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也不能和西藏人说没有鬼怪这类的事情。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过于迷恋死后不得不留下的东西,例如:财富。那么在他死后,他就会变成鬼。还有一些人变成鬼的原因是因暴怒而死。因贪恋东西而死的鬼会常常出没在生前集聚东西的那个地方,而因暴怒而死的鬼会对使他生气或使他死亡的人进行报复。如果不举行适当的程序复杂的驱除妖魔的仪式,进行祈祷的话,他们将永世为鬼。  相似文献   

2.
西夏是11世纪初由党项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当时占据了今天中国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分别与宋、辽及后继的金鼎足而立。西夏人在其立国的200年间,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们的鬼神文化。 西夏人非常迷信鬼神,鬼神崇拜在西夏人的传统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们的心目中,鬼神是无所不在的。西夏人住的房子多用泥草盖成,只有少数达官贵人才有权力住砖房。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房子,西夏人总是把正屋留出来,供奉鬼神,人只能住在侧房。在西夏人的观念中,鬼和神是不同的。他们认为鬼是害人的。西夏人对各种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数不胜数的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些爱情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不息,感动着、教育着、鼓舞着千千万万老百姓,深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文人墨客的诗词书画自不必说,戏剧曲艺的舞台离不开它,木石工匠刻刀斧凿下、绣花女的丝线针尖上、捏面人的小摊贩的手指间……都有这些故事的情韵在流动着。反过来,这些故事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参与下也不断发展变化日臻完美。  相似文献   

4.
正在比较封闭而原始的社会部落中,有一种巫师,相当于现代社会中的宗教神职人员,例如神父和牧师,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人们的尊崇。"下马师"就是这种人,他们被视为具有与阴间或鬼魂来往的本领,叫作"下马"。他们懂得阎王治鬼的规矩,按规矩行事,受理世人委托办理的各种事情。在原始社会的芸芸众生看来,人死后并没有一了百了,所以人鬼之间虽然阴阳永隔,但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打理,否则两不相安,麻烦就大了。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的获胜让他们喜极而泣,但他们仍须面对在中国的灰色生活入夜。广州宝汉直街从白天的昏昏欲睡中苏醒过来,音乐响了,霓虹灯亮了。"走鬼"摊上冒着热气的玉米和饼给潮热的  相似文献   

6.
王英红 《神州》2014,(14):99-9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要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而且在情感上有较大的依赖性。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有时,手中的一个娃娃就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娃娃家游戏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赣南的大山长谷、原始森林里生活着一种非人非鬼又非神的“赣巨人”。有人说他们是狒狒,有人说他们是“木客”,有人说他们是“野人”,也有人说他们是尼革利陀族人。但据笔者考证,他们应该是一种没有经过文明进化的古猿。  相似文献   

8.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们看见的常常是背影。时代变迁,人情变故,那些惊为天成、灿若云霞的民间工艺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正悄无声息地褪失着光泽。无论是泥人张、弓箭杨,还是面人汤、皮影路,都面临传承难继的困境。走近这些传承人,听听他们的口传心授,我们期望通过鲜活的生存故事,留住这些民粹不断流、不泯灭、不消亡的影像。  相似文献   

9.
正俄罗斯的娃娃艺术家Marina Bychkova,1982年出生在俄罗斯西南西伯利亚,1997年到加拿大,念艺术跟设计方面的学校,也学过金属加工。她非常喜欢制作玩偶娃娃,每一个娃娃她都是自己动手。这次Marina Bychkova推出了精美的民族风格娃娃。娃娃服饰可以用奢华来形容,其中清朝娃娃的做工精美绝伦。  相似文献   

10.
"神(光鬼)"出自《山海经·西山经》,随着版本和转引文献的不同,其"(光鬼)"字有多种异文,古今莫衷一是。从异文、形讹、字义与文意理解等角度出发,对"神(光鬼)"进行校诂,我们认为"神(光鬼)"不是"神魃","(光鬼)"应为"(失鬼)"之形讹,读作chī,"(失鬼)"与"■"为构件位置左右互换异体,"(失鬼)"与"(失鬼)"为"失""矢"形讹而产生的异体,"(失鬼)"与为构件位置左右互换异体,同时挖掘出有关文献用例,还解决了《汉语大字典》中"(鬼侈)"字的义阙问题,另外还发掘出为现代字书所失收的■、■、■,最终沟通起了"魑""(光鬼)""(失鬼)""(失鬼)""■""■""(失鬼)""(鬼至)""(鬼知)""(鬼力)""(鬼台)""(鬼侈)"■、■、■等之间的异体关系,这既有利于大型字书编纂,也有利于古书校勘。  相似文献   

11.
从鬼的文化生态分析入手,探讨了关于生命的鬼文化生态和关于社会的鬼文化生态,进而思考百年的"驯鬼年代",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理解鬼以及相关节日于人类的文化生态学意义。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神之于宗教和鬼之于巫术,两者有着某些基本的同构之处。鬼的神化以及一些巫术隐身于宗教,已经使得鬼之破除迷信和神之宗教自由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某种意义上,虽历经近百年的驯鬼年代并由此引起了文化生态的某些失衡,鬼文化依然通过神文化和诸鬼节文化顽强地存续着,鬼的文化生态也在各种社会调整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形式和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陆锡兴 《考古》2012,(12):78-85
一桃梗和桃人是原始植物崇拜的反映,因为桃木在民俗中有驱鬼的特殊功能。古代民俗信鬼、畏鬼,《礼记.祭法》曰:"人死曰鬼",信鬼是对死亡恐惧的延伸。《墨子·明鬼》多言鬼事,传递了先民顽固的鬼神信仰。《论衡·解除》曰:"衰世好信鬼,愚人好  相似文献   

13.
<广记>中有多篇关于人仙亦或人鬼联姻故事的记载,尽管他们表面上显得扑朔迷离,诡异多变,却也是有迹可寻:故事虽结果有异,但几乎皆是人间男子与仙鬼界女子之间的姻缘描写.本文主要以<太平广记>中几则人仙联姻故事为例,以宗教和世俗为入点,简略探讨其中人仙联姻故事的社会渊源.  相似文献   

14.
手工艺术,这里所述只指“泥塑”、“面塑”(包括面人、和气馍馍、面羊)、“刺绣”、“剪纸”、“石雕”、“木雕”等.这些在这个号称“文献名邦”的古州平定来说,虽不能与山东的风筝城潍坊和天津杨柳青的泥人张相提并论,但是,在平定县城南关土活的荆家泥人,相传数代不衰;城南街的贾林面人虽只见一代,但也非同一般;至  相似文献   

15.
编者的话     
在贵州东南部的月亮山深处,加去苗寨的寨老、寨主和鬼师们,为了搭起一座祖先回家的桥,他们一夜之间砍杀了69条牯牛,将它们的灵魂奉献给了祖先.  相似文献   

16.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天夜里,伏龙山一带电闪雷鸣,下着暴雨。突然天气晴朗,月亮露出了笑脸,星星欢乐地眨着眼睛。这时,从伏龙山中传出“哇、哇”一声声婴儿的啼哭,岩济家添了一个男孩。这本是件该喝米酒庆贺的喜事,可是,岩济夫妇却发了愁。原来他们生了一个怪娃娃:这娃娃只有一只耳朵,坚硬锋利得象柄砍刀;只有一只眼睛,长在后脑门正中。夫妇俩主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代民间传说中,以鬼魂为主题的叙事类型数量颇丰且深具特色。但受限于封建迷信等观念影响,国内对鬼传说的研究较为罕见,加上鬼传说和鬼故事、谣言常被混为一谈,和都市传说的关系也总定位不明,皆加深了鬼传说的理解难度。虽说鬼传说和鬼故事、谣言皆将鬼魂作为叙事主体,但就叙事结构和叙事功能而言,鬼传说有着不同于其他口头叙事的特征。厘清当代鬼传说和传统鬼传说、都市传说、鬼故事、谣言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地认识我国鬼传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洪水潮天后,天地混沌,阴阳不分,人和鬼也混在一起,谁也分不出来。那时,人少鬼多,人受尽了鬼的害:人养牛,鬼吃牛;人养羊,鬼吃羊;人种庄稼鬼糟踏;人苦了养着鬼,鬼还拼命害人,使人生病生灾,弄得人们简直活不下去了。这时候,彝家出了个英雄,名叫阿巴刹,有些地方又叫卓巴波,意思是射箭英雄。阿巴刹的爹爹被鬼害死了,他决心要杀掉鬼,为阿爹报仇,就告别了阿妈出外学本事。他在外三年,学了很多本事,要回家了。路上,他结识了一个年青人,(口款)起来  相似文献   

19.
鬼、魂观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鬼、魂观念在先秦时期有较大社会影响,礼仪、祭典、习俗等皆与之关系密切。鬼观念滥觞于新旧石器时代之际出现的埋葬习俗,《山海经》的时代,人们或将形态怪异而令人惊骇者称为"鬼"。《礼记·祭法》所谓"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之说表明,唐、虞、夏、商、周五代将死去者称为"鬼",可见人死为鬼的观念应当出现得很早。关于"鬼"的最早记载见于殷墟甲骨卜辞。甲骨文"鬼"字是对于祭尸礼的"尸"的形象摹画。春秋时期尸礼渐废而鬼事兴。魂之观念的出现远后于鬼,春秋战国之际才开始出现"魂气"、"魂魄"之类说法。直到战国晚期,魂观念才真正摆脱物质性因素的羁绊。  相似文献   

20.
李志东 《旅游》2000,(7):10-11
世上本没有鬼,“鬼”是人编造出来吓唬人、欺骗人的虚无概念。倘若真有人被“鬼”吓着了、骗住了,那么他遇着的一定是外貌是人、内心似鬼的人。你不信?我在闻名全国的鬼城丰都,确是被“鬼”诈了一把,骗了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