时少盖。1979年挖出的铜鼎内,装有铜壶盖大小两个。大盖与铜壶吻合,盖上铭文与壶  相似文献   

17.
洋县出土殷商铜器简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端,南、北、东三面环山,西与城固接界。境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汉江及其支流(氵党)水、溢水、酉水,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灌溉资源,具有优越的生活环境。1964年来,洋县先后有三批铜器群出土,这些器物数量多,质量好,为进一步研究汉中地区商代社会面貌提供了可贵的实物依据,现分别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金沙遗址目前已出土铜器共470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35.69%。铜器数量多,品种较丰富。下面拟从铜器的类别、装饰与制作、化内涵三个方面予以介绍。一、铜器的类别 按器物学原理分类,首先将铜器分为几何形、像生形、彝盛形三大类。几何形器中按形制特点又可分为直方形和圆曲形两类,像生形中有人物形、动物形两类(表一)。  相似文献   

19.
<正>陶寺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尤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与实施以来,陶寺遗址作为重要中心性城邑给予了重点的聚落布局考察,确定了早中期城址、宫殿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中期大型墓地及祭祀区内的观象台基址,取得了许多新发现和新成果,陶寺遗址作为  相似文献   

20.
1977年10月,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机械厂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批青铜器,经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调查清理确定是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青铜礼器。墓葬位于永定门外砂子口东南二点五公里的贾家花园,为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墓底距地表4米。墓室西侧已被削掉,墓室纵剖面暴露于施工沟槽的东壁上。墓室长2.4米,北壁距墓底15厘米处有深45、高50厘米的壁龛,铜器出土于壁龛内,为东西向两列,前排西侧为铜灯,东侧为一圆漆盒,已腐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