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认为,新疆是我国植棉最早的一个地区,且比较普遍;棉花是经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本文指出:新疆的棉花应来源于印度。在新疆,只有吐鲁番(西州)有较多的棉花种植,而且再没有向东传播。除西州外,整个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是极其有限的,棉布的使用也很少,当时主要还是以丝、麻织品为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清代前期棉花、棉布在全国各地运销情况的历史考察,说明在清代前期,全国绝大部分州县的棉花、棉布是自给不足,或者是自给有余的,人们都要依靠棉花或者棉布市场。正是大多数人的这种需求,才形成了棉花、棉布在省际间、县际间、城乡间、乡村间的流通。这也是棉花、棉布流通的最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新疆古代的棉花种植和纺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和棉织品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我国普遍种植棉花大约在北宋时期,即十一世纪。但是在西南、西北边疆地区,植棉织布的历史却是很早的。以新疆地区而言,不仅我国古代文献有记载,而且近来也获得相当一部分考古发掘资料,两相印证,使我们对古代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有了一些初步了解。现将个人看法提出来,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4.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吐鲁番已有棉花种植。学术界普遍认为,敦煌与吐鲁番气候相似,交通便利,因此敦煌也应有棉花种植,其证据主要是敦煌文书中有大量的“”。其实,“”除指棉花、棉布外,还有毛布或毛织品这一涵义。晚唐五代时期敦煌文书中的“”并不是指棉花,而是指毛布。敦煌文书《官布籍》中的官布也是毛布,并非棉布。唐五代时不仅敦煌,就是内地也还没有棉花种植。棉花并没有通过西域,经河西走廊传入内地。宋元之际在陕右种植的棉花,应该不是原来新疆种植的棉花,也不是经河西走廊传入的,而是其他的棉种,可能是从南方传入的。  相似文献   

5.
晚唐五代敦煌种植棉花辨析——兼答刘进宝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宝先生《唐五代敦煌种植棉花研究》一文,对拙作《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种植棉花研究》有关论点提出异议,认为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緤是毛织品,官布中有褐类官布,官布为入官之布。根据敦煌文献的有关记载,晚唐五代敦煌地区使用的緤是棉布,而官布是棉布中的一个品种,不仅上缴官府,而且在寺院、民间大量使用,作为毛织品褐没有官布的称谓,官布昌褐内接,是指将官布和昌褐缝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棉花在新疆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新疆的民丰、和田、吐鲁番等地发现了汉至唐代各时期的纺织品。传世文献中《梁书·西北诸戎传》最早记载到高昌种植棉花,“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线如细,名曰白叠子,国人多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吐鲁番文书记载高昌王国到唐代西州,当地居民种植小块棉花为副业,市场上有棉布作为商品买卖。故棉花在传入中国西北后,传播十分缓慢①。敦煌毗邻吐鲁番地区,相互之间商业贸易不断,来往频繁。从居民成分来说,高昌的汉姓居民多由敦煌迁来②,唐代很多敦煌人在西州担任官吏或服…  相似文献   

7.
考古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的汉晋遗址发现的丝绸和锦缎为内地西输的织物,非当地所产。土著居民习于其固有的生产方式,以皮制品为主,桑蚕植麻织布技巧并未推广开来。内地丝绸麻布纺织业发达,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因道路不畅,草棉种子及其种植、纺织技巧未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从汉晋至隋唐,中国内地并不种植棉花,也无绵纺织业。公元1世纪中期,因佛教之传播,棉花种植及纺纱织布的技巧从印度传入塔里木盆地绿洲诸国;可能迟至在公元3世纪传入高昌地区。考古工作者发现棉布实物、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棉布时间约在公元4世纪。  相似文献   

8.
1951年陈云解决棉花禁运危机的谋略是:节流,全国大部分纱厂在一定时期内停工,节约出原料供应军品生产;统购,实行统一收购管理棉纱、棉布市场,由合作社牵头对棉花进行预购和包收;调控,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和棉布、棉纱销售价格,补收中间商存量的棉、布税,给予出售棉花者优惠政策,提高棉农售棉积极性;促收,动员全党全国掀起购棉高潮。在陈云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行政手段与调价措施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处理因禁运而出现的棉花危机的经济斗争取得了胜利,对新中国恢复时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清上海地区棉花及棉布产量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上海地区棉花及棉布产量估计侯杨方何泉达先生在《明代松江地区棉产研究》(载《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4期)中认为①:“明代松江地区”(何文指今上海市行政辖区)的棉花种植面积绝对不超过耕地面积的50%,更精确地讲,只有140.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  相似文献   

10.
明代是我国丝绸织花工艺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它继承发扬了唐宋以来多彩提花的优秀传统,又充分利用了元代织金的技艺,使之与彩织技术相溶合,并在织物组织上广泛采用五枚缎地结构和在织物反面抛绒的粧花技术,大大地加强了丝绸的实用效果和艺术效果。随着棉花种植的逐渐普及,棉布已成为一般人穿着的衣料,丝绸则作为织造高级服装的面料和高级室内陈设用品的原料而被精细加工,从而促使明代丝绸不断地向更  相似文献   

11.
北疆植棉和地膜棉的起始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新疆棉花特大丰收,实现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质量和调拨量全国六个第一。总产值达90亿元,产值已超过了石油,一跃成为新疆第一支柱产业。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棉花大县──玛纳斯县也同样发了棉花财。全县棉花播种25万亩.总产17454吨,仅棉花一项收入1,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59·49%,人均增收1200元。棉花成为该县面积最大、收获最高的作物。全疆和玛纳斯县棉花高产丰收的取得,饮水要思源。在民国期间,新疆种植棉花的地区仅在南疆的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区,在北疆只有伊犁产棉花,但产量不多,其余地方…  相似文献   

12.
回鹘文书所见高昌回鹘王国的纸钞与金属币杨富学高昌回鹘是9-14世纪回鹘人所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封建政权,立国长达500年之久,由于它地处西鄙,遥离中原,故宋元史籍对它的记载大都非常简略,尤其经济方面更是如此。直到本世纪,随着新疆考古工作的展开,大批的长期被埋藏于地下的回鹘文遗物得以相继出土、研究和刊布,我们才能借以对过去这一比较陌生的领域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和探讨。在回鹘文书中关于货币的资料是较多的,从文书看,当时流通的货币相当复杂,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布帛、纸钞和金属币等三种。其中,文书中最常见的是布帛,说明在回鹘王国中布帛最为流行。因笔者以前曾撰有《新疆古代实物货币──粗棉布》一文,对其作过比较细致的叙述①,这里也就略而不赘了。在我们现已收集到的回鹘文书中,与纸钞和金属币有关者约有数十件。本文据其中的一郎分略作述论。纸钞高昌回鹘前期,粗棉布是最普遍的货币形态。13世纪初蒙元帝国统一了新疆地区以后,元政府发行的纸钞在流通领域中至少取得了与粗棉布并列的地位。元代钞法,不仅行于中原,即使日本、朝鲜、印度等地都曾试行过。作为蒙元帝国的一部分,高昌回鹘当然也要推行蒙元钞法,只是在推行钞法的同时,原有的货币制度还可以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13.
1954年9月开始实行的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政策,保证了当时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同时也根本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组织制度以及市场运行规则和习惯,特别是根本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经济结构,冲击了原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国家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条件下,因时因地对政策进行过一些调整。手工棉纺织业在国家政策的严格管理和不断调整下生存下来,在改革开放以后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新疆棉花的总产、单产已经雄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之一,并由此撑起了自治区“一黑一白”(“白”即棉花)的经济发展框架。但50多年前,新疆仅有少量的棉花种植分布于南疆.其它地方特别是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仍是植棉的空白区。在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代理政委和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政委的王震的领导和开拓下,  相似文献   

15.
喀什地区巴楚县是以棉花种植为支柱的农业大县,棉花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产品。由于棉花产品主要采取现金方式收购,因此该产品旺季购销引起现金季节性投放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时期,棉花行业是当时著名的九大自然行业(粮食、棉花、油、药材、山货、水果、茶、丝、麻)之一.初时湖北省内产棉地区不多,仅公安、江陵、石首等县种植,且粗绒棉花较多,只是为制作棉衣、棉被之用,工业用棉较少.1911年后,一些爱国的民族实业家,倡议振兴实业,开展贸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随着纱厂逐步兴起,为适应工业原料的需要,棉农开始改种细绒棉花(俗称洋花),粗绒棉花(俗称广花)逐渐减少,各地棉花贩运商随着形势的发展相继而起,将棉花贩运来武汉销售.棉花进入市场交易,必须有一个进行交易的场所,因此棉花集市就应时因地自然形成.初时,各地贩运来的棉花都堆存在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文字很长时间以来只有"绵"字,"棉"字最早出现在宋书中,这从文字方面考证了宋以前中国只有木绵树而没有棉花树。木绵纤维过于粗大,只能用来填充被褥,不能织布做成衣服。中国很久以来都是王公贵族穿绸缎而平民则以麻为衣,这段历史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宋朝初年,适于纺织的棉花才开始在边疆地区种植,而全国推广直到明初才真正实现。因为麻质地粗厚,织成布也不禁浆洗;针眼大,蔽体尚可,无法保证保暖效果。于  相似文献   

18.
清代直隶山西棉花种植和蚕桑业的变化及分布李辅斌清代是直隶、山西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对直隶、山西经济作物的种植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经济作物的种植日渐衰退,而另一些晚近传人作...  相似文献   

19.
黄宗智教授在批评彭慕兰的文章中,认为彭“错误地幻想生产布匹的7天当中有3天用于报酬较高的织布,而事实上织布仅占7天中的1天时间,另外4天用于低报酬的纺纱(彭遗漏掉的是弹花及上浆等要花费2天的工作)”,从而得出了“对棉布生产收入的那些不切实际的估计”。①黄的意思似乎是说,彭遗漏掉的弹花及上浆等要花费两天的工作与纺纱相同,都属于低报酬工作,由于织布工作报酬较高,多算了这项工作的时间,就会高估织布工作的报酬。彭慕兰教授在他的应答文章中坦率地承认了这个错误:“在分析从纺纱到织布的收益时,我不知何故遗漏了用于棉花去籽和其他…  相似文献   

20.
【病文展台】亲情■江苏江都新月文学社杨杰小时候,爸爸妈妈都到外地打工,我只好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对我十分关心。(开篇交代我与爷爷生活的缘由。)农忙时,爷爷为了照顾我,又不耽误农活,就用一块棉布做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