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内河有水运活动记载的,开始于战国,当时贵州大部为夜郎。夜郎北与巴、蜀两国为邻。巴蜀领土也包括今黔北部分地区。巴、蜀以北为秦国。今黔东一带,则属于楚国的黔中地。列国中秦、楚较强。两国的对外扩张,对贵州东部及北部河流水运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公元前三一八年,秦先后灭蜀和巴。此后几次东向伐楚,都利用水运优势。特别是公元前三○八年秦将司马错率师向楚进攻,共出动了巴蜀民众十万人,米粮六百万斛,载以巨舟万  相似文献   

2.
宣汉罗家坝墓地的年代当在战国中期至战国末期。墓葬形制、葬具与葬俗,以及随葬品的器用特征显示,罗家坝当为蜀文化墓地,而非此前公认的巴賨文化墓地。达州宣汉一带在历史时期地理优势突出,战国中期早段M33的突现为《史记》所载蜀伐楚及取南郑的两次军事行动提供了考古学证明。秦灭巴蜀前夕,开明蜀国盛极而衰,无力东顾,罗家坝邑聚因此骤然贫困化。秦灭巴蜀至战国晚期中段,正值秦楚在长江一线的拉锯,罗家坝的军事组织因此得以保留。只是墓地的平民化特征依旧突出,且蜀文化仍然占据主导,反映出秦对巴蜀既笼络又防范的统治政策。白起拔郢,楚国东迁,次年张若又取巫、黔中,罗家坝或因此彻底失去了作为军事驻地的价值,故在战国末期前后已经趋于废弃。罗家坝墓地的案例为从考古学本位出发界定与区分巴、蜀文化提供了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四川,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化发生发展的最早地区之一。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众多入口、辽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地区。远在若干千万年以前,即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殖。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前316年),就开始出现了巴、蜀奴隶制王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以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秦并巴、蜀,推行郡县制,将原巴蜀两国地区分别建置巴郡和蜀郡。汉承秦制,武帝时,全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  相似文献   

4.
古蜀国鱼凫世钩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先秦时期,中原以外各诸侯国的地方文化中,最有名的是秦、楚、齐鲁、燕、晋、吴、越、巴蜀等。巴蜀虽也入列,但在传统的人们的心目中,巴蜀又是以上各诸侯国文化中最为弱小、落后、偏远的一个地方文化。这种看法实有许多误解。按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的说法:“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取蜀山氏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候伯,历夏、商、周”。而上面提到的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都是西周以后才受封,由小到大渐渐发展强大起来的。纯粹从文献记载来比较,蜀文化的历史比他们悠久…  相似文献   

5.
一、蜀是秦国对付合纵方略的牺牲品秦灭巴蜀,《华阳国志》所述起因是巴蜀两国闹矛盾,巴苴竟向强秦求援,以致引狼人室。但若从整个历史背景来看,这只能算是个偶然因素。自秦孝公下求贤令以来,秦就不分国籍招贤纳士,信用卫人公孙鞅变法图强;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革,国力超过三晋,给战国诸侯造成威胁。因此在秦惠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楚五国组织联军,西北戎族义渠也出兵参加,共同谋秦。此举虽被秦军的谋、力兼用而被粉碎,  相似文献   

6.
朱学文 《文博》2014,(3):20-24
结合考古资料,通过对秦与巴蜀漆器的比较研究及巴蜀地区出土秦漆器的特征分析、原因探究,进一步表明,秦灭巴蜀之前,秦与巴蜀漆器分别在受周与楚漆器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漆器艺术风格。秦灭巴蜀之后,随着秦在巴蜀地区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推行实施,漆器手工业通过共融提升、创新发展,逐渐由分散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化是先秦时期颇具特色的一支地域性考古学文化。学术界常以“巴蜀”并称,一方面表明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表明巴、蜀文化之间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二者区别不甚明显,难以分辩。但巴和蜀毕竟是来源不同,地域不同的两个民族,长期并存的两个方国,文化面貌应有所区别。随着近几年来四川、湖北、陕西等省夏商周时期考古材料的不断增多,分地域、分阶段地探讨巴文化和蜀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最后的合流应成为可能。一巴和蜀发源于不同的地区并有各自的活动中心。据《蜀干本纪》和《华阳国志·蜀志》等书的记载,可将蜀的历史分…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研究童超中国是一个军事历史遗产十分丰富的国家。在历史上发生过不同性质、形式与规模的战争数以千计,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指导这些战争的统帅和名将谋臣以其富有远见卓识的谋略决策,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  相似文献   

9.
在秦征服巴蜀以后,秦帝国将秦民移入巴蜀、兴修封建城市、确立封建制度、兴修水利,巩固在巴蜀的统治。尽管从主观上来看,秦对巴蜀的战争以及其社会经济改革破坏了巴蜀地区百姓已经形成的生活现状,但是从客观上来看,其一系列政策便使得闭塞的巴蜀文化迅速地融入到中原文化,一直到西汉中,其原来的民族特征才真正消失。秦国在巴蜀成功的经济政策使得巴蜀地区的经济在原来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有效地支援了秦灭六国的战争,也对汉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发展中自身也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国迄秦,对湘黔地区的控制是以河道为轴心建立战略据点,继而逐渐向水道上源与山脉腹地渗透,武陵山脉分水岭导致乌江、沅水形成两大分离的政治空间,仅凭借长江沟通。通过重审古地图画工的意图可理解施政实情,故司马错绝无可能由乌江转酉水前往沅水流域所谓的楚黔中,建立在此行军道路基础上的楚黔中临沅说或沅陵说不能成立,而"更始水道"纯属郦道元主观造作的谬误。楚"黔中郡"治位于乌江彭水,公元前280年被司马错所占。楚在洞庭以南沅水及支流建有十五个邑点,主要在于扼守濮、越等族东出水道,重心位于沅陵。公元前277年江南十五邑曾被蜀守张若攻占,并连同司马错所占乌江组建临时大战区"黔中郡",然而次年十五邑便被楚夺回,由此导致秦楚史书产生不同的史学叙事,最终导致《史记》秦本纪与楚世家记载差异。直至公元前222年,王翦才清除沅水流域楚势力建立秦"洞庭郡",十五邑始转化为里耶简所见洞庭辖县,其目的仍在于防控武陵山脉腹地的敌对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