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跃 《文博》2012,(4):45-47
汉西岳华山庙碑隶法遒劲,"方流圆折,奇正互出",被誉为"汉隶第一品"。由于碑石明代已毁,此碑的拓本就显得弥足珍贵。旧拓之流传有绪者仅存四本,其中宋拓长垣本相对较早,存字最多,题跋丰富,是最有价值的拓本。该拓本不仅有助于了解西岳华山庙碑的原貌,而且有助于认识汉代的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思想文化,因而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拓本上的题跋多出自明清名家之手,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21,(8)
正汉《刘熊碑》全称:酸枣令刘熊碑,是著名的汉碑之一。碑文取隶书,现存拓本已是石碑断为二石后所拓,上块残石存5行,每行12字;下块残石存原碑的下半截23行、每行17个字。对于此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便已有记载,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城的《金石录》等也有著录。南宋洪适的《隶释》又详记了碑文,可知此碑在南宋前尚未断毁,后来不知何时残断为两块,断毁的残石亦下落不明。该石碑流传至今的墨拓本极稀少,清代金石学家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中有双钩摹本,翁亦未曾见过原拓本。  相似文献   

3.
本刊去年第十二期七十四页报导"隆尧县发现唐魏时代石碑"一则,谓隆尧城西三里隆内公路北有魏碑一块,俗名杨修碑,额题"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其碑主姓名及确实年代须待考证,想是近年此碑剥蚀不清的原故。就所知这是很有名的北魏石刻之一。没有撰书人姓名,碑文二十五行,行四十四字,后三行载先世官职,字渐细小。额亦正书,共十八字。其碑主姓名,据拓本第一行道"君讳翚字友敦……"等字看来,应是"杨翚",俗名杨修碑,殆是音讹。大约在清朝光绪年间始有人拓售,  相似文献   

4.
北京图书馆最近收集一本"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即世所称宋拓孤本。此碑为崔铉撰文,记唐会昌三年李炎(武宗)"巡幸"左神策军事。因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捶拓,当时就流传很少,自明代以来传世只此一本,至"来朝上京嘉其诚"的诚字止,为碑文的前半,(图一——五),以下全缺。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未见著录,盖此碑在北宋时即已不存,而此拓本,很可能为宋以前——五代所拓。宋赵明诚《金石录》分此碑拓本为"第一千八百六十三唐巡幸左神策军碑上"(又以小字注其下"崔铉撰柳公权正书会昌三年");"第一千八百六十四唐巡幸左神策军下"。现存上册无年款,会昌三年年款可能在下册,更可见此碑宋代就已分装两册。这一本是否即是赵明诚所藏,固不能知,但它分册装裱之旧,仍是宋代库装,却是非常明显的。此碑字大4.5厘米,有些字微有剥落,但完整的字,非常精彩。清安岐说:"锋铓棱  相似文献   

5.
《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一部工程巨大的集字碑,它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此碑的艺术价值、内容及怀仁为此碑所付出的巨大劳动,前人、今人都有许多评介,这里不再赘述,只谈谈流传下来的它的拓本之一"墨皇本"圣教序(见图)。 "墨皇本"圣教序近年曾屡见文章提及。张彦生同志在《文物》1963年3期《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拓本概述》一文中列举了许多拓本,"墨皇本"亦在其内,并称:"崇恩旧藏,称墨皇本,白麻纸,拓工精,用墨重,字肥润,可惜经过重装,字口破伤,多出现纸毛"。又,章归在《文物》1979年1期《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整幅的发现兼谈此碑的一些问题》一文中,称"现在流传的最早的宋拓本,要推清代崇恩旧藏的‘墨皇’本。……  相似文献   

6.
评清人题西岳华山庙碑及其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岳华山,自古建庙禋祀,碑碣树立其间。宋人据拓本著录,汉碑曾有五通,然碑石存佚无考。岁序迁流,累经尘劫。明万历年间,关中金石家赵崡撰《石墨镌华》,挟纸墨四处访拓,华岳汉碑皆亡,连碑拓也难求索,唯一幸见者——东肇商所藏旧拓华山庙碑一册。此碑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是当时的郡  相似文献   

7.
流传至今的高句丽好太王碑拓本总数不少于100种。除原碑以外,上述这些拓本构成今天好太王碑文研究的最主要的研究资料。传世的各种好太王碑拓本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制作的,由于拓本上大多缺少题跋或有关拓本制作年代的记载,许多拓本的收藏者无法判断自己的拓本是属于哪一时期的拓本。这直接影响着此碑释文的研究,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拓本的性质和拓本价值的判断。在好太王碑拓本的编年研究中,石灰补字拓本的编年是最为困难的。本文将以数十种传世的好太王碑拓本为资料,对拓本的分期和编年方法问题做一番探讨,并力图采用一种新的更为接近真实的拓本编年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迟 《文物》1987,(11)
现存昭陵碑林的孔颖达碑,螭首方趺,碑圭篆书阳文4行,行4字:"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前人称《孔祭酒碑》或《曲阜宪公碑》。于志宁撰文,正书,不著书者姓名。碑文35行,全行76字。石质坚细,刻工精良。碑因长期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残损磨泐特甚。今存可识者500余字,其中笔画完整清晰者120字;笔画可验者约630字,共约存1170字,另半数已经磨灭(图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宋拓为临川李氏本,已属希世之珍,据影印本知存  相似文献   

9.
《文物》1979,(1)
唐代僧人怀仁集王羲之字刻成的《圣教序》碑是近两千年来书法史、美术史、手工艺史上的一件著名杰作。原石保存在西安碑林。但经过历代捶拓,已经屡有损伤了。1972年,在碑林石碑的石块缝中发现南宋时代的整幅拓本,且无论这在《圣教序》的流传拓本中是迄今所见的孤本,即在一般的汉唐碑版中,像这样的宋拓整幅也是极为罕见的。在影印技术还未发明的时候,精美的书法,想要制成复本,只有两途:一是用油纸、蜡纸在原件上把它描下来,这叫作嚮搨(后世多误作響搨);一是把写在石上的字刊刻  相似文献   

10.
解放后甲骨的新资料和整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阳殷虚卜用甲骨的出现,至今已五十三四年。过去的学者或是拓影了文字,或是作了研究,都有过一定的贡献。但是,这些材料的公布多是零散的,往往又有重复的;材料本身没有经过很好的整理。有些拓本不是某一块甲骨的全体的拓本,而只是将有字部分拓出;有的时候,同一块甲骨的有字部分被分成数截分载于不同的书版上。如此对于研究卜  相似文献   

11.
亦都護高昌王世动碑复原并校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于1943年赴新疆考察,路过武威,于武威县文教馆,曾见此碑的下半段。据说,原碑在武成县北三十里石碑沟,1933年前乡人发现后,县署即移置文教馆。现石碑仅存下半段,高1.8、宽1.62米,卅六行,行残存四十字(原碑每行九十字),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当时我託文教馆代拓一份。回京后又将拓本的下脚损毁数字。后闻石碑因在抗战期间避免兵火,埋藏地下,已不知去向。今因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建立高昌陈列室,特  相似文献   

12.
图为贵州遵义人黎庶昌任驻日公使时,为秦国名将蒙恬将军像题写书名的影印拓片一册,为厦门的一位藏友从日本购回,已转让于我. 拓片中的蒙恬将军像,由日本著名画家圆山应举于天明时代(1781年至1788年)绘制,正文由黎庶昌出使日本的随员,著名国学大师、书法家杨守敬所书.后来日本人不仅把这本黎庶昌题识的原稿打成了碑,存于东京的神社内,而且还将碑的题名、画像、正文拓下来后影印出版.因为这是一本日本的初版书,以后没有再版过,目前存世稀少,国内的图书馆、博物馆尚未发现藏有这个拓本,是一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3.
刘宁 《文博》2010,(4):76-80
传拓与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本文结合历代传世拓本资料,简要阐述拓片的卷轴装、册页装、古籍装的装裱及装帧形式。并以一幅造像碑的破损旧拓片为实例,论述拓片的揭裱修复方法与修复原则。  相似文献   

14.
秦明 《收藏家》2010,(10):53-60
黄易所藏碑帖拓本虽然来源众多,但是主要途径无外乎有以下几种:其一,访碑所得;其二,遣工椎拓;其三,亲友寄赠;其四,出资购买。现仅就黄氏所藏汉魏碑刻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5.
从强独乐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碑看北朝道教造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独乐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碑,原石已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曹琦同志有旧藏拓本。碑通高1.47、宽1.12米。碑额十五行,行四字,字径7厘米。阳文楷书。题作"此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散骑常侍军都县开国伯强独乐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树其碑元年岁次丁丑造"。碑文凡四十行,行三十四字,字径2.5×2.8厘米,共一千三百余字(图一)。碑早经《舆地纪胜》、《舆地碑目》、《金石苑》、《金石目》、《十二砚斋金石  相似文献   

16.
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于1500余年前的高句丽好太王碑,其碑文是研究朝鲜古代史、日本古代史及古代东亚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本文所记新发现的王氏藏本是百年以来我国首次公诸于世的好太王碑原石拓本。该拓本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拓本之一,是不同于“精拓本”的另一种类型的原石拓本。作者将新发现的拓本与其它原石拓本释文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拓本的跋文和日本水谷拓本的年代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达麟 《文博》2004,(1):30-33
方若《校碑随笔》间接提到玄秘塔碑的出土。说该碑最旧的拓本是“初出土拓本”。玄秘塔碑是不是出土的?什么时候“出土”?如何“出土”?  相似文献   

18.
曶鼎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其上有铭文四百余字,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原器已佚,拓本亦稀,此拓本为清代学者钱玷所拓所藏,有金石学家张廷济的跋文和印章,被马子云先生鉴定为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19.
谢凌 《四川文物》2002,(4):45-47
曶鼎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其上有铭四百余字,是研代学钱玷所拓所藏,有金石学家张廷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献资料,原器已佚,拓本亦稀,此拓本为清济的跋和印章,被马子云先生鉴定为稀世之珍。  相似文献   

20.
全文由《东汉<三老讳字忌日记>早期拓本》与《朱翼盦旧藏珂罗版<洛神赋十三行>册》两则藏品整理札记组成。《三老讳字忌日记》,又名《三老碑》,今藏杭州西泠印社,是现存最早的东汉石刻之一。关于三老碑的出土时间,目前通行的说法是在清咸丰二年。笔者通过对浙江省博物馆藏道光年间六舟拓本的考辨,认为旧说有误,馆藏本应是目前所见存世最早的拓本。民国珂罗版《洛神赋十三行》册,系著名碑帖收藏家朱翼盦先生旧藏,后有朱家济先生的长跋,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