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阳陵帝陵东侧11~21号外藏坑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之陵园,位于咸阳原东端,是咸阳原上九座西汉帝陵中最东端的一座,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县三个县、区。阳陵陵区主要由阳陵陵园、陪葬墓区、阳陵邑三大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修陵人墓地及其它建筑遗址等。①  相似文献   

2.
2000年3月,为配合陕西高陵县泾河工业园宝诗佳公司的基本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在其宿舍楼地基内发掘清理了两座汉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因它们位于汉景帝阳陵的陪葬墓园范围之内,故它们的发掘对于研究阳陵陪葬墓园的历史沿革等相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景帝阳陵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近年来,又在日本国际文化财研究中心宇野隆夫教授等学者的协助下,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对阳陵的墓葬、遗址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取得了较大的收获。获得的这些资料,使我们能对阳陵做更为全面充分地研究,尤其在阳陵的营建规划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物》2008,(12)
截至目前,对西汉帝陵道路进行过较深入研究的有孙机、刘庆柱、李毓芳等学者。孙机在《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第105《墓前立石》一节中提到:"大墓且在墓前开神道。"刘庆柱、李毓芳在《汉杜陵陵园遗址》第六章杜陵陪葬墓中,提到了"东司马门道";在专著《西汉十一陵》中,提到了长陵、阳陵、茂陵、杜陵的"东司马门道"和茂陵、阳陵、霍光墓的"神道",并且对"神道"、"司马门道"作了阐释:"与帝陵四条羡道相连接的地面上的道路,叫‘神道'。神道  相似文献   

5.
试论汉阳陵"罗经石"遗址的祭祀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于 1 999年对景帝阳陵南约 30 0米处、当地农民称作“罗经石”的遗址外围进行了钻探与部分发掘 1,初步弄清了该建筑的基本情况。笔者曾在该陵园负责建设陈列馆工作 ,与阳陵考古队的同志共同在一起将近两年时间 ,受他们的影响 ,对“罗经石”遗址渐渐产生了兴趣 ,从而注意到该遗址的几个现象 ,似有所获。今不揣疏陋 ,试将一孔之见发表出来 ,庶几有益于此问题的探讨。“罗经石”遗址尚在发掘当中 ,自然不能对其作出全面的认识。关于它的性质 ,目前有四种意见。一是罗经石说 ,即认为它是汉代修建景帝阳陵时的测量基点…  相似文献   

6.
文物探源     
《文史月刊》2009,(7):F0003-F0003
阳陵虎符 左右二符胶合一起。伏虎形,昂首前视,长尾上卷,四足向前平伸。铭文字数,虎背左右各有错金铭文12字。铭文释文为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相似文献   

7.
汉景帝阳陵近年出土1000余枚封泥,这些封泥虽然大多数残缺不全,并且大量的印文相同,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封泥出土地点分别为帝陵陵园外藏坑[1]、罗经石遗址、东区陪葬墓、阳陵邑遗址,其中阳陵邑遗址出土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王学理 《文博》2001,(5):54-61
汉景帝阳陵东南方有地势高隆、顶有一所谓“罗经石”,长期来群众误传并被测绘部门确认为修陵时的控制点。我因长期从事陵园工作的关系.于2000年6月13日的《陕西日报》上发表题为《罗经石遗址是阳陵庙》的文章。指出此间属于汉景帝生前为自己立庙的“德阳宫”遗址,“罗经石”实为安放木主的神坛。  相似文献   

9.
里耶秦简赀赎文书所见阳陵地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公布了简牍35枚①;《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公布了简牍37枚②。其中《简报》(9)984为《选释》所无;而前者无(16)1、(16)2、(16)3三枚简。故现已公布不重复的简文共计38条。地名“阳陵”在已公布的38条简文中原认为出现了60次,其中有59次出现在“追讨戍卒赀赎钱”的文书中。唯一例外的一件见于J1(16)5背面。晏昌贵、钟炜《里耶秦简牍所见阳陵考》认为该简释文“还有待进一步考察”③。其实,参照简J1(8)157“卅二年正月戊寅朔甲午,启陵乡夫敢言之:成里典、启陵邮人缺,除士五(伍)成里匄、成,[…  相似文献   

10.
汉阳陵帝陵陵园南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同莹异穴的合葬陵园。汉景帝陵园南门遗址由东西两座对称的建筑群及中间的门道组成,因其平面形制从陵园园墙到中央门道有三次向外的凸出,所以称为三出阙。阳陵帝陵陵园南阙门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汉乃至中国古代帝陵的门阙制度及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汉安陵调查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咸阳地区为开发旅游资源.修建一条连接西汉帝陵的五陵塬旅游公路。所谓五陵塬,是指茂陵、平陵、安陵、长陵、阳陵五个带有陵邑的西汉帝陵所在的咸阳北塬。其实除霸陵、杜陵外,其余西汉九陵均在此公路旁。在进行路基钻探时发现了一批战国、秦、汉墓葬(简报另文发表),同时在公路穿越安陵时发现有夯土遗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随即派人对墓葬及夯土遗迹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12.
再谈东郡虎符辨伪王关成笔者曾对东郡虎符作伪提出4条理由①,原文尚有疏漏,现予补充。东郡虎符还有第5个破绽。秦代虎符都是发往各县的。杜县,秦置无疑;新、阳陵秦代置县与否尚难确定。但此二地非秦郡,都是郡以下行政区划则是肯定的②。汉代才向各郡国颁发虎符,1...  相似文献   

13.
汉景帝阳陵帝陵陵园内封土东侧外藏坑K16、K14及盗洞67中出土的动物骨骼共计18个属种29个个体,其中海洋性动物螺和蛤共计4个种12个个体,是这批动物骨骼的一大显著特征。海相动物的出现对外藏坑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结合动物骨骼标本及古文献资料对汉景帝阳陵周边环境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14,(5)
西汉"裸俑"的出现和使用是中国墓葬艺术史中鲜见的一个阶段,以景帝阳陵与此前其它帝陵出土的人像陶俑相比较,在造型手法和表现形式方面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更具活力的自然写实主义风格。在研究阳陵"裸俑"相关艺术形式方面问题的同时,我们发现了影响其风格形成的几方面重要因素,而这些雕塑作品也必然成为研究汉代人生死观念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一、阳陵的历史地理概况汉景帝刘启,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刘恒之子。他继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之后,是西汉王朝的第四代皇帝。刘启生于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  相似文献   

16.
汉阳陵附近钳徒墓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陵是汉景帝(公元前156—141年)刘启的坟墓,位于咸阳市红旗公社后沟村北,至今地面上仍有封土堆、土阙、夯土墙等遗迹(图一)。1972年春,九张大队贫下中农修水库时,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和2000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阳陵考古队先后两次对汉阳陵帝陵陵园南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使我们对该遗址的建筑形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一、南门遗址的建筑形式是阙阙是我国古代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关于阙的定义,刘熙《释名》云:阙在门两旁,中央  相似文献   

18.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项目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丛  薛凯  谭平 《文博》2001,(3):53-58
汉阳陵是汉代第四个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古城西安以北咸阳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村北原上。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汉阳陵进行初步的勘探调查。1990年,由于配合西安——成阳国际机场专用公路建设,阳陵陵园的考古勘探、发掘与清理工作在较大范围内展开。由于众多陪葬墓的发现与揭露,以及大量形神毕肖的汉代陪葬裸体俑群的出土,使得阳陵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马家湾遗址南邻渭河,北界泾水,西接梁村塬,向东不远即为泾渭汇流处(图一),位于渭河北岸二级阶地,行政区划属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泾渭工业园西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厂区内。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阳陵考古队在该厂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近15000平方米,清理了一批  相似文献   

20.
里耶秦简所见的阳陵与迁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里耶秦简牍中有关阳陵、迁陵的文书记载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相结合,考订这两个秦县的沿革与地望,并着重分析阳陵县的起源、地望和迁陵县的乡里结构等问题,指出:目前关于里耶简中阳陵地望的两种说法,均不能与传世文献完全吻合,我们认为此县既不属洞庭郡管辖,也不应在关中地区;由此提出另一假设:里耶秦简中阳陵县的前身即见于包山楚简之“阳陵”,为郑国故地,后属于楚,当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迁陵即今里耶古城,但非洞庭郡治所;迁陵县下辖乡,乡下辖里,与包山楚简所见县辖里的结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