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江西共大),是遵循毛泽东教育思想创办的半工半读新型学校。它自1958年创办至1980年改制,历时22年,为国家培养了22万余名相当于初等技校至大专毕业不等并能扎根农村的建设人才,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它还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摸索了一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经验。江西共大,这朵曾经享誉世界的教育“奇葩”,前后吸引了86个国  相似文献   

2.
党的教育方针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当前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的斗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教育工作者是这条战线上的战士,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自觉地、积  相似文献   

3.
严宗国 《文史天地》2013,(12):77-79
催生社来社去工农兵学员最早是由毛泽东所欣赏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的。为使教育面向农村,从1963年起,农、林、医、师的中等专业学校就采取了公社保送与考试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并实行“社来社去”(学生从公社来,回公社去)的办学方式。“文革”时期,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1975年,贵州农学院、贵阳师范学院分别在安顺开办分院。于是,我才有“社来社去”的工农兵学员经历。  相似文献   

4.
王德彰 《文史精华》2006,(11):59-64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关口: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生活,都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我的大学同学们》一文作者,回顾了40多年前在南开大学中文系求学时的不平凡岁月,困难时期莘莘学子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状况,诸多同窗各不相同的命运轨迹……滴水见海,片云识空,剖析每一个人,无不呈现出寒暑易节、沧桑变化的历史年轮。  相似文献   

5.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以下简称“共大”),是在1958年创办的一所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新型学校,1980年“共大”总校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改为全日制教学。“共大”创办22年间,作为发展农业教育的一种探索,在国内外影响甚大。本文试图就“共大”的创办、发展、更名及其影响作一略述,以期史志同仁共同探讨。一、“共大”的初创时湖1957年冬,江西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农业生产建设的高潮,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根据江西山多地少、山区资源丰富、山区大都又是老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把农业生产建设、机关整改和老…  相似文献   

6.
<正>(一)大凡说到武汉的城市文化,昙华林文化教育街区承载的厚重历史不能不提。我从小就生活在昙华林,熟悉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里是一个宗教、教育、名人故居交集的地域,单说不同时期曾坐落于此的学校就有文华书院、私立中华大学、文华大学、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多年的基层工作1956年,我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岁月虽然艰苦,却很充实。学校响应中央号召,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大学一年级新生就到武汉东西湖参加劳动。一大批学生背着行李,浩浩荡荡走向东西湖,场面十分壮观。大一下学期,我被定为半脱产干部,担任动力系1956级  相似文献   

8.
史学和教育     
《史学月刊》是一个学术性刊物,间亦刊登一点历史教育方面的文章,为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师服务。史学和教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历史教师是通过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史学研究者则是通过自己的著述向全社会的人传授历史知识,他们都起着教育人的作用。一本史学杂志或一本历史著作无不能起教育人的作用,只是教育范围有  相似文献   

9.
杨荣彬 《南方文物》2001,(2):117-119
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0周年之际,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开始筹办《共和国摇篮──瑞金》专题展览,拟于200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时向全国推出。本文就《共和国摇篮──瑞金》设计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一、把握历史准确定位众所周知,要办好一个专题展览,必须对专题内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才能提纳挈领,有的放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劳动人民建立的属于自己的国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创建了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  相似文献   

10.
梁明梅 《神州》2011,(9S):22-22
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从属于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体系,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小学教育中居重要地位。它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育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抓好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柳袁照 《神州》2012,(22):1-1
曾在2011年一个题为“面向未来”的全国教育论坛上,我应邀作了发言,我的题目是,“未来:将面向优秀的传统”。这是我对未来的理解、包括对教育未来的理解;这是我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包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不久前,在北京参加了一次”新学校”论坛,应邀我作了”新学校试验的启示”的演讲。提出了一个问题:“新学校”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无论新学校也好,新教育也罢,必须思考、回答教育的重大问题,而教育形式、技巧、方法、手段等的变革是次要的。今天的教育,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我们在“新教育”、“新学校”中认真梳理。必须明白,我们正在向何处去?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关头?  相似文献   

12.
水冬青 《旅游》2013,(3):60-65,3
建筑,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它描述着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情,记录着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的变迁,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百姓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古老建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座座写满历史和故事的老宅不是荒芜就是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烟消云散,消失的,不仅是建筑,还有我们的根和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徐士泰 《安徽史学》2004,(4):90-92,71
20多年前,不少人知道安徽有一所劳动大学.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安徽劳动大学远离喧嚣浮躁的都市,隐居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东北约20公里处的麻姑山麓.她背靠波光粼粼的南漪湖,面向千里通衢的芜杭公路,具体方位在当时宣城县治下的洪林桥镇叶家湾.至于那座山为何叫麻姑山?我一直弄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本文拟就近代两方国家的调整与改革略作评论,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调整与改革的动因 在近代西方国家中,因各国国情的不同和每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的差异,在各个国家乃至在某一个国家内的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调整或改革的动力和原因电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史志》2006,(8):I0003-I0003
黑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高等学府,由外语类单科性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近年来,适逢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抢占先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73名,其中专任教师1884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07名,  相似文献   

16.
林婷 《区域治理》2022,(10):181-18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求",也是我们国家首次将劳动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方针[1].在此背景下,深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将劳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融合,是主动对标、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部署战略的有力体现,也是进一步提质增效、优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留美期间,美国的头等大学中,芝加哥大学是比较开明的,种族歧视的痕迹不能说没有,但并不很明显。我所接触的一些教授和同学,大都是自由主义者。他们相信科学、民主和学术自由,反对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男女不平等,提倡国际合作、世界和平,痛恶法西斯主义,并不一定反对共产主义。由于我在中学、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所受的教育,对于这类思想,我是很容易接受并受其影响的。因此之故,我在芝加哥大学有了一些来往比较亲密、建立了一定感  相似文献   

18.
军垦文物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长期以来经过征集而积累下来的独具特色的革命历史见证,是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至现代发展建设时期为主要阶段,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九二五起义部队革命战士在新疆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建设生产、建设兵团的革命历史缩影,是剿匪、开垦荒地、社会劳动、艰苦生活、学习文化、表彰、文献、交通运输以及初建工业等各历史时期遗留下的实物和图片。军垦文物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态上都很丰富、很独特,小到一根针或一枚纪念章,大到拖拉机、汽车或一组工业机器和农用飞机,每件文物都有它的独特性,在其背后拥有不同的动人故事,所以军垦文物虽然历史不长,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重大,不仅反映一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还具有良好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圣约翰大学是旧中国一所著名的教会学校,它建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在美国登记注册;买办、富豪的子女受的是西化教育,校长美国人却精通中文,以穿长袍马褂、拖着长辫子自诩……这所“中西合璧”的学校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细读《我所了解的圣约翰大学》,会为你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20.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俄国初期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特定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也不是一项事先制定好的政策,加之在执行过程中,又受到“战时共产主义”思想的严重干扰。使它从一系列特殊措施发展并几乎完善成了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方式。因此,我们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研究和分析,必须首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思想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