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庚寅话虎     
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 虎的额头纹隐藏着一个“王”字,虎也被称为“百兽之王”。在人们心目中,虎是威武、刚强、气魄、智慧的象征。帝王居住的京城被人们称为“虎踞龙盘”,衙门公堂竖着“虎头牌”,上书“肃静”、“回避”,勇猛、得力的文武官员被称为“虎将”,调动军队的最高信物是用铜铸成的虎形物,叫做“虎符”。  相似文献   

2.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7,(5):47-49,53
<正>四、语言文字柯尔克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柯尔克孜语,聚居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用本民族的语言。居住在阿克陶等县农业区与维吾尔族杂居的柯尔克孜居民,有相当一部分通用或者兼用维吾尔语;居住在北疆特克斯、昭苏一带  相似文献   

3.
米什,居住在西藏察隅地区的僜人,过去曾被称为“米什米什人”,也就是“不开化的人”。僜人是西藏人口最少并在西藏和平解放后被国家列为一个特别的族群,称为僜人,他们在身份证的“民族”这一栏,填写的是“其他”。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西方称中国为秦。只可惜秦的寿命太短,否则我们的民族也许会被称为“秦族”;汉朝兴盛600年,我们的民族被称为“汉”。到了唐朝,中国进入鼎盛,“西罗马,东长安”,是当时的实情。至今在国外,华人居住的街称“唐人街”,可见盛唐影响的久远。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世代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致使少数民族生存状态步入绝境,人口锐减。被称为“栖林人”的鄂伦春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特克斯县的柯尔克孜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2年统计,特克斯县柯尔克孜族共有7206人。其中绝大多数分布于县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阔克钦热克”为柯尔克孜语,意为“绿色杨树沟”。因该乡所在的沟谷过去长满了天然杨树,故名。柯尔克孜族,史称“隔昆”“坚昆”“契骨”“据买斯”“塘奚司”“艺儿育思”“布鲁特”等.原本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后来逐渐向天山迁徒、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有一段讲述十五世纪左右,英雄玛纳斯的父亲如克音,受西蒙古(瓦刺)的侵袭,迁到巩乃斯草原、特克斯河流域一带的故事。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分布于天山以前、帕米…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09,(5):I0001-I0003
化屋地处黔西北乌江上游,山水延绵,气势博大。称为“百里画廊”。这里居住着一只苗族(歪梳苗)同胞,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上世纪80年代化屋就被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初叶(明末清初),我国居住在贝加尔湖西北、黑龙江上中游的鄂温克族共分三支:一支是居住在贝加尔湖西北勒拿河支流威吕河和维提姆河的使鹿鄂温克人,共有十二个大氏族,他们被称为使鹿的“喀木尼堪”或“索伦别部”,酋长是叶雷、舍尔特库等;另一支是贝加尔湖以东赤塔河、石勒克河一带使马鄂温克部,是索伦部之一,  相似文献   

9.
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巨著。它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与我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传》被称为我国三大史诗。它以迷人的奇彩、独特的艺术成就昂然步入世界文学之林。 玛纳斯是史诗中的主人公,既是这部英雄史诗的总名,又是史诗第一部的名称。全诗共分八部,约20多万行,每部都  相似文献   

10.
亲历大河沿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自然村,南北纵横200余公里;这里仅居住100多户人家,1100余人,相距四、五公里便是近邻;这里是被称为“最后的游牧部落”的新疆大河沿村。  相似文献   

11.
柯尔克孜族与中亚的吉尔吉斯族是同源跨国民族,文章主要从柯尔克孜族的跨国历程、边界遗留问题及其影响、柯尔克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对柯尔克孜族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应当协调各方势力,促进柯尔克孜族的和谐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七、英雄史诗《玛纳斯》《玛纳斯》,柯尔克孜族一部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规模巨大、荡气回肠的长篇史诗。千百年来,它在柯尔克孜人民中间广为流传,《玛纳斯》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3.
阿伊努是世界上古老民族之一。阿伊努是日本群岛上的先住民族,是日本国的唯一少数民族,是日本人的祖先。阿伊努(AINU)是“人”的意思。自古以来就在日本群岛居住,在历史上称为“虾夷”、“夷”、“狄”等。现在,居住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民族,人口总数约一万五千人。  相似文献   

14.
毛南族习俗     
毛南族是居住在我国南部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毛南族历史上曾称为“茅滩”、“茆滩”、“茅难”、“冒南”、“毛难”等,195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毛难族”;1986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其中80%以上聚居在环江县境内的上南、中南、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曾发行过大量货币,其中相当一部分纸币是由一个被称为“石印科”的小工厂印制的。这个小工厂主要活动在今新县境内,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苏区的核心地带。新县的一个小山道湾子“扒棚”,至今仍被当地群众称为“石印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前半期,东南亚各国华人的法律地位仍然是十分复杂的。根据该地区各国殖民当局或当地政权所制定的法律,那些出生在这些国家的华人被看成是该国的臣民,不过他们不常享有同当地居民或侨居在殖民地的欧洲人相等的权利。出生在中国的中国移民通常属于那些被称为“亚洲外侨”或“东方的外国人”之类的人。这个集团没有同居住在东南亚的欧洲人,甚至和其他一些“亚洲人”,尤其是同日本人相等的权  相似文献   

17.
满族称之为“嘎拉啥”的动物距骨,笔者在《嘎拉哈之谜》、《嘎拉哈与东北‘骨卜’》等文中,探讨了其历史上的职能之一“卜骨”问题。从人类的野蛮时代,牲畜就是财富,特别是在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氏族或部落,牲畜的多寡是财富的标志,并且随着原始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与某种或几种动物的密不可分,产生了亲切感、神秘感,从而在原始宗教观念支配下,形成了动物图腾崇拜,甚至以为某种动物的骨骼是可以避凶驱邪的。如《易经》上说的“豶豕之牙吉”,即猪的牙齿是可以得善除邪的,从而演变为“灵骨”崇拜。嘎拉哈,作为卜骨而有占卜的职能作用,同本文要讨论的,我国北方几个古老民族存在的神化为生前和死后的一些重要习俗,都是原始宗教观念下的活化石,即“灵骨”意识的事象。一、祭祖。在黑龙江省富裕县,居住着百余户近千人的古老民族——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人每  相似文献   

18.
美丽的乌裕尔河是嫩江的一个支流,流经嫩江管理局的富裕牧场。 富裕牧场丰富的草原,使少数民族与它联系在一起。全场1.3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就有蒙古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10个,占全场总人口的11.6%。其中,柯尔克孜族人口达500多,聚居在人称“柯尔克孜之乡”原名七家子屯的第九生产队。他们多是从当地雅洲村和五家子村迁移而来,主要姓氏有吴、常、韩、蔡、  相似文献   

19.
唐代秀才科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秀才科考论余子侠唐代取士之途,包括由学馆出身的“生徒”、州县举选的“乡贡”和天子自诏的“制举”。前两类设有一定的科目,故被称为“常科”;后一类因天子或朝廷临时设制,不拘常格,又被称为“特科”。在常科所设的科目中,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  相似文献   

20.
“三恒”的楼可以给老人们带来舒适的居住环境,却无法解决老人对亲情关怀的需求。在今天,居住区已替代街坊里弄形成中国现代化城市主要居住规划空间结构,而社区养老配套设施在规划设计中的配比标准却远远地被低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