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宁波市蜈蚣岭吴晋纪年墓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蜈蚣岭发现两座纪年墓葬。皆为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均发现较多纪年文字砖。东吴墓 M1保存基本完整,随葬品包括青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铜钱等。西晋墓 M16被盗,仅出土部分青瓷器。这两座墓葬,为研究当地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和分期断代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0,(8)
2006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吉利区发掘了3座西晋墓,其中M2490为前砖室、后土洞墓,墓主为女性,另有儿童骨架两具;M2491为双室土洞墓,主室与侧室各有骨架一具;M2492为单室土洞堪,内有骨架一具。3座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银器、铁器、钱币及陶俑等。M24090还出土蛋壳8枚,似有某种宗教含义。这些墓葬皆为中原地区晋墓常见的形制,随葬器物亦较典型,应属西晋中晚期的墓葬。  相似文献   

3.
高伟  史骏  余伟 《东南文化》2022,(2):61-70+199-200
2018年,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江苏溧阳青龙头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并清理汉代至明代墓葬48座。其中,M35为带墓道竖穴土坑墓,推测时代为西汉晚期;M22为带墓道砖室墓,推测时代为新莽至东汉早期。两墓形制清晰,出土有丰富的陶器、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琉璃器等,器物组合较为完整,代表了青龙头汉墓的两种类型,对深入研究本地区的汉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7,(9)
2014年8~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庄浪寺角洼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7座、土方坑1座。墓葬均遭盗扰,可分为竖穴墓道砖券洞室墓、竖穴墓道土洞室墓、斜坡墓道土洞室墓、竖穴土坑墓四类,出土器物主要有铜器、铁器、陶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应为西汉至东汉时期。其中,M1是等级较高的一座墓葬,其年代应为西汉早期,墓主人应是一位武将。  相似文献   

5.
刘富良  安亚伟  尚巧云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高虎 《文物》2011,(5):4-11,1,97,98
2001年9月,在洛阳市体育场路东侧发现了3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其中2座为"中"字形墓,1座为"亚"字形墓。2002年1~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编号为C1M10122和C1M10123的两座墓进行了发掘。C1M10122为带4个墓道的"亚"字形墓,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时期唯一的此种形制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可能是周平王的墓葬。C1M10123为带2个墓道的"中"字形墓,此种形制的墓葬在洛阳为首次发现,根据晋侯墓地的情况可以推断,它与另一座"中"字形墓可能是周平王夫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6.
山西大同云波里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4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山西大同市城区南端云波里路中段发掘了一座北魏壁画墓。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其形制是北魏平城时期流行的。随葬器物有釉陶器、石器、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壁画题材有宴饮、狩猎和忍冬、龙凤图案,其内容和绘画风格具有拓跋鲜卑民族的特征。此墓的发掘为研究北魏时期的服饰、丧葬习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物》2021,(6)
2017年5~6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山西省大同市御东新区恒源路东侧、南环东路以南的一处北魏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墓(编号M13)形制独特,纪年明确。此墓为长斜坡墓道方形单室四角攒尖顶砖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室中部置一木堂,为前廊后室的单间房形结构,后室内置木榻,未见棺。墓内随葬陶器、釉陶器、铜器、银器、铅锡器、石器、漆器等。据出土石碑记载,M13墓主为凉州武威郡姑臧县民贾宝,下葬时间为太和元年(477年)。本次发掘丰富了对北魏平城时代丧葬制度和习俗的认识,是研究北魏时期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张义中 《东南文化》2018,(6):23-34,I0001-I0003
2016年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淮北市渠沟墓群展开抢救性发掘,实际清理墓葬85座。其中M50为带墓道的单室砖墓,可能是一男二女妻妾合葬墓。M50规模较大,出土大量的模型明器和祭祀类器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50的年代当在东汉前期。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两汉之际该地区乃至整个江淮流域之间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彭辉  肖宇  张华 《文物》2023,(4):14-26+1
2018年12月,常州博物馆对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唐陵村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3座元代砖室墓(编号2018CJTM1~2018CJTM3)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三墓呈“品”字形排列,相距较近,墓向皆为东南方向。墓葬保存基本完整,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单室砖墓,折拱券顶,前壁中部有壁龛,砖室内置漆木棺,出土器物包括瓷器、银器、锡器、铜器、木器等。根据墓葬分布、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等判断,这三座墓葬应为同时期的家族墓,年代大致为元代中晚期。本次发掘,为研究江南地区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手工业水平及葬俗与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德文  秦让平  汪欣  邓刚  杨亚宁 《考古》2012,(5):29-40,98,106,109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安徽地区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7,(1)
2010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等单位对一座被盗墓葬(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长方形墓室。木棺置于墓室中央,外涂黑漆,棺外包裹丝绸一层。墓中出土陶器、釉陶器、金器、银器、铜器、铁器、漆器、玉石器、玻璃器等。根据墓葬形制、规模、葬俗及出土器物综合判断,该墓年代应为5世纪晚期,墓主人可能是高等级的鲜卑贵族。墓中出土的金质下颌托、鎏金錾花人物银碗、鎏金三足铜盘、玻璃碗等器物,可能来自萨珊波斯属国贵霜—萨珊王国,为研究草原丝绸之路及中西文明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固原市北塬东汉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军 《考古》2008,(12)
1999~2000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固原市北塬的两座东汉墓进行发掘。两座墓均为带斜坡墓道、前室穹隆顶、后室券顶的多室墓。出土遗物有陶器、铅釉陶器、铜器、骨器、玉器、琉璃器和钱币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看,M1的时代为东汉早期偏晚,M5的时代为东汉中期,墓主可能为地方豪强。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21,(2)
2016年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山西省侯马市东庄村北环路和晋珠街相交东南侧的14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两座墓(编号M12、M14)为坐北朝南的仿木结构单室砖室墓,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和近方形墓室组成,保存基本完整,砖雕、彩绘等装饰精美。根据墓葬形制、装饰手法及出土瓷器判断,这两座墓的修建年代当为金代中期,大致在海陵王至章宗年间,墓主应为同一家族。本次发掘为晋南地区金墓的研究积累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12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大白杨村附近发掘清理了汉代墓葬14座。这些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个别为竖井式墓道土洞墓、竖井式墓道砖室墓和斜坡式墓道土圹墓。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铁器、铜器和五铢钱等。这批墓葬的年代推测多在西汉中晚期,墓主为长安城的平民。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10)
2002年4~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马家沟村东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唐墓(编号M1)。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随葬大量三彩俑、三彩动物、单彩动物、铜器、金银器等,还出土了两合墓志。据墓志可知,此墓为唐太州司马阎识微及夫人裴氏的合葬墓。此墓的发掘不仅为研究盛唐时期阎氏家族兴衰转变提供了新资料,也为唐代三彩器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18年8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在西安市长安区航天产业基地清理了15座墓葬,其中M13是一座竖穴墓道单室土洞墓,随葬品有墓志、镇墓砖、瓷盏、陶人俑、陶鞍马等。根据墓志,墓主为卒于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的上清大洞法师姜希晃。此墓葬的发掘为研究唐代道士丧葬习俗和道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洛阳孟津大汉冢曹魏贵族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辉  史家珍  王咸秋 《文物》2011,(9):32-47,1
2009年2月~2010年9月,在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洛阳段共发掘古代墓葬177座,主要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唐宋时期墓葬,其中ZM44为2009年4月在连霍高速公路洛阳服务区东侧调查钻探时发现,墓葬位于洛阳市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东南。此墓为长斜坡墓道砖券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北侧室、南双侧室、后室等组成,为多人合葬墓。因盗扰严重,出土器物较少,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饰等。其中出土的"曹休"铜印应是墓主人的私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年代应属三国时期,墓主人为曹魏名将曹休。  相似文献   

18.
陈丽华  黄健康  左树成  袁予  朱敏  谭杨吉 《文物》2013,(1):67-76,100,1
2005年,常州博物馆对市区内怀德南路的两座明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座墓均为糯米浇浆石室墓,葬具为木椁木棺,墓中出土37件文物,种类有铜器、银器、木器、纺织品等。发掘者认为,这是明代中期墓葬,男性墓主人可能是当地的乡绅。M1出土了大量的纺织品,为研究明代服饰增添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5,(9)
陶家寨汉墓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北郊陶家寨村西。2011年10月,在城市基本建设中发现2座砖室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墓均为斜坡墓道单室券顶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组成,出土陶器、铜器、漆木器及琉璃饰品等。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约为王莽至东汉中期。墓中所出釉陶器为青海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批釉陶器。此次发现的单体陶厕,也是目前所见唯一一座东汉早期单体陶厕。  相似文献   

20.
张百祥 《东南文化》2023,(6):34-41+194-195+191-192
2013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百草岗发掘了两座东晋墓。两墓均为带墓道双墓室砖墓,平面呈“中”字形,封门、甬道、前室、后室、券顶等结构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形制复杂。出土随葬器物23件(套),有青瓷四系罐、碗、盒、砚台以及滑石猪等。两墓既有东晋墓葬的特征,又带有南朝墓的某些特点,反映了东晋至南朝早期过渡时期的墓葬形制,为研究广州地区六朝时期墓葬的分期、形制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