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离开了我们,这使像我这类搞文史编辑工作的人,除了有普通人那份巨大的悲痛之外,还加上一份特殊的沉痛。因为我的编辑工作曾经直接得到过小平同志亲笔手书的教诲,又在小平同志战斗过的百色工作多年,受到过小平同志革命实践精神的鼓舞……1962年冬,我原来所在的广西军区回忆录小组已编完《广西革命回忆录》(续集)的稿子,正在进行油印校核。想到这件大事就要完成,书将不日面世,心中不免乐滋滋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广西革命回忆录》首卷是张云逸同志题词,现在这本续集如果能请得邓小平同志题个词不是更好吗!这…  相似文献   

2.
长征精神永存文/李国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到达陕北,胜利会师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来在接见红军战士时说:"红军军都是英雄好汉!在这次震惊中外的长征中,许多同志献出了生命.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世世代代记住他们!同志们,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22日,是小平同志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圆了"百年奥运之梦",回眸改革开放30周年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小平同志。四川广安,是小平同志的故乡。这里有邓小平故里纪念园和邓小平故居。如今,来此拜谒和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但很多人会问:"小平同志自少时离开广安后,为何一直没有回家乡?"近日,本刊记者专程到广安、深圳和北京,分别采访了小平同志的乡亲、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为这一问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4.
牢记您的亲切教导———怀念彭真同志□张学新1987年彭真同志会见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在京部分同志(陈明提供)“发扬解放区文艺革命传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四化服务。”这是十年前彭真同志为群众剧社成立50周年的题词。彭真同志离开我们了!望着那刚劲有力的墨迹,他...  相似文献   

5.
舒云 《百年潮》2001,(6):32-34
一小平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请陈锡联写一篇回忆文章。1997年3月6日,记者来到陈锡联家中。陈锡联向记者深情地讲述了他与小平同志相处的一些往事。此时,他还沉浸在哀伤之中。陈锡联说,作为小平同志领导下的老战士,心情很难受,这十多天睡不好觉。老首长嘛,我们好像失掉了什么。为更好地继承小平同志所有的遗嘱和托付,我研究了撒小平骨灰的报道,连听了两次,写得好。小平同志历史上的和十一届  相似文献   

6.
1997年2月24日下午,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参加了新闻出版署召开的出版界缅怀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座谈会。会场上,悬挂着一幅引人注目的大照片。照片摄于1985年9月10日小平同志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代表团之时。看着这幅照片,我不由得想起了当时的另一个镜头: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先生,向小平同志赠送苏格兰原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复制本的镜头。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1997,(4)
邓小平同志逝世后的第三天,即2月22日,郑惠同志和我一道去著名学者于光远同志家约稿。谈话间,于老偶然说起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稿起草的一些情况,还说他保存有小平亲自拟定的这篇讲话的提纲手稿。这真是一  相似文献   

8.
留给南京人民的永久纪念邓小平对南京的几次题字■高耘王能伟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为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题名小平同志的逝世,使我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小平同志生前曾数度到南京或途经南京,对南京的经济建设作出过许多重要指示。南京市地方志办...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史上的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不仅是和平统一祖国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而且为世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坚持和发展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运用这一原则率领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的斗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小平同志又将这一原则用到祖国统一上,从而使“一国两制”构想成为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中国统一港、澳、台即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又是新中国不能动摇的基本国策。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的“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也就是说作为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包括遵义在内的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抓住了这个机遇,就抓住了遵义阔步迈进新世纪的主动权。遵义地处黔北,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都极为丰富。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遵义已形成了较完备的工业门类及国民经济发展体系,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五”期间我市提前三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0.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6亿元…  相似文献   

11.
1980年7月初,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总工程师魏廷琤接到通知:小平同志要看看三峡,想让他陪同。11日,小平同志到重庆,一下火车就上船。东方红32号轮立即起锚。小平这次到四川,看到老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四川的干部说:“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生活很苦,  相似文献   

12.
贺耀敏 《百年潮》2004,(8):4-11
编者按: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举国上下都在深切怀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代伟人.袁宝华同志长期工作在我国经济管理的领导岗位上,20世纪70、80年代,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参与领导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整顿、企业整顿和企业改革、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不久前,本刊特约记者访问了年近九旬的袁宝华同志,袁老深情地回忆了在小平同志领导下经历的许多难忘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四十多年来,我远离家乡贵州遵义,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工作。往日家乡的许多情景,常留在我的记忆里,尤其是和我并肩战斗过的同志和朋友,他们的身世经历,音容笑貌,都还记忆犹新。一九八○年接到贵阳一位同志来信告知,贵州省博物馆的革命烈士展览,有罗有余同志的革命事迹,还有一  相似文献   

14.
认真学习小平同志有关实事求是的一系列论述,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青海省情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特殊矛盾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从青海的实际出发,把青海的事情办得更好。邓选第三卷中内容非常丰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其中,实事求是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也是其理论精髓。小平同志在三卷中反复指出: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小…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22日是伟人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中国白”瓷雕大师陈仁海先生独具匠心设计《人民之子》,又引起收藏界极大关注。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一本“史书”,如何以一件典雅的“中国白”体现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的确难以定稿,难就难在很难把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思想内涵和伟人形象表现出来。2003年,陈仁海大师在设计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瓷《谁主沉浮》,也遇到如此问题,即如何把毛泽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思想内涵立体表现于一件作品之中。一件纪念作品设计的关键在其魂难以挖掘,而陈仁海大师恰恰做到了这点,被收藏界一致认可。有一位上海收藏家致信“陈仁海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淳熙元宝背“泉”小平铁钱,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的《中国铁钱》一书说:“神泉监钱有小平和折二两种,小平背穿上‘泉’穿下月孕星纹.穿上‘泉’穿下‘七’.径约2.2厘米。”咳书第270页,载有这两枚淳熙背“泉”字小平铁钱的缩小拓图(图1、图2)。但是书中并未介绍这两枚铁钱的出处.或其出土的时间、地点等相关资料,然有“径约2.2厘米”的具体数据.不知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正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已是73岁的老人了。此后的20年,不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20年,也是邓小平在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的20年。邓小平说过:朋友要交,但心中要有数。见贤思齐,本文通过品读小平同志晚年的交友之道,来学习小平同志的处世原则,感受小平同志为国家前途命运,为人民利益幸福而砥砺奋进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7,(5)
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同志曾任该所所长,并讲授主要课程,对中国革命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该所旧址是在广州中山四路42号"番禺县学宫"原址。为了保护这一革命旧址,广州市人民政府执行广州市第五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决议进行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上的欢迎词宁波市市长张蔚文(1997年8月20日)尊敬和李铁映同志:尊敬的郁文同志:尊敬的王忍之同志: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今天,全国地方志奖颁奖大会在宁波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方志界的一桩大事和喜事!也是我们宁波的荣幸!这次会议在宁...  相似文献   

20.
十五世纪上半叶,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就是我国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和中国古代海外交通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明成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勇敢实施开放政策的战略举措。这对促进我国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航海事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对后人影响深远。上世纪初梁启超即倡大力宣传.孙中山赞誉郑和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人并表示要继承三保之雄风遗烈。但将郑和下西洋历史经验教训用之于当代现实和将来借鉴者.毫无疑问是邓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关于“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论述,总结了郑和下西洋历史经验和教训,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在于“开放”。小平同志将历史用于“鉴往知来”,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而且推动了郑和研究事业的深入发展,真正达到了“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