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源于雅拉香布雪山的雅鲁藏布江支流雅砻河流域,古称“雅砻”,在藏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雅砻”一词,通常还可以泛指山南地区。考虑到“雅砻”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区(或历史民族区)和山南作为一个行政区划之问存在的相互重合,我们认为“雅砻  相似文献   

2.
正4月19日,西藏自治区出版工作者协会在山南昌珠寺举行向山南各寺庙赠送优秀出版物仪式。赠送优秀出版物的主要内容有《习近平治国理政》(藏文版);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针对我区实际组织编写的《法律术语》《裁判文书》(藏文版)等法律法规常识问答;国内重点涉藏刊物《中国西藏》杂志(藏文版);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民族文学》(藏汉文版);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主管主办的《新西藏》(藏汉文版),以及有关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暨大五明、小五  相似文献   

3.
冶山怀古     
早就听说冶山了。 冶山.又称泉山。福州地理俗语有“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之说,冶山作为屏山支脉,就是“藏”起来的三山之一。20世纪50年代出土的《毡场山亭记》残碑记载,唐刺史裴次元曾在山南辟毡场,营置诸多景致,还有“桥度、台眺、心逸、思畅,自然逍遥”等描绘语句。  相似文献   

4.
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什么传说。几千年来,在藏族先民与青藏高原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传说。  相似文献   

5.
山南是藏文化的发祥地。而洛扎,这个藏于喜马拉雅山脉腹地的秘境,就位于山南与不丹的交界处,它除了具备山南特有的深厚文化背景外,其山色之壮美也是其他地方难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6.
西藏的牛粪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粪在藏语中称之为“久瓦”。 “久瓦”在西藏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千年的历史。生活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农牧民至今视其为最佳的燃料。“久瓦”除了作燃料外,在藏民族日常生活中还有着特殊的用途与含义,藏民族传统生活与“久瓦”息息相关,甚至有人认为“久瓦”里熔铸了藏民族独特的人文色彩、风俗民情;体现着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等深层内涵。这种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仔细品味,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7.
刘晓路 《收藏家》2000,(3):36-38
《“于怀”旧藏的日本画》(上)发表后,受到一些朋友的关心和垂问。又有收藏者转告我,于怀原是东北的知名画家和收藏家,大约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去世。因此,于怀的面影稍微清晰了一点。我一方面拜托他了解更多的情况,一方面借此机会谨表谢意,感谢朋友们的鼓励,继续将全文做完。坚山南风《鱼梁图》(图1),绢本着色,126.0×41.0厘米坚山南风《鱼梁图》,局部(图2)画家题款:“南风”,钤“南风作”印。于怀题签:“坚山南风画《鱼梁图》,丙  相似文献   

8.
《攀登》2008,27(4):F0002-F0002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总面积3703平方公里,辖4镇3乡。119个行政村,总人口9.8万人。居有汉、藏、回、土、撒拉等15个民族。其河谷地区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高原梨都”和“高原小江南”以及“天下黄河贵德清”之美誉。历经三十年改革风雨的洗礼和历练。贵德这个座落在黄河沿岸的高原县城,在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摆脱了贫瘠与落后的旧面貌,在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9.
这里是滔滔北川河的源头。这里是拥有“北武当”的风光胜地。这里享有“北方粮仓”的美誉。这里是国宝“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 这就是大通,青藏高原的一叶翡翠。这里有汉、回、土、藏等23个民族的43万勤劳淳朴的人民劳作生息,共建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藏文明有两大发源地,一是象雄,一是雅砻河谷,丹珠昂奔发表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五期上的文章认为,“蕃”族称形成的标志是,象雄文明用本教统一了青藏高原,使化民族脱离了思想意识形态的原始信仰阶段.形成了藏民族最早的统一语言、思想意识和风俗,奠定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基础;雅砻河谷文明,推出了悉补野王朝,这一王朝以政治和军事统一了青藏高原,使藏民族脱离了原始社会遗留的联盟和小邦邦国阶段,形成了藏民族地问的生活地域。对藏族的族源,研究中具有定论性的观点是“藏源于十九”。藏人时间身形成的认识,在《…  相似文献   

11.
据《永乐大典》所引《经世大典》和《南台备要》、清文廷式所辑《经世大典》记载 ,元至元十四年所设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 ,而非如《元史·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所记为“山南江北道”。据相关资料推断 ,到至元二十九年 ,为适应江南湖北道的重新设置和江北诸城划归河南江北行省的需要 ,“山南湖北道”始改称“山南江北道”。  相似文献   

12.
沟域中生存的藏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域是藏人生存的基础 一位初学藏语的汉族朋友问我,为什么许多藏人之间在问及对方的家乡时,不用“帕玉”(藏语,家乡之意)这个词,而用“龙巴”(藏语,主要指山沟)?我只能告诉他:“在乡下人的眼里,山沟就是家乡。”其实,西藏人口虽已接近300万之众,并分布在西藏高原1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藏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其生活环境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图案与标志,都有不同的历史内涵或民间传说人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选登,愿那些对藏文化有兴趣的读者们喜欢。“和睦四瑞”又称之为“和气四兄弟”,这是一幅藏民族传统的吉祥图,象征着团结和睦、吉祥幸福。在西藏不管是寺院还是民居中,都能看到这幅图。它们有的绘在墙壁上,有的是唐嘎卷轴画。在寺院多绘于增舍和过厅,而民居中则绘于神堂。这幅由大象、白兔、猴子和鹏鸽鸟组成的和睦四瑞图,源于这样一个传说。从前在噶喜地方的森林中,鹤鸽鸟、白兔、猴子和…  相似文献   

14.
<正>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20万南下,孙权、刘备共组联军5万迎击,两军在赤壁夹江对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和清康熙五十三年、同治八年《江夏县志》载:“赤壁山在金口,盖周瑜破曹操处。”《水经注》写到赤壁之战古战场时说:“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又迳小军山。”郦道元时为荆州刺史,“执法峻刻,历览奇书”,  相似文献   

15.
这里是‘诸少边穷”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滇、青、藏4省区的结合部。州府驻地康定,现辖18个县c幅员面积15.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多人。由于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甘孜藏族自治州是目前国内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民族自治州。──老:是指这里属革命老根据地,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突出贡献1935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一、H、四方面军长征途经甘孜州,足迹遍布门个县,现有7个县、门个乡被定为革命老区。对此,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甘孜藏区对保存红军尽了最大的责任c”——少:是指甘…  相似文献   

16.
金秋山南行     
秋天的雅砻河谷,刚收割起的青稞,一堆堆地码在金黄色的田野里,在明媚的阳光下,宛如一幅油画。在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收获了雅砻大地带给我们的喜悦。雅砻河——藏民族的发祥地从拉萨去山南的路,顺着雅鲁藏布江或蜿蜒,或平直地前行。让我们有足  相似文献   

17.
湟源排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韵浩荡,光彩夺目.起源于清代中期,发展于民国,改革于新中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湟源扼“唐蕃古道”之险塞,居“丝绸南路”之要冲,是汉、藏、蒙古、回等各民族聚居的地方,自古以来为中原入藏的门户,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清代民族贸易繁荣昌盛,又有“茶马互市”“环海商都”“小北京”美称,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8.
从2007年第一次骑行唐蕃古道入藏,连续几年都选择不同的路线骑行进藏,唐蕃、川藏、滇藏、阿里环线、川西环线,山南转察察,几条常规的藏区路线骑行下来,自感更有兴趣尝试一些少有人骑行的路,着迷于那种探索未知自然的骑行。2008年阿里小北线转线的环线骑行经历,让我一直怀念藏北高原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南苍凉与辽阔感。阿里的“云”和“错”带来的自然大美深深震撼了我,当时看阿里地图,  相似文献   

19.
<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3万公顷(二调数据),草场面积16.7万公顷。境内有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84万人,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7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73%。近年来,大通县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融合示范园、特色小镇,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推动县级农牧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建于1953年11月。是我国第一个民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该乡曾被取消民族乡建制而改称公社,1984年11月重新恢复建立。 伊车嘎善,是锡伯语音译,意为“新乡”、“新的村庄”。该乡位于天山山脉喀拉布拉克山南脚下,西南与中苏贸易边界口岸——霍尔果斯相接,东南有公路通往伊宁市。全乡总面积八十多平方公里,由五个村组成。总人口11280人,有汉、锡伯、达斡尔、哈萨克、维吾尔、回、俄罗斯、蒙古、东乡、裕固、藏、柯尔柯孜等12个民族组成,其中锡伯族1530人,占总人口的13.5%。该乡的锡伯族是“锡伯营”的后裔。乾隆二十八年西迁到新疆的驻扎在伊犁河北岸霍尔果斯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