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考察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经日伪授意下在北京组建的"华侨协会"筹备与建立的过程、组织机构与人事演变、主要职能与具体活动,以及"华侨协会"出版物《侨声》月刊与"华侨协会"涉侨宣传的内容。论文认为在日本占领的华北地区成立的北京"华侨协会",是依附在日本殖民统治和伪政权羽翼下的侨务团体,其大力拥护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鼓吹亲日卖国政策,攻击重庆国民政府及英美盟国,分化海外侨胞,吸引海外侨胞投资华北,美化伪政权及日本殖民统治。"华侨协会"组织活动达数年之久,对中国国内及海外华侨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因其反动本质在历史上留下了耻辱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试论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 (为了叙述方便 ,以下简称海外侨胞 ,下同 )在祖国大陆的投资始自 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投资创办第一家侨资企业 ,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 ,在不同历史时期 ,海外华资都对祖国的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海外侨胞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 ,当前海外侨胞在国内投资既面临难得的机遇 ,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 ,如何进一步激发海外侨胞投资的热情 ,并切实依法保护他们投资的权益 ,这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抗日战争中非洲华侨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侨胞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对此学术界已有不少论著。遗憾的是 ,对非洲华侨在抗战中的作用很少提及。少数学者关于华侨与抗战的论著对此略为涉及 1,但有的份量很重的关于华侨革命史著作和华侨与抗日战争的有关论文 (集 )对这一重要史实根本未提 2 ,这是有欠公允的。本文将从非洲华侨的抵制日货活动、非洲华侨抗日后援团体以及抗日救国募捐等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力图客观地对他们的贡献作出应有的评价。一192 8年的“济南惨案”充分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非洲华侨虽远离国土 ,但对祖国的安危时时关心。马达加斯加华侨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华民族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旅居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与中国国内的各界民众一样,曾以旺盛的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创办反战报刊、搜集日军情报、发展抵抗组织等爱国抗日活动,这些活动成为以国共两党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海外策应力量。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他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和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用新的思维和观点 ,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所创建的中共统一战线理论。邓小平恢复和肯定“海外关系”的正确地位 ,作出海外侨胞是爱国的基本评价 ,强调要认真落实各项侨务政策 ,保护华侨华人的正当合法权益。为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等问题 ,邓小平提出引进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资金 ,引进华侨华人的人才与智力 ,吸引海外侨胞参与中国发展方略设计三大战略方针 ,并把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作为侨务工作的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军向宛平守军开火,发动了芦沟桥事变,我二十九军予以坚决还击,吹响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的战斗号角。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我国的美好河山。铁蹄踏过,血流成河;山河破碎,大地呜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七七”事件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日,一场收复失地,打击侵略者的全民抗战,在神州大地展开。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从而成为中国反侵略战争的根本转折,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根本转折,也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新觉醒的表现之一,是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党派利益和团体利益,成为一切爱国者的共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内聚力。其标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救亡图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中国要全力以赴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在抗日这一根本利益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认同的要素入手进行分析,说明神户台湾籍华侨、华人与日本的其他华侨、华人一样,仍然坚持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作者认为,日本对华侨、华人的区别对待或歧视,是日本华侨、华人仍然坚持民族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华民族论入灾难的深渊。在祖国罹难之际,“海外华侨输财助战……都对战争有所尽力”,广大爱国的海外华侨妇女也义不容辞地投入了挽救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法宝。1935年秋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即提出灵活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启动从内战到抗战的战略转变。在此后将近两年曲折、复杂、尖锐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策略,由“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力进行调停,促成和平解决。国民党和南京政府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与各党各军各派的逼迫下,其方针、政策也几经变化。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之际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际建立。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进行了坚忍不拔的努力,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赢得了全国上下一致的信任。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从内战到抗战的伟大战略转变,促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造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明治时代,即中国的晚清时期,旅日华侨主要从事外贸活动和在日本国内的一般商业活动。其一般商业活动,基本上集中在餐馆、裁缝、理发三种行业,即俗称的菜刀、刮浆刀、剃刀“三把刀”。但是,“三把刀”这三种职业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明治初期,或说是直至中日两国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前后的19世纪70年代,它并不是大多数华侨从事的主要职业。  相似文献   

12.
一日本华侨学校的特点1.战后海外华侨学校的当地化现象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华侨的主要居住区东南亚,随着殖民主义统治的结束和新生独立国家的建立,“国民的统合”与“国民意识的形成”等问题自然地摆在了各新生国家政府的面前。如何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华侨实行“国民化”的问题成了东南亚各华侨居住国的至上课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东南亚各华侨居住国政府担心共产主义思想通过华侨、特别是通过当地的华侨学校扩散到东南亚。这就更增加了各国对华侨的戒』乙。因此,战后各华侨居住国普遍在…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华侨、华人的研究向来重视华侨华人经济问题,已有多册著作出版和数量可观的文章发表,其中有不少的观点和资料被国内外学者多次引用,具有广泛的影响。当我们讨论世界华侨华人经济问题时,系统了懈一下日本在这~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地进行学术交流,以便更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华侨华人经济问题,也许不无必要吧。日本的华侨研究,大致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后,为了适应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和“南进”、“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需要,日本对南洋华侨的研究、对南洋资源的调研曾经高潮迭起。也正是从战前开始,日本已对东南亚华侨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进程,已充分显示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所谓主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华族为争取获得享有开展本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权利所进行的主观努力;所谓客观因素,即华侨华人所在国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及政府的政策,以及祖籍国——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政策所施加之影响。本文着重论述客观因素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之影响。一“华文教育”的界定“华文教育”,顾名思义系指“对华侨、华人子女以及其他要求学习中文的人士施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课程的教育”。①此界定内涵着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国内(包括…  相似文献   

15.
毕鹏帅 《神州》2013,(18):175-175
梁启超可以说是清末民初报道和关注华侨华人(包括留学生)问题的主要学者,他对清末民初华侨华人的重视和研究功不可没。他利用所办的《新民丛报》尽量报道海外侨胞的有关信息,对华侨所在各国的苛例进行揭露和评价,同时还对北美等地的华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的热心既与一个关心中国国势和国民的近代知识分子先驱的敏锐观察力有关,同时也是在与西方列强碰撞的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民族主义意识逐渐形成的表现。"华侨殖民论"是这种民族主义意识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和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日战争时期 ,世界的华侨给中国各种的支援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关于这个专题的研究在战后很长的阶段里却没有展开 ,直至最近 ,在中国关于华侨支援抗战的研究 ,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华侨对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以下简称“工合”运动 )的积极支持也得到充分的评价。“工合”运动 ,是为了重建被日本侵略毁灭的工业而产生的小规模合作社式的工业自救运动 ,也是公开宣称为在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下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运动。“工合”是由海伦·斯诺提出的构想 ,埃德加·斯诺加以宣传 ,路易·艾黎则积极推进展开形成。计划草案是由上海的实业界和文化界人士胡愈之、梁士纯、王艺生、王国秀、王立明、丁贵堂、徐新六、卢广绵等自发讨论协议而成 ,且向国民政府提出的。进而在 1 93 8年 7月于汉口设立由国民政府行政院管辖的“工合”协会。“工合”主张“难民抗战” ,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周恩来的强烈支持 ;其运动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环 ,发挥了经济的机能作用 ;且由于得到海外广泛支援 ,成为国际反法西斯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合”跨国共两地区 ,西北、西南、东南各省偏远内地急速组织发展 ,大量生产军需、民用品 ,成为抗战工业生产的有力的支柱之一。本文专门以华侨援助“工合”运动为  相似文献   

17.
横滨中华街原是单一的华侨聚居之处,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沧桑,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己变成多元的饮食观光街,并与横滨地方经济相揉合,在日本社会中日益占有令人瞩目的地位;与此同时,华侨的经济活动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从以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和贸易商为主体逐渐向“三刀”行业和杂货铺演变,战后40余年来更是“中华料理”(中国餐馆)独占鳌头。华侨经济活动这一递嬗更替的过程,不仅反映了百余年来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贯串这一过程始终的是旅日华侨经济活动的时代适应性,可以说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乃是这百余年来中华街华侨经济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侨汇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达先生就在《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一书中讨论了南洋华侨汇款与侨乡建设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在林金枝教授的带领下,厦门大学的一批学者对福建和广东两省的侨汇和华侨投资事业又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2]在海外,日本的山岸猛和滨下武志先生侧重于对侨批网络的研究及其对近代中国和亚洲社会经济的影响。[3]这些研究无疑拓展和加深了我们对华侨、侨乡以及华侨与中国联系的认识。但是,上述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汇款的考察上,而对那些与汇款相伴而来的书信,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汇款的同时,华侨也常常附上长短不一的书信,或报平安,或问家事,或安排汇款的使用等。这些书信被统称为“侨批”或者“银信”;国内的亲人收到汇款后,也往往会寄出一张简单的“回批”,作为对收到汇款的确认并表达简单的叮嘱。可以说,汇款和书信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一同编织了一个把侨乡和海外华侨社会联系起来的复杂和持久的跨国网络。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与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协办的“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4日至7日在广州举行,与会的两岸学者近70人,共提交论文42篇。与会学者对抗战时期的华侨爱国主义思想、抗战时期的侨务政策、海外各地华侨的抗日活动及当时的华侨群体与人物进行了分专题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中出现的一些特点综述如下:一、对华侨在抗战期间的爱国活动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高度赞扬。与会学者对抗战期间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充分肯定,并认为是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曾多次到国外组织华侨致力于推翻封建皇朝,建立民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艰巨斗争。广大华侨热烈响应,不少人回国投身于革命洪流,抛头胪、洒热血,壮烈牺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华侨踊跃捐款,支援国内革命运动。孙中山先生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同华侨的支持分不开的。一九一○年至一九一一年间,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武装起义的经费,面再次有加拿大之行。先是,一九一○年六、七月,孙中山离日本前往新加坡,再到槟榔屿(当时译名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